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气未退,伏家镇山庄村的辣椒大棚里却格外热闹。五十多名村民俯身田间,动作熟练地采摘、装筐,汗水从额角滑落,笑容却在脸上漾开。“出门走几步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山大哥一边忙活一边说道。他身后,是连片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由党组织牵头、村集体共营、
暑气未退,伏家镇山庄村的辣椒大棚里却格外热闹。五十多名村民俯身田间,动作熟练地采摘、装筐,汗水从额角滑落,笑容却在脸上漾开。“出门走几步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山大哥一边忙活一边说道。他身后,是连片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由党组织牵头、村集体共营、企业助力、农户参与的振兴样本。
而在不久之前,伏家镇西片的这七个村还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土地零散,做不大”“技术跟不上,产量低”“销路不稳定,运输难”……一个个现实问题,像田埂般割裂了发展的可能性。
为了打破困局,伏家镇以全县“1445”基层党建机制为牵引,聚焦“四联赋能”,将组织力量延伸至产业一线组建党建联盟,整合西片七村资源,探索形成“党建联盟+农业产业园+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对片区内土地、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统”的功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配置、党员群众向产业链条有效聚集,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向集约高效方向迈进。通过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产业链村之间土地流转难、联动难、同步难、配套难等问题,推动链上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协同作战,着力推动订单辣椒、蔬菜制种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发展迈进。
党建联盟成立后,伏家镇通过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把企业、党员和农户请到同一张桌前,共商发展难题。土地流转难?他们就一村一策谈流转;设施落后?他们就联合申报项目、整合资金;技术薄弱?他们引进了金种子农业、东昉生态农业等企业提供全程指导。
机制一活,全盘皆活。曾经闲置的土地被重新利用,分散的农户被重新组织,技术、资金、销路等关键要素不断汇入。300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起来了,同时拓展出1500亩的辣椒与蔬菜制种基地,打造出了集中连片、标准生产的伏家镇模式。更重要的是,人回来了,心聚拢了。据了解,园区建起后为周边群众提供岗位400多个,每年发放务工报酬超过360万元。像王兰花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有百余人,每年人均增收近两万元。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也在产业链上成长起来——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掌握技能、参与经营、分享收益的新农人。
如今的伏家镇,产业从“零星播种”走向“百花齐放”,党建真正成了串起产业、人才、群众的那根“红线”。下一步,伏家镇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切实发挥好产业党建联盟作用,以联盟为平台,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利用,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来源:陇南徽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