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意识层次的划分,有多种说法,我采用最简易的“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两部分”的说法。什么是显意识?显意识是指我们能够直接感知、意识到、掌控的信息和经验的部分。它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特定时刻能够注意到的心理内容。网上说,显意识的物质
意识层次的划分,有多种说法,我采用最简易的“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两部分”的说法。什么是显意识?显意识是指我们能够直接感知、意识到、掌控的信息和经验的部分。它是我们对世界的直接感知和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特定时刻能够注意到的心理内容。网上说,显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新皮质),大脑皮层可以将外部信息解码为我们可以感知和理解的概念和思想。网上主流声音认为,由于只有人类拥有大脑皮层,所以只有人类拥有显意识。什么是潜意识?与显意识相对,潜意识指的是那些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意识到、掌控的信息和经验的部分,包含隐蔽的思想、印象或概念。潜意识虽暂未进入显意识状态,却持续影响显意识的心理过程。潜意识的核心特征是自主性与隐蔽性:它不受主观显意识直接控制,如同心脏跳动、呼吸、自动避险、情绪等生理机能自主运作,同时存储着个体过往经历中影响深刻的事件,成为驱动行为的潜在动机。网上说,潜意识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下方的区域,包括下丘脑、丘脑和杏仁核等大部分大脑结构。
佛教唯识宗把“识”分为八种,显意识有点类似它说的第六识—-意识(注意,此意识非科学语境之下的意识),潜意识有点类似它说的第七识—-末那识。荣格有“集体无意识”的提法,强调群体层面的潜意识共性,认为社会多数群体处于“昏沉”状态,其行为受集体无意识驱动,例如网络暴力中的非理性跟风现象。荣格将其比喻为操控人类行为的“看不见的手”,解释了经济交易、社会事件中的群体性选择偏差。集体无意识有点类似唯识宗说的第八识—-阿赖耶识。道家学说中,元神相当于潜意识,识神相当于显意识。但由于宗教、传统文化和科学的理论基础(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迥异,各方的概念并不能完全相互解释、相互替代。
两者的地位、功能及关系:显意识及其物质基础(大脑皮层)后于潜意识及其物质基础(大脑皮层以外的其它脑结构)产生,根据“三脑学说”,显意识大约产生于4-5万年前,而潜意识产生于至少5000万年前。从进化角度看,潜意识是人类早期为满足生存需求发展出的基础心理系统,而显意识则是后期在潜意识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具有选择性的高级心理系统,二者既独立运行又相互交织。李贝尔的敲打手指实验(及其它相似的一系列科学实验)有力证明了,潜意识是行为的决策者、身体的主宰,与显意识相比,有着程序化(固化)、自动化、快速、节省能量、无法感知、无法自控、与身体直接连接、使用全息形象语言等等特点,而显意识处于一个衍生品、附庸、从属的地位,起到谋士、新闻发言人、安慰剂的作用。
深入探讨一下潜意识、显意识的形成机制与运行方式特点,及它们和修行的关系:1、潜意识对应的大脑结构规模、记录和处理的信息量、耗能量占总量的90%以上,是行为的决策者、身体的主宰。潜意识处理或者说应对了绝大部分环境信息,这种处理,是不经过显意识的,即按照既定程序自动化处理。这也解释了直觉与预感的来源—-潜意识注意到的细节,绝大多数根本不发送给显意识,而是转化为直觉判断。例如,某人可能仅凭模糊印象就对陌生人产生信任或警惕,其依据源于潜意识对过往经验的快速匹配。只有极少数需要显意识帮忙逻辑推理、向外粉饰、向内自我安慰的信息,才主动发送给显意识,显意识经过(以语言文字)解读、搜集资料、理性思维,得出建议后再反馈给潜意识,由潜意识作出决策。潜意识是行为的决策者,所以感情的力量远远强于理智,在决策过程中,潜意识会不自觉地融合环境、经验、社会评价等因素,例如,对某类人的厌恶之情可能导致无意识的疏远行为,即便对方具备合作价值;
2、感官得到的信息,都是发送给潜意识,一部分“有用的”信息,由潜意识默默自动记录下来,其中绝大部分并不发送给显意识,也就无法(以语言文字)解读、保存下来。如上一条所述,只有需要显意识处理的极少部分信息,才由潜意识发送给显意识。我们长期持有一种假相,以为我看到公交车来了、上下楼、打别人一拳、打球时扣篮、躲避驶来的汽车、生某人的气、忌妒同事升职这些情绪和行为是显意识先接收到环境的信息,然后做出决策,命令身体做出应对的,其实,这些事都是潜意识干的,显意识后知后觉,只是个极为有限的显示器,上面说过,科学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显意识的关注范围极为有限,同一时间只能关注一个点,一心不能二用,这个“心”,就是指显意识。那些不必要显示的海量信息,不会发送给显意识,但会被潜意识记录下来。某些似曾相识的信息(人事物地),并非前世接触过那么神秘,就是潜意识记录而没有发送给显意识而已。还有,潜意识记录而没有发送给显意识的信息,有时会出现在梦里;
3、人体的能量供给有限,绝大部分生理功能都要交给潜意识,以固定程序自动化处理,这样程序化、自动化处理有着粗糙的弊病,但节省能量。显意识作为相对高级的心理系统,其运行过程(以语言文字解读和保存信息、搜集资料、理性思维)非程序化、非自动化,是精细,但极为耗能,所以人都不喜欢学习新的知识、不喜欢改变旧的习惯、不喜欢动脑思考。潜意识的程序,大部分来自出厂设置,即人类这个物种写在基因里的的先天本能,小部分来自后天经验的固化——过往深刻经历,如童年事件、创伤体验等,会被潜意识长期保存,逐渐内化为行为准则。例如,曾被某种言论伤害的人,可能在潜意识中对类似观点产生排斥,进而影响社交选择;幼时曾经被某种小动物恐吓到的人,潜意识中会排斥这种小动物,进而“莫名其妙”地厌恶、攻击这种小动物,甚至饲养、亲近这种小动物的人;潜意识中的负面经历可能导致刻板印象,例如因一次失败而无意识地否定所有类似的新机会。为什么说程序化处理粗糙?人类目前有两套心理系统(动物只有一套),在当下的能量供给数量和使用效率限制之下,绝大部分信息由潜意识程序化处理,极少部分信息由两个意识一事一议(多了一道搜集资料、逻辑思考的工序)。这样,程序化处理的那部分,由于只经过一道工序,就常会犯经验主义的的错误;
4、关于显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再细说一下。显意识仅仅是个谋士——-潜意识遇到一些棘手的、没有经验的问题,需要显意识帮助时,才把问题的相关信息发送给显意识,显意识以理性逻辑搜集资料、分析提炼、得出建议后,再反馈给潜意识,由潜意识做出更精细的决策;显示器——我们感知不到潜意识的活动,潜意识的某些信息,需要的时候,才发送给显意识显示出来。而且还是变相的显示器,因为两者容量差异很大、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绝触界面,一方的信息没法直接进入对方,进入,要变相。这种显示,分为清醒时主动和不清醒时被动两种。双方如何沟通信息,后面还要详细说;新闻发言人——显意识有对外粉饰的作用,比如自己出轨了,会对外说成配偶不够体贴;安慰剂——显意识有对内自我安慰的作用,比如自己升职失败了,就安慰自己说是领导偏心。作为新闻发言人和安慰剂,显意识还会拼命寻找甚至编造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对不利的证据视而不见甚至否认,显意识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有利于保护、提升主人的生存信心,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为了生存,真相并不最重要。其实,显意识新闻发言人和安慰剂的作用,和参谋作用的原理一样,都是潜意识解决不了问题之后,要求显意识帮助解决,不同的是,前者是真实地改造环境,后者是编造谎言;
5、为什么搜集资料要由显意识主导?潜意识自己搜集不行么?不行,因为人类的资料(知识、经验、文化),绝大多数是以语言文字这种抽象的符号形式存在和传播的,这是拥有大脑皮层(及其功能—-显意识)的人类特有的现象和能力,也是人类能成为万物之灵长的主因。大脑皮层共分为五个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布洛卡区位于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威尔尼克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研究表明,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是人类语言文字功能的主要物质基础。布洛卡区是大脑的言语表达中枢,主要负责口语表达和深层次的语法。如果布洛卡区受损,那么人的表达能力就会出现严重问题,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比如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只能说出个别词语的电报式语言。威尔尼克区是大脑的言语理解中枢,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言语理解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威尔尼克区受损,那么就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比如不理解口头单词,不能复述刚才听过的句子,不能完成听写活动等。显意识在运行(逻辑思考)时,会把思考的内容显现(翻译)为语言文字,你一定会在思考问题时默念某某语句。人类的文化,是以语言文字方式呈现的,显意识与人类的文化密切相关,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文化背景而过滤和解释信息,而这种解释过程只发生在显意识层面。
搜集资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显意识调动自己的资料储备,把它们联系起来,找到解答,二是已有资料不足,需要向外搜集,这就要通过潜意识支配身体来配合了;
6、两者如何沟通。默认状态下,潜意识是主宰,掌控着双方的交流事宜,予取予求。潜意识包含、处理的信息量是显意识的几十倍,它不会允许那么庞大的信息洪流进入显意识(也没有必要)。双方有绝触界面,使用不同的语言,潜意识使用全息形象语言,显意识使用符号抽象语言(各种语言文字,英语、汉语、俄语等等)。潜意识在自己解决不了问题时,会把信息发送给显意识,通过绝触界面时,信息会被翻译成语言文字,显意识“解决”问题之后,把建议信息反馈给潜意识,通过绝触界面时,信息会被翻译成全息形象。人在梦中、催眠状态下、精神不正常状态下,绝触界面薄弱,潜意识的某些信息会突破绝触界面进入显意识,这时,人就会感知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信息(因为双方语言不同,未经翻译嘛),解梦确实是个有用的学问,这是在把潜意识里的信息翻译成我们能理解的语言文字。弗洛伊德的意识结构模型,是将潜意识再分为“前意识”(可转化为显意识的潜伏内容)与“无意识”(被压抑的不可接近部分),按照他的理论,本文说的能沟通的部分,仅仅是潜意识中的前意识;
7、至于显意识主动向潜意识发送信息,在默认状态下,显意识处于一个被动、从属的地位,是想不起来做这个事的。修行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修行人的显意识觉醒、独立、强大、反客为主了,开始主动对显意识自身和潜意识进行改造,使那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看似能够掌控实则桀骜不驯的潜意识尽量符合显意识的期许。修行,是向内使劲儿。还要强调一个人体的基本设置,就是显意识(大脑皮层)作为潜意识(其它脑区)的附庸,仅仅与潜意识(其它脑区)相连接,不与身体(的动植物神经元网络)连接,是无法直接指挥身体行动的,它只能通过潜意识起作用。
显意识主动向潜意识发送信息的方法有很多,宗教的、气功的、心理学的。网上列举了以下几种方法:(1)、 自我暗示。这是一种通过反复向自己传达特定信息来影响潜意识的方法,在心理学、宗教、气功中都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行为改变和自我提升方面。例如,如果你希望提高自信心,可以通过每天对自己重复积极的肯定语句(如“我充满自信”、“这次一定能成功”)来逐渐影响潜意识,宗教和气功中的咒语、口诀也起到类似作用;(2)、冥想和放松。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显意识进入一种更加平静和专注的状态,从而更容易将信息传递给潜意识。在冥想过程中,你可以集中注意力于某个特定的想法或图像,使其深入潜意识。这种方法常用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和目标设定;(3)、 情景可视化。这是一种通过在显意识中构建详细场景来影响潜意识的方法,因为潜意识只能识别全息形象语言嘛。这种方法常用于运动训练、表演艺术和职业发展等领域。通过反复在脑海中演练某个场景,你可以使潜意识更好地准备应对实际情况。例如,一个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通过可视化技术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情景。这也是我常用的实修方法;(4)、重复和习惯。这是遵循人体结构和功能用进废退的规律,将显意识信息传递给潜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执行某个行为或思考某个想法,你可以将其转化为自动化的行为模式,从而使其深入潜意识。例如,学习一门新技能时,通过反复练习可以使该技能逐渐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常用的实修方法;(5)、使用潜意识确认语言。潜意识确认语言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语句,旨在通过反复使用来影响潜意识。这些语句通常是正面的、具体的,并且与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通过定期聆听或阅读这些语句,你可以逐渐改变潜意识中的信念和态度。例如,一位家长为孩子定制了一套潜意识确认语言,帮助孩子提高了自信心和学习成绩;(6)、利用梦境。梦境是潜意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记录和分析梦境,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潜意识中的想法和情感。此外,你还可以尝试通过梦前暗示来引导梦境内容,从而将显意识信息传递给潜意识。例如,在睡前反复思考某个问题或目标,可能会在梦中得到相关的启示或解决方案。
对显意识的改造就是明理,途径有听课、读书(包括互联网)、自我归纳总结提炼背诵、与旁人交流、向高人请教等,从物质基础上说,明理就是在大脑皮层中构建了“正确”的神经元回路。对潜意识的改造就是实修,我的实修方法,就是长期反复重复演绎“对”的行为场景、禁止“错”的行为,用进废退。“以戒为师”这句话非常精辟有用,但要在明理的基础上去做。禅宗强调明理,但在戒律方面有所轻视,这有点偏。明理了,但仍然无法做到去掉贪嗔痴、学会打球、戒烟这些,因为显意识明白了,但潜意识并未学会,所以说还要实修,直到潜意识脑区中“正确”的神经元回路也被构建为止,这些神经元回路与身体的动植物神经元网络连接;
8、修行的目的,无非离苦得乐。我们的痛苦,既有肉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二者又互为原因、互相促进。精神上的痛苦,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导致求不得,引发了不接纳自己、自责、自我否定、自卑等等负面情绪,这也是内耗的一种。应试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最容易发生这种内耗——-显意识明理了,知识一大堆,志向远大、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自以为是、好为人师,但潜意识没学会,仍然没有相应的智慧、本领、能力,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按图索骥,实践中当然失败,于是显意识开始责备潜意识,要求潜意识学会、做到。可与显意识明理相比,潜意识学会是极为耗能耗时的,潜意识一旦做不到,于是这种内耗就产生了。要消除这种内耗,需要双向奔赴,一方面,显意识要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条件、能力(就是认清自己潜意识的情况),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期望值,另一方面,要沉下心来培训、改造潜意识,把知识夯实为智慧、本领、真实能力。当我有所觉醒,认识到了人的欲望永无止境,所以人生必然苦,我就大大降低了人生的期望值,清心寡欲、出世内求,保持个基本生存条件就够了,培训和改造潜意识,也仅限于改掉一些小的坏习惯,什么闻道、得道、开悟,都无所谓了,对知识智慧的渴求,也是一种贪得无厌,也会引发内耗,我现在摆烂躺平,显意识接纳了潜意识的现状,接纳了那个愚痴、低能、懦弱、愚蠢、无知、恶毒、自私、善妒、冷漠的自己—--不过是一只丛林中惊惶求生的小兽而已,反而要比从前快乐多了;
9、关于催眠。催眠可不是辅助、催促入睡,它是一种借助外力即催眠师利用心理暗示与受术者的潜意识进行沟通的技术,目的是了解、改造受术者的潜意识。催眠不仅用于心理治疗,还包括犯罪侦破、提升学习能力和提高运动表现等,也被用于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压力、戒除不良习惯等。在清醒状态下,难以察觉人的潜意识,而通过让受术者的显意识专注于某一特定事物,可以使其潜意识向显意识发送信息变得活跃,这种状态允许催眠师通过正面的暗示来诱出受术者的潜意识信息,主要是被包裹、隐藏起来的心理创伤、心理动机、未达成的愿望。催眠是有风险的,原因有四:一是如果控制不好,庞大的信息洪流涌入,显意识会容纳不了;二是许多残酷的真相血淋淋地展现出来,显意识编造的谎言被暴力戳破了,显意识也会承受不了——原来自己是如此失败、无能、懦弱、下作、恶毒……,这会危生存信心的,确有人因此而精神分裂甚至自杀;三是由于两个意识的语言不通,显意识不能识别,会出现类似噩梦般的惊魂一刻;四是如果催眠师心存不善,会招致精神、经济及其它损失。总体而言,催眠不是修行,修行的发起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催眠肯定有用,就是迅速准确地找到、解读、改造受术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创伤、心理动机、未达成的愿望等,帮助其显意识接纳潜意识,但风险也挺大,它过于剧烈、生硬,我不敢把这么危险的事托付给不了解其水平、心性的外人,所以我一直没敢尝试;
10、梦和解梦。催眠是外力引诱潜意识里的信息未经翻译发送给显意识,而梦则是潜意识里的一些信息趁着人在睡眠时绝触界面薄弱,突破绝触界面来到显意识,它也未经翻译,所以梦境显得稀奇古怪。和催眠相比,梦要柔和、自然、风险小多了。科研认为,人类做梦是由分泌物引起的。这些分泌物可能是白天分泌过量未能及时宣泄、长久积聚的,也可能是在睡眠时受外界刺激而分泌的,例如夜间寒冷易于梦到冰天雪地单衣行走。这些分泌物往往不是即时生成的,而是原细胞上附着的,因为脑在休眠状态时没有新的刺激源,刺激源只能是已经存在的。梦,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绝大多数梦是对健康有益的,梦,有以下几种作用:(1)、情感调节、处理和宣泄:例如,通过在梦中重新体验白天的情绪,可以对其进行调节和处理,包括(尽管是虚拟地)达成愿望,把那股愿望的能量消耗掉,我们就可以减轻焦虑和压力;(2)、解决问题:梦境有时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创意解决方案。在梦中,我们的思维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天马行空,跨界联想,可以自由、跳跃式地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想法和方法;(3)、做心理准备:有时你想做一件事,但是你在情绪上心理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这种时候可能某一个梦就能帮你做好这个准备。比如说你对B不满,但是下不了决心去真的跟B撕破脸,那可能你在晚上做梦的时候就会梦见一个邪恶的怪兽或者一条阴险的毒蛇试图害自己,然后你在梦里非常愤怒,拿起武器就把这个野兽或毒蛇给打死了,这样一个梦做完之后,第二天醒来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还是挺生气,然后在第二天白天你碰到了B,就可能很勇敢地和B正面冲突了;(4)、学习和记忆巩固:研究表明,梦境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睡眠期间的梦境活动有助于大脑巩固、整理新学到的信息和技能;(5)、心理治疗:在心理治疗中,梦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分析梦境,解梦师和患者自己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潜在问题。包括创伤、愿望、恐惧、动机等等。梦境中的角色和情节往往反映着我们的潜意识状态。
分析梦境就是解梦,是对梦境隐含意义和预示的解释行为,或者说把潜意识的信息翻译为语言文字。解梦,并非像字典、词典那样有客观标准的答案,需要解梦师结合梦者的日常情况、梦时的情况深挖其潜在内容。解梦常用于讨论梦境的意义和预兆,在心理咨询、文学作品、电影剧本等多个场景中都有应用。基本上,心理咨询、治疗领域,侧重于讨论梦境的意义,就是通过分析梦境揭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潜在问题,包括创伤、愿望、恐惧、动机等,玄学领域,侧重于讨论梦境的预兆。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