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冒死给乾隆提一条建议,差点被免职,若能实现可能会改变国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18:08 2

摘要:要说乾隆年间最会捞钱的主儿,和珅认第二,满朝文武没人敢认第一。您瞅瞅这位钮祜禄家的公子哥,二十啷当岁就混成了内务府总管,紫禁城里走路都带风。

要说乾隆年间最会捞钱的主儿,和珅认第二,满朝文武没人敢认第一。您瞅瞅这位钮祜禄家的公子哥,二十啷当岁就混成了内务府总管,紫禁城里走路都带风。

可就是这么个贪得流油的"和胖子",居然也干过一桩掉脑袋的买卖,给乾隆爷提了条能改写国运的建议!

话说1793年的北京城,那可是真叫个热闹。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带着蒸汽机、连发手枪这些稀罕物件儿,漂洋过海来给乾隆爷贺八十大寿。您猜怎么着?乾隆老爷子愣是看不上这些"洋破烂",鼻孔朝天说了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可这时候和珅倒像是见了宝,眼珠子直勾勾盯着那台能顶三百壮劳力的蒸汽织布机,心里头翻江倒海似的打起了算盘。

要说这和珅是真有眼力见儿。

他私底下跟马戛尔尼套近乎,把英国带来的火枪拆了装、装了拆,越看越心惊,这玩意可比八旗兵手里的烧火棍强百倍啊!《清史稿》里可记着,和珅当时就写了封密折,说要是能跟洋人做买卖,不光能挣银子,还能把西洋火器弄到手

可乾隆老爷子正躺在"十全老人"的功劳簿上打盹儿呢,哪听得进这些?当场把折子摔地上,指着和珅鼻子骂:"你倒是会替洋人说话!"

您可别小瞧这茬儿。当年英国使团带来的可不止是新鲜玩意,人家揣着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家底儿。

和珅在奏折里写得明白:"彼国器械精良,若许通商,可资我用"。这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咱拿丝绸瓷器换他们的机器火枪,这买卖不亏!可乾隆爷偏要端着"天朝上国"的架子,愣是把送上门的技术革命当成了"奇技淫巧"。

要说这和珅也是真豁得出去。被乾隆骂得狗血淋头之后,他居然又整了出"曲线救国"的戏码。

借着给内务府捞油水的由头,偷偷在崇文门海关放水,让英国商船捎带些西洋物件进来。这事儿《清实录》里可都记着呢,说是"和珅私纵洋舶,暗通款曲"。您说这和大人图啥?要我说啊,他这是既想赚银子,又惦记着给大清续命呢!

最绝的是和珅给乾隆支的第三招,"议罪银"。这损招听着是帮皇帝搂钱,实则暗藏玄机。

按和珅的盘算,那些犯事儿的官员交银子赎罪,正好拿这笔钱养新式水师。您看后来福建水师买的那几艘西洋炮舰,可不就是拿"议罪银"置办的?可惜乾隆老爷子光顾着修园子逛江南,把这钱全填了无底洞

要说这事儿后劲儿有多大?马戛尔尼回国就把大清的老底儿给掀了。他在日记里写:"这个帝国就像艘破旧的大船,只需几发炮弹就能轰成渣"。

果不其然,47年后鸦片战争一开打,英国人开着铁甲舰就把大清水师揍得找不着北。您说要是当年乾隆听了和珅的劝,早早把蒸汽机仿制出来,哪还有后来这些糟心事?

最让人唏嘘的是和珅的下场。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太上皇乾隆刚咽气,和大人就被抄家问罪

查抄清单上白纸黑字写着:"西洋自鸣钟十二座,火枪三十杆"。合着这位"千古贪官"到死还惦记着西洋技术呢!您说这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现如今咱们再回头看这段公案,倒品出几分黑色幽默。当年要是真开了海禁,保不齐大清朝能混成个"东方日不落"。

您看人家日本,比咱们晚开国二十年,靠着明治维新愣是挤进了列强队伍。所以说啊,这国运兴衰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闭关锁国只能等着挨揍,改革开放才是硬道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硬核纪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