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晟铭“白月光”出圈:教科书级别的观众缘经营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01:32 2

摘要:"娱乐圈还有比何晟铭更会接梗的演员吗?"当这个45岁的"老艺人"在直播间笑嘻嘻地说出"我叫白月光"时,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从《宫锁心玉》里的四爷到直播间里的"梗王",何晟铭用教科书般的操作证明:真正的"白月光",从来不是被动等待的标签。

"娱乐圈还有比何晟铭更会接梗的演员吗?"当这个45岁的"老艺人"在直播间笑嘻嘻地说出"我叫白月光"时,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从《宫锁心玉》里的四爷到直播间里的"梗王",何晟铭用教科书般的操作证明:真正的"白月光",从来不是被动等待的标签。

从荧幕霸主到"白月光"梗王

提到何晟铭,80、90后观众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必定是《宫锁心玉》里霸气深情的四爷。这个2011年的爆款角色,让他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古装男神白月光"。但很少有人想到,十二年后,"白月光"这个颇具年代感的词,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

当于正被爆"珍藏何晟铭旧照"的传闻甚嚣尘上时,何晟铭没有选择沉默或澄清,而是手书"赠白月光"书法作品,落款"气定神闲"。这个堪称"优雅反击"的操作,既保留了体面,又暗藏锋芒。更妙的是随后直播间里那句带着标志性笑容的自我介绍——"我叫白月光",将网络梗玩出了新高度。

"白月光"人设背后的观众心理学

何晟铭的"白月光"现象绝非偶然。在观众审美疲劳的当下,他精准把握了三个关键心理学效应:

首先是"反差萌"效应。严肃古装男主与幽默网感大叔的形象碰撞,打破了观众对中年演员的刻板印象。其次是"参与感"营造。从书法互动到直播间接梗,他让观众成为梗的共创者而非旁观者。最重要的是"情感投射"机制,"白月光"这个充满怀旧色彩的符号,巧妙唤醒了一代观众的青春记忆。

内娱互动范本的深层启示

何晟铭的操作之所以被称为"教科书级别",在于它完美示范了艺人如何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当绯闻缠身时,他没有急于撇清或对簿公堂,而是用幽默消解尴尬,用自嘲替代辩解。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既保全了各方颜面,又收割了流量红利。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场"白月光"狂欢本质上是一场对娱乐圈权力关系的戏谑解构。当制作人与演员的传统上下级关系被重新定义为"意难忘"的CP关系时,观众在吃瓜过程中获得了打破权力壁垒的快感。

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何晟铭证明了演员的生命力不仅来自作品,更来自与观众建立的情感联结。所谓"白月光",不过是观众愿意为你保留的那份特殊记忆。当其他艺人还在为"人设崩塌"焦虑时,何晟铭早已参透:最高级的人设,就是做真实的自己。

来源:摩登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