摘要:8月22日,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一汽红旗正式牵手华为,成为华为全栈方案的又一个合作伙伴。至此,华为完成了对八大国有车企的“全覆盖”。
8月22日,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一汽红旗正式牵手华为,成为华为全栈方案的又一个合作伙伴。至此,华为完成了对八大国有车企的“全覆盖”。
随着红旗的加入,华为车BU的"朋友圈"已经覆盖了从高端到大众、从轿车到SUV的全产品线。
当红旗的历史底蕴遇上华为的科技基因,我们期待的不仅是一款爆款车的诞生,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高端化、智能化道路上的一次集体突围。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红旗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它不仅是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更是国家形象和民族情感的象征。
从国宾车到全民车,红旗已经走过了六十余载,见证过无数的重要时刻。
但是,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的浪潮中,这个拥有厚重历史的品牌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直到8月22日,一则消息震动了整个汽车行业:一汽红旗正式牵手华为,成为华为全栈方案的又一个合作伙伴。
至此,华为完成了对八大国有车企的“全覆盖”。
华为红旗,强强联手
8月22日财联社消息确认:一汽红旗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2026年推出首款搭载华为全栈解决方案的红旗9系;
涵盖了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和车云服务等核心技术,覆盖了燃油、插混及纯电动力类型,但是具体车型尚未披露。
这意味着,红旗选择了HI模式:华为负责技术赋能,红旗保留品牌主导权,而不是成为华为旗下的某个子品牌。
此次合作对华为而言,意味着它“集齐”了八大国有车企,扩大了“朋友圈”;对红旗来说,这是一次征战新能源领域的关键一跃。
在过去两年间,华为的问界M9、尊界S800接连爆火,在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图源:微博@余承东
红旗虽然有国雅、国耀、国礼等百万级豪车,但是销量却不尽如人意;真正撑起出货量的还是十几万元级的H5、HS5,以及主要依赖网约车市场的E-QM5。
但是,过度依赖B端市场,已导致红旗品牌的溢价能力被不断稀释。
而且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红旗的表现也并不突出。
2024年其新能源车销量为11.5万辆,仅占总销量的28%,不足三成。
换句话说,红旗高端品牌的名义,与它的现实销量长期存在着落差。
●图源:一汽红旗
而华为能够带来的,正是红旗亟需的科技基因。
乾崑ADS 4.0智驾已覆盖216城复杂场景,响应速度比高精地图方案快三倍,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则实现了超级桌面、多屏联动、隔窗对讲等功能......
当这些能力装进红旗的H9、E-HS9甚至是金葵花系列时,红旗的豪华标签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底色。
红旗的“双面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红旗并非是在低谷中“投奔”的华为。
恰恰相反,2025年上半年红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销量突破22.5万辆,同比增长11.8%。
其中6月单月销量突破5.2万辆,同比增长近三成,这一成绩在自主豪华品牌中依然领先。
●图源:一汽红旗
细分来看,红旗的“天工”纯电家族系列在6月份销量环比增长60.9%,成了新的增长引擎;
PHEV混动车型也实现了16.1%的环比增长;金葵花高端系列虽然基数不大,但也保持了9%的环比增长。
与此同时,其品牌价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1410.65亿元,位列乘用车品牌第一。
●图源:一汽红旗
但光鲜数据的背后,隐忧同样明显。
首先,红旗的新能源转型速度仍落后于行业大盘。
据统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而红旗新能源占比还不足30%。
其次,红旗的销量更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车型市场接受度有限。
比如起售价140万元的“国雅”,尽管在产品层面对标宾利、迈巴赫,但在品牌力和差异化方面仍旧难以突破。
●图源:微博@一汽红旗
尤其是金葵花系列燃油豪车,虽然设计精美,但是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红旗在智能化方面的滞后性。
尽管自研了“司南智驾系统”,并在部分车型上实现了L2+级辅助驾驶功能;
但与华为、小鹏等头部玩家相比,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技术迭代速度,都存在代际差距。
正因如此,华为的入场对红旗而言不只是一种补充,更是一次换轨。
华为“五界”之外的红旗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HI模式,提供技术方案;二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定义、设计和销售。
其中,问界(赛力斯)、智界(奇瑞)、享界(北汽)、尊界(江淮)、尚界(上汽)这“五界”属于智选车模式,车辆进入华为渠道销售,华为也深度参与品牌运营。
而红旗、阿维塔(长安)、岚图(东风)等采用HI模式,华为作为技术供应商在背后支持。
这种多线并进的合作策略,让华为在几乎不造一辆车的情况下,成为了中国智能汽车领域最具话语权的企业。
此外,华为技术落地的效果已经在多款车型上得到了验证。
问界M9成为50万级SUV的销量冠军,尊界S800上市67天大定突破1万辆,岚图梦想家换上华为ADS 3.0后销量翻倍,甚至奥迪也已在部分车型中使用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图源:微博@鸿蒙智行
这些成功案例无疑成为了红旗选择华为的重要推力。
尤其是尊界S800,凭借华为技术加持一跃成为中国豪华电动轿车黑马。这对红旗的刺激,不可谓不大。
但是,红旗不会成为华为的“第六界”。
余承东早已明确表示:“华为鸿蒙智行只做五个界。”这不仅是一种战略定力,也是对合作伙伴的一种尊重。
而红旗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象征,其品牌价值和历史底蕴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融入华为的“界系家族”。
因此,红旗选择的是更独立、也更灵活的HI模式。它既要华为的技术,也要保留自己的品牌调性。这种“体面与技术并存”的合作,更适合红旗的现状。
●图源:一汽红旗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红旗与华为的牵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式进入“生态竞合”时代。
过去单打独斗的研发模式正在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技术联盟、生态协同。
华为通过输出核心技术正在成为类似于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卓系统”,而车企则聚焦于制造、供应链和品牌运营。
这种分工,不是谁征服了谁,而是一场基于现实的双向选择。
对于红旗来说,华为是它智能化跃迁的最快路径之一;对于华为而言,红旗是验证其技术高端化落地的最佳舞台。
两者的合作,不仅仅是一场商业联姻,也是一次对中国汽车工业未来路径的探索。
时代的注脚
红旗的这一次选择,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转身,更是一个时代的注脚。
2026年红旗9系的登场,将成为检验这场合作的试金石。
而对整个行业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当越来越多中国品牌掌握核心技术、构建起自主生态,中国汽车工业改写全球格局的那一天,将会越来越近。
在这个技术重构一切的时代,没有谁可以永远靠历史活着。但历史,也从不拒绝那些敢于重新出发的人。
来源:财经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