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84 :佛教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9:22 1

摘要:南传路线则向南和东南方向传播,现在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为主要宗教,同时在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云南部分地区也有流传。南传佛教信徒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与北传的大乘佛教相对。

1、佛教的传播主要沿着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展开。北传路线从印度本土开始,向北到中亚,再向东到中国、朝鲜半岛,最后到日本,主要以陆路为主。

2、南传路线则向南和东南方向传播,现在在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为主要宗教,同时在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云南部分地区也有流传。南传佛教信徒自称为上座部佛教,与北传的大乘佛教相对。

3、上座部佛教是佛教分裂后形成的两大派别之一,以戒律保守和传统著称。然而,现今的南传佛教是否完全保留了原始上座部的传统,这一点尚不明确。宗教史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大部分史料来源于宗教徒自身的叙述,这些叙述往往带有主观倾向。

4、北传佛教的信徒认为南传佛教是自利的小乘佛教,而南传佛教的信徒则自认为继承了原始上座部的传统,批评北传的大乘佛教不够正宗。这种分歧甚至体现在对彼此的命名上。我们依照佛教在地理上流传的路线,把它们区分为北传和南传。

5、南传佛教的传播与斯里兰卡密切相关。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是印度本土之外最早接受佛教的地方。据传,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派其子或弟摩哂陀到斯里兰卡传播佛教,这是佛教在斯的开端。

6、尽管有传说称佛陀本人曾三次到斯传教,但这一说法不太可信。斯里兰卡主要流传的是早期佛教上座部的思想和典籍。斯里兰卡还保存有与佛陀相关的圣物,如著名的“佛牙”,被视为国宝。据传,明朝时期,郑和曾征服锡兰并带回佛牙,但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7、佛教起源于印度,经历了多次变迁,但在斯里兰卡,佛教自传入以来几乎未曾中断,长期作为主流宗教存在。斯里兰卡的佛教因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且水平高,成为古代东方僧人求法的必访之地。特别是在隋唐时期,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斯里兰卡作为东西方海上交通的枢纽,吸引了众多东方求法僧。

8、唐代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记载了多位求法僧的足迹,包括玄游这样的世俗人士,他在斯里兰卡受到佛教感召而出家。玄奘虽因内乱未能亲自前往斯里兰卡,但在印度与来自斯里兰卡的僧人交流,了解并讨论佛教教义。

9、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斯里兰卡佛教遵行“大乘上座部法”,并指出佛教在斯里兰卡分为两派:大寺派(排斥大乘)和无畏山寺派(兼学大小二乘)。

10、在5世纪中叶,印度高僧觉音前往狮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学,寻找印度本土失传的佛教经典,并跟随“大寺派”长老学习。在狮子国,他不仅完成了南传佛教的重要论著《清静道论》,还将当地流传的佛典三藏从僧迦罗语翻译成巴利文,并进行了编整和注释。

11、这些工作为“大寺派”统一狮子国佛教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南传佛教的发展。今天,南传佛教以巴利文圣典为正宗,认为巴利文是释迦牟尼使用的语言,而北传佛教则推崇梵文。因此,南传佛教也被称为巴利佛教。

12、以这两套文字记载的佛典三藏,在收录的范围和原则上也很不一样。例如,中国人熟悉的大乘经典《华严经》和《金刚经》在南传佛教中不被认可,因为这些经典被认为是释迦牟尼逝世后才出现的。这引发了关于释迦牟尼是否能在另一个世界说法,或者他在世时是否曾飞升到其他世界说法的复杂教理争议。

13、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作为佛教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南传佛教从这里通过海上航线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与北传佛教有显著不同。有学者认为,东南亚的佛教最初可能是通过陆路从印度直接传入的,特别是在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派遣僧团传播佛教的时期。

14、然而,考古证据显示,缅甸地区最早的佛教遗迹出现在2世纪,比阿育王时代晚很多,因此学界认为佛教在东南亚的明显传播可能始于公元前后。相比之下,佛教通过海上传播的证据更早,例如1世纪在越南南部的扶南国遗址中发现的2世纪罗马钱币、青铜佛像和印度教神像等。

15、古代海上航行依赖季风,南海和印度洋的季风模式影响了佛教徒的航行路线和时间,使得东南亚成为僧侣聚集地,促进了佛教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的迅速发展。7世纪以后,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都出现了“密教化”趋势,对斯里兰卡和整个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的密宗信仰,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印度本土。

16、在隋朝时期,东南亚地区保存了大量梵文佛经,这些佛经有的在当地抄写,有的来自印度或斯里兰卡,也有的是中国求法僧带来的。隋炀帝时期,隋朝攻破林邑国,搜集到564夹梵文佛经,共计1350多部,其中许多是中国之前未翻译过的经典。

17、这些佛经的丰富程度可见一斑,因为到隋代时,中国总共才翻译了2500多卷佛经,其中还包括重复翻译的经典。此外,唐初的玄律师和义净等求法僧也曾在东南亚地区搜集和翻译梵文佛经,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佛典的丰富性。

18、在中国,儒家学说是主流,而朝鲜半岛和日本则分别受到中国文化和神道教的影响,佛教并未完全垄断这些地区的生活世界。然而,在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影响非常深刻,甚至在一些国家享有法定国教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世界观、生活习俗、政治制度和艺术等。

19、例如,古代东南亚的音乐就深受佛教影响,如802年骠国(今缅甸)王子带领的歌舞团队在唐朝长安的表演,其音乐内容直接反映了佛教经典。此外,东南亚的佛教影响延续至今,如泰国、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地的佛寺和僧侣密度极高,男子出家在这些地区几乎成为一种义务,类似于某些国家的兵役制度。泰国的国王甚至需要有出家的经历才能登基。

20、东南亚的佛教寺院不拥有田产,僧众完全依赖在家人的供养,这与北传佛教如中国的禅宗不同,后者提倡自给自足。在东南亚,供养出家人被视为一种福报,而出家人则通过传授佛法和提供社会服务来回报社会。这些特点展示了佛教在东南亚地区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21、在前现代时期,宗教机构,尤其是佛教寺院,在社会服务方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宗教仪式,如出生祝福、葬礼安排和婚礼见证,还承担了医疗、占星、建筑选址等实用功能。

22、这些服务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出家人通常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精通佛法,还掌握多种科学和实用知识。例如,印度的那烂陀寺就开设了数学、医学和天文学的课程。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这些宗教机构成为了重要的知识中心和教育部门。

23、在东南亚和斯里兰卡,寺院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几乎是唯一的识字和读书的地方。这种宗教机构的多功能性和教育作用,展示了宗教在不同文化和地区传播时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来源:梨乡时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