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妈喊你减肥”:解构美役与美的神话,重塑对身体的真实感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22:28 2

摘要:当“挑战7天瘦10斤”等减肥视频收获百万点赞,极端减肥食谱成为“成功学”秘籍,社交媒体正上演着一场数字化身体革命。

「商业、资本与媒介将完美标准推向神坛,编织出美的神话,迫使人们在自愿中完成身体崇拜仪式。」

当“挑战7天瘦10斤”等减肥视频收获百万点赞,极端减肥食谱成为“成功学”秘籍,社交媒体正上演着一场数字化身体革命。卫健委联合16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倡导全社会重视体重、管好体重。本是从健康层面出发的加强慢病防治,倡导科学饮食和运动,却在社交媒体演变为打上#瘦 #减肥经验分享 tag的新一轮引流,引向“咱妈不让你胖”的误导。社会健康普及变为全民相互凝视。近几年,0脂0糖、低卡低热量的食品占领市场,东方树叶也从童年阴影变成日常搭子,从难喝到真香。(东方树叶多种喝法的“减肥”营销)人们不再钟爱满足味蕾的甜味饮料,转而选择健康饮品。对于配料也更加严格,拒绝植脂末、植物奶油。互联网上各种减肥法和食谱层出不穷,还可以跟着博主的“吃练vlog”共同打卡。健康饮食和管理体重的意识看似已经形成,但这实则是一场由商业、资本、媒介创造出的狂欢,并非官方所倡导的健康。人们只关注KCAL和KG前的数字,忽视了无糖饮料依旧是饮料,健康零食并不健康。忽视营养价值和饮食结构,体重定点在反复节食与暴食间悄然上升。只在乎几天瘦几斤,而忘却了肠胃的真实诉求与细胞的生命节律。体重管理被框定在了“统一标准下的美”与“体重秤上的数字”中。(网上对于“标准身材”的要求)体重管理不是手表运动圆环的闭合,或卡路里绿灯的亮起,而是找回雨中奔跑的肌肉舒展和享受美食的味蕾绽放,重塑对身体和生命的真实感知。

揭开标准体重背后的“美的神话”

前几年,"A4腰""锁骨养金鱼"等活动在互联网爆火,在游戏化的挑战中建立起身材标准。近几年,秉持“one size fit all”理念的Brandy Melville(靠唯一尺码和聘请好看男孩女孩作为员工而出圈的少女品牌)走红,身材标准被再度提高。尽管BM员工都是各具特色的漂亮,但“瘦”的共性特点被放大,多样化的美被框定在了这一统一模板中。导向了“漂亮只能是瘦”的单向路径,传递出“不瘦=不漂亮”的错误观念。体重逐渐变成了没有下限的数字,而美变成了没有上限的神话。(BM纪录片《BM地狱和快时尚的畸形崇拜》)BM size,160cm对应 43kg,170cm对应 51kg。不过即使达到“标准体重”,也可能会因为肩、胸、腰围差异而被尺码拒绝。买衣服本应是人与衣的双向选择,但onesize剥夺了人根据身材挑选尺码的权利,人在被尺码“反选”中好似变为了商品。如果审美标准固化再发展为粉底液只有一种色号,鞋子只做一个码数,我们就真的会走向马尔库塞所预言的“单向度的人”。(刘擎教授“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导论”课程)New Look的设计初衷是带领女性越过二战后的低迷时期,重返盛装打扮的美好,在花朵造型的衣服中再度绽放。而肩部、胸部和臀部的衬垫是一种对战争年代瘦弱憔悴女性的保护形式,是出于功能性的设计。Coco Chanel是在《拿破仑法典》废止不准女性穿裤子的禁令后,第一个敢于让女性穿裤装和骑马的人。她将女性从勒胸掐腰的束缚中解放,成为女性独立自主的先锋。然而,这些解放身体的创造,却在当代被异化为一种规训的工具。时尚从对时代情绪的回应,变为加剧情绪的贩卖。New Look束腰设计从身体保护演变为身材标尺,香奈儿套装成为职场女性"内外兼修"证明。商业、资本与媒介将狭隘的“完美标准”推向神坛,编织出“美的神话”,迫使人们在自愿中完成身体崇拜仪式。

打破“道德标准”规训下的自由幻象

“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自己的人生”“没有丑人,只有懒人”等毒鸡汤甚嚣尘上。体重管理从私人领域升格为公共领域的伦理审判,变成了一场“自律即自由”道德展演。福柯指出,传统社会权力运作强制直观,而现代社会规训权力匿名且弥散。在边沁提出的全景敞视监狱中,人们无法指出“监视者”身处何方,只能在恐惧中持续自我监督。在美的神话的监视下,我们自愿对身体加以管理和控制,以自由之名“服美役”。有女性为了白幼瘦审美极端减肥,也有男性为了打造肌肉拉丝而科技健身。他们认为这种行为只是“爱美”,是一种自主选择的自由。(2025b站新国辩:“爱美”之于女性,是一种自由 / 不自由)美的价值源于人而非某个尺码的人,真正的力量源于自然而非科技。我们有权利追求心中的“更美”,但更要接纳身体作为存在之锚的本体价值——它不必完美,但须完整。康德认为,纯粹美没有其他实际的目的,是一种主体性的感受。因此自由的爱美是,源于“爱”,而不是“美”。(关于“美”的观点图片)

同时,一些人意识到了服美役的控制本质。通过特别强调“爱自己、做自己、取悦自己”的主体性,以此对规训和凝视进行反抗。

然而,这种反抗仍是社会规训的产物。虽然摆脱了顺社会驯化,但却陷入了逆社会驯化。当试图摒弃他人期待和否定他者凝视时,已然将“规训内化”。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忽视外界影响而存在,“爱美”也始于人的本能和天性。但人有能力用理性为感性指引方向,在认识与反观中完成生命意志的表达。我们既承认自己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面,也保持个人审美判断的自主性。就像冲浪者驾驭浪潮,既顺应自然之力,又保持驾驭之势。管理不是压制,而是引导和平衡。相比于过度强调的取悦自己,或许悦纳自己才是更佳解法。

重塑具有生命感知的“身体美学”

关于“服美役”,重点并非审判 “服” ,而是消除“役”。我们不应纠结于化妆、减肥等行为是否属于服美役,而是要坚决批判“化妆是对他人的尊重”“好女不过百” 这类狭隘且扭曲的观念。在当下,美的神话使人们陷入自我规训,身体被视为需要征服的他者。原本从健康角度出发的体重管理,却演变成全民参与的“相互凝视”。(爆麦的麦克作品《我好看吗?》)符合“美的标准”的身材,经过严格管理与包装后,在社交媒体、影视作品、广告杂志等平台过度出场。身体变为可拆解、修改、重组的元件,以及可单独提取和局部放大的数据,失去了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生命感。在聚光灯的照耀和荧幕影像的呈现下,身体沦为被审视的景观和商品,人仿佛变成了数字人。“美役”为人们设置任务,而在你努力改变、将要接近目标时,新的审美标准来袭,任务又会被再次升级。它使人们持续处于不满足状态,却又给予人能够解决问题的虚幻希望。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在身体维度,还是时间维度上。

(减肥笔记中网友对于身材的不同审美与要求)身体感知力的丧失,与生态危机的产生一样,根源都在于过度的控制欲。自控力并非在与自我的对抗中所获取的,而是接纳内心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美并非在于把肉身雕琢成千篇一律的标准件,而在于保持雕刻自我接纳本我的辩证张力。

(纪录片“Eat What You Love, Love What You Eat”)

当健身者从关注热量消耗,到感知运动时的内啡肽分泌;从恐惧食物热量,到用能量连接身体需求。具身认知便开始苏醒,被数据分离的身与心也逐渐重新联结。在允许肌肉在倦怠中舒展,接纳味蕾对于糖分的原始渴望,破除“要么瘦要么失败” 的二元叙事。触碰生命最原始的褶皱,重塑对身体的真实感知。与体重和解,与食物和解,与自我和解。(图片素材源于网络)

来源:美丽时尚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