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今日岛内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信任度已跌至36%,不信任度攀升到了55.1%。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其任内的新低,反应出民众对其施政的全盘否认。从“大罢免”惨败到救灾争议,绿营的危机正开始从单一事件蔓延成系统性崩塌。而近期的“丹娜丝台风勘灾失言”事件,成了压垮其民
就在今日岛内最新民调显示,赖清德信任度已跌至36%,不信任度攀升到了55.1%。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其任内的新低,反应出民众对其施政的全盘否认。从“大罢免”惨败到救灾争议,绿营的危机正开始从单一事件蔓延成系统性崩塌。而近期的“丹娜丝台风勘灾失言”事件,成了压垮其民调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救灾失言争议
2025年的7月,台风“丹娜丝”重创了台南部地区,其中台南、嘉义等地出现了大面积的停水停电和房屋损毁。赖清德在南下勘灾时,在面对七股乡一名家中漏水的灾民求助,竟冷冰冰的回应“帆布那边有”,并在灾民坦言“不敢爬屋顶修缮”后脱口而出“我们要自己爬了”。这段对话被上传至网络后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痛批其“何不食肉糜”、“冷血作秀”。
赖清德要求民众自己上屋顶修缮画面
对此台资深媒体人于美人批评到,赖清德的此番言论不仅暴露出其语言失当,更是其执政心态的扭曲。“在其当市长时,他绝对不敢如此对待灾民,而如今却将民众疾苦视为演练救灾的机会”。更令人担忧的是,赖清德团队在失言后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是任由舆论发酵,进而进一步削弱民众对其的信任。
二、赖清德团队失声成主因
于美人指出,赖清德民调崩盘的深层原因在于其身边缺乏敢说真话的幕僚。如果有人能够及时提醒赖清德失言了,需要立刻补救,或许不至于让危机持续扩大。同时她以“反者道之动”比喻当前的困境,当团队一味迎合、回避批评,领头者便很难察觉到真实的民意,最终在自我封闭中失去了调整方向的最后机会。
这一现象在赖清德团队的运作过程中尤为明显。例如,当台行政机构团队上任后屡屡因政策失当遭批时,反观赖清德却执意“小圈圈用人”的政策,坚持任命徐国勇为绿营秘书长,这种做法最终必然会导致其行政效率低下、同时也会与民意脱节。此外,在面对“大罢免”失败、美国对台加征关税等重大危机时,赖清德团队仅以“改组16人”敷衍了事,没有深究其自身原因,因此被蓝营民代陈菁徽痛批其为“换零件不修车”。
三、赖清德对此有吸取教训吗?有什么补救措施呢?
赖清德在这场危机后,也开始回过神了。除了上述提到的紧急“改组16人”,同时也在电视直播中罕见承认“过去一年的施政未达预期”,并承诺“未来将聚焦民生经济”。他对此提出了“三优先”政策:简化灾害补助流程、加速重建受损房屋和推动能源转型。然而这些补救措施却还是被批“老调重弹”,其主因仍是回避“弃绿电、保传统能源”的务实路线。
在8月23日“大罢免”失败后,赖清德紧急南下台南灾区,亲自为灾民送饮用水并爬上屋顶检查修缮情况。这一举动明显就是为上次迟到救灾和灾区失言而采取的补救措施。据观察效果并不好,民众对此反应冷淡,更有网友讽刺称“去年他骂灾民要自己爬,现在自己爬了,却没人敢问他当初为何失言呢?”
赖清德作秀递水画面
岛内现在的舆论都慢慢开始一边倒了,蓝营抓住机遇,通过听取民众的建议和心声而做出改变,同时逐步推动蓝白合作,试图让民众开始回心转意;反观赖清德和绿营在干什么,要知道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