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上午,深圳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兰红平做客《民心桥》直播间,以“携手缩短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讨论了如何通过提前预警缩短应对天气变化的反应时间,并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回复市民关心的气象问题。据了解,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叠加“拉尼娜”现象,今年深圳汛期天
3月25日上午,深圳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兰红平做客《民心桥》直播间,以“携手缩短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讨论了如何通过提前预警缩短应对天气变化的反应时间,并现场接听热线电话,回复市民关心的气象问题。据了解,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叠加“拉尼娜”现象,今年深圳汛期天气仍将复杂多变。
{ 降水总量预计在1600毫米 }
深圳市气象局副局长兰红平指出,全球变暖和拉尼娜现象的叠加影响使得今年深圳的气候特点有所变化,尤其在汛期期间,天气将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他提到,今年的降水总量预计在1600毫米左右,尽管和往年相当,但气象灾害的阶段性强发、并发特点仍然突出。强对流天气频次虽然有所减少,但极端性并没有减弱,
“一是春季的强对流变早变强,二是前汛期4~6月,雨量跟今年相比明显减少,降雨是先少后多的。龙舟水降雨集中,6月可能出现强降雨的风险是比较高的,也有可能出现龙舟水叠加台风导致极端降雨这种情形。三是台风影响少,强度偏强;后汛期7~9月强台风影响大湾区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四是我们高温持续久热害重,主要在7~9月,这跟我们当前的气候持续变暖是相联系的。”
{ 提升预警的技术手段 }
春季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局地性明显,已经成为预报难度最大的天气类型。3月15日,深圳就遭遇了近十年来最早、同时期风力最大的强对流天气,兰红平对该天气事件进行了复盘。他说,面对高风险天气,市气象局将持续提升预警的技术手段,并将同步强化公众风险意识,加大科普教育力度。
“尤其户外作业的人员,天气预报按照时间递进是越来越精准的,市民朋友的活动如果对气象因素很敏感的话,既要看短期预报,也要看临近预报,看预警,尤其是深圳天气微博上的信息是很及时的。如果说你对户外天气要求很高,你最好会看一些专业图,比如雷达图、云图。”
结合今年的汛期特点,深圳市气象局近日推出的两项AI黑科技—智霁2.0和智瞳模型,将在短期预报和短时临近预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兰红平表示,降水的短临预报时效从1小时延长到了3小时,暴雨落区的预测也将更精准。
“这两个模型对我们今年的早期预警的提前量和精准度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智霁去年我们发现它对台风的路径预报很不错,对于大尺度降雨落区也不错。今年这两个模型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对早期预警的监测能力和预报能力。”
在气象开放日活动上,师生走进气象局参观气象监测设施、体验天气节目录制过程、聆听科普讲座
{ 不得强制要求接学生 }
节目中,有家长来电咨询暴雨天气应不应该送孩子上学的问题。深圳市气象局气象主播周禹回应,需要关注台风黄色预警和暴雨红色预警两个关键预警信号。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两个预警级别,中小学及幼儿园将停课。
“可以明确地说,在家的学生当发到台风黄色或者黄色以上的时候,就不用到校上课了。上学放学途中的孩子可以到就近的场所暂避,或者是在安全的情况下就近回家或者回学校,总之保证安全。如果是已经在校的学生,就由学校妥善地安置,学校绝对不可以让学生自行离校,而且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地要求家长到学校接学生,具体按照教育部门的指引来执行。”
如果是在上学时段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送学时间。周禹强调,安全第一是最核心的原则,家长可以根据天气状况灵活决策,学校不会因此视为迟到或旷课。
随着人工智能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提前预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市人大代表杨勤:
“尤其像气象的精准预报,气象的较长时间的提前预报,以及在减灾救灾提前预警这些方面。它在减灾救灾方面是多部门联动,要实现资源共享,大家齐抓共管,取得好的效果。通过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在气象的预报、应用和管理方面有更多的促进与发展,这是我们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所以我们要齐心协力,大家一同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
记者:延鹏、姜苏
来源:深圳电台新闻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