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还早晚刷牙?很多人都误会了,医生劝你:这两个习惯该改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1:07 2

摘要:60岁以后,牙齿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牙龈退缩、唾液减少、牙本质暴露……都是常见现象。这个阶段,继续照搬年轻时的刷牙套路,反而容易让牙齿“雪上加霜”。刷牙力度过大,是许多老年人口腔问题的“隐形元凶”。

“早晚刷牙”这四个字,几乎写在每个人童年的记忆里。

可年过60后,身体的变化、口腔的老化,让这个“标准动作”也开始暴露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坚持早晚刷牙就万无一失,其实啊,真正该注意的,恰恰是刷牙方式刷牙时机这两个细节。

60岁以后,牙齿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牙龈退缩、唾液减少、牙本质暴露……都是常见现象。这个阶段,继续照搬年轻时的刷牙套路,反而容易让牙齿“雪上加霜”。刷牙力度过大,是许多老年人口腔问题的“隐形元凶”。

别看一把牙刷小小的,但它每天两次“上岗”,如果方法不对,几年下来,牙齿磨损、牙龈萎缩,都是一点点积出来的。尤其是一些人喜欢“横着刷”,看起来干净,其实是在给牙齿“刮砂纸”。

横向刷牙这个习惯,到了60岁以后,必须纠正。建议改为“巴氏刷牙法”,用45度角轻柔地刷牙龈与牙齿接缝处,保护牙根不受伤害。

再说“早晚刷牙”,这个说法本身但有个时间点,很多人忽略了:饭后刷牙比“按时刷牙”更重要。尤其是晚餐后,很多老人吃完饭看电视、散步、聊天,刷牙的事一拖再拖,等到临睡前才想起来。这一拖,就是细菌的狂欢时段。

还有一种误解,是早上起床立刻刷牙,认为这样口气清新。起床后口腔酸性环境偏高,这时候立刻刷牙,容易伤害牙釉质。更好的做法,是先喝点温水,漱口,再吃早餐,最后刷牙,这样能更好地清理食物残渣,也保护牙齿不受酸性侵蚀。

说到刷牙,有个细节常被忽略——牙刷的选择。很多人喜欢用硬毛牙刷,觉得“刷得干净”。但年纪大了,牙龈更脆弱,硬毛就像用钢丝球擦玻璃,伤得不轻。软毛牙刷,才是老年人口腔的“温柔守护者”。

牙膏的选择,也别太随意。含氟牙膏对预防龋齿有帮助,但60岁以后,很多人牙根暴露,容易出现楔状缺损,这时候,含有抗敏成分的牙膏会更合适。牙膏不是越贵越好,关键是成分要适配自己的口腔需要。

再聊一个很多人不知道的细节——刷牙时间。不少老人图省事,三五十秒搞定,牙刷一放,任务完成。但科学刷牙时间应该不少于两分钟。每个区域要“各刷到”,不能顾头不顾尾。尤其是后牙区,最容易被忽略,却是残留食物最多的地方。

还有人喜欢“干刷”,就是牙膏一挤,水都不沾就上嘴。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摩擦过大,对牙龈组织刺激太强。正确的做法是,牙刷先沾湿、挤牙膏,再轻柔刷牙,不仅清洁效果更好,也更温和。

除了刷牙,漱口习惯也不能忽视。很多人刷完牙直接冲掉牙刷,嘴一抹就完事了。刷完牙后至少要认真漱口两次,彻底清除泡沫和残留物,避免牙膏成分残留在口腔里刺激黏膜。

讲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刷牙越多越好?当然不是。过度刷牙,尤其是三餐后强行刷牙,不仅没用,还会干扰口腔菌群平衡。饭后可以先漱口,等30分钟左右再刷,是更科学的选择。

很多老年人还有个“勤俭持家”的习惯,牙刷一年都不换,刷毛都开叉了还舍不得扔。牙刷更换频率建议是三个月一换,如果刷毛提前变形,哪怕过了一个月也该换。旧牙刷不仅清洁力差,还容易滋生细菌。

再提醒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口腔干燥。年纪大了,唾液分泌减少,容易口干舌燥。唾液是口腔的“自洁军”,缺了它,细菌更容易滋生。可以通过喝水、多吃含水量高的水果,保持口腔湿润,帮助清洁。

如果你戴了活动假牙,也要注意别把它当成“永久牙”一样对待。假牙清洁也要像刷牙一样认真,建议早晚用清水清洗,定期用假牙清洁片浸泡,不然细菌、霉菌都会在上面扎根。

不要把“牙掉了不痛就算了”当成理所当然。牙齿缺失会影响咀嚼、发音、甚至面部轮廓,长期下来还可能诱发消化问题。该修复的牙,哪怕是临时的,也要认真对待。

说到底,60岁以后,刷牙不只是清洁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整体口腔维护的开始。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牙不好,吃不好,营养吸收差,身体也跟着“吃亏”。

牙好,胃口才好;胃口好,身体才有底气。别小看这两次刷牙,它决定的不是一口牙,而是一整天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24):6112-6115.

2. 王瑾.老年人刷牙方式对牙龈健康影响的研究[J].口腔护理与预防,2021,29(3):189-192.

3. 张晓燕.老年人牙齿保健行为调查与干预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5):841-844.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