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第700家!北大学霸苏州逆袭,芯片检测第一股首日暴涨202%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9:10 1

摘要: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从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的一站式检测分析平台,具有“芯片全科医院”的行业称号。

今天(3月25日)上午,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胜科纳米,股票代码:688757)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江苏省境内第700家上市公司,也是科创板芯片检测第一股。

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于苏州工业园区,主要从事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的一站式检测分析平台,具有“芯片全科医院”的行业称号。

2024年,胜科纳米营收4.15亿元,

同比增长5.40%。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全球超过2000家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提供了专业的服务,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南京、福建、深圳、青岛、北京等地设立了子公司。

胜科纳米(688757.SH)IPO发行价格为9.08元/股,发行数量为4033万股,

实际募集资金总额3.66亿元,主要用于苏州检测分析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等。

今日开盘,胜科纳米高开241.41%报31元/股,市值约125.03亿元;此后股价震荡下行,截至收盘,胜科纳米股价仍较发行价

大涨202.42%报27.46元/股,市值约110.75亿元。

北大学霸苏州创业,年入超4亿

公开资料显示,胜科纳米创始人李晓旻,1975年4月出生于山东青岛,拥有新加坡永久居留权。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9月至2001年4月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在李晓旻毕业的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半导体行业遭遇了40年来最大的衰退。李晓旻也一度陷入了找工作的困境。幸运的是,他得到了李名复教授的推荐,得以进入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工作,投身于透射电镜专家董志航和聚焦离子束专家郑政国,跟着他们学习芯片失效分析技术,从而完成了后期创业所需的技术积累。

2004年底,李晓旻换道创业,用自己仅有的两万新币积蓄,在新加坡创立了胜科纳米。最初的公司规模如一家“小诊所”,他是公司唯一的员工,白天忙着跑客户,晚上则进行产品测试,经常24小时连轴转,自嘲是一名“赤脚医生”。

皇天不负有心人,胜科纳米在李晓旻的倾力投入下实现快速发展,2007年公司客户从2家拓展至40家,营收大幅增长,到2011年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具实力的芯片检测分析及辅助研发平台。

正是这段创业初期的磨砺,让李晓旻首创Labless商业模式——通过第三方专业服务解决企业的检测需求,这一理念后来成为胜科纳米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胜科纳米进入大陆市场,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苏州工业园区完备的产业生态、国际化视野、廉洁高效的政府团队吸引了李晓旻,他选择苏州作为二次创业的启航之地。刚开始,他没有做重资产实验室投资,主要采用国内接单,新加坡实验室执行的业务模式。

2014年,国内半导体芯片产业抬头,李晓旻敏锐地观察到几个大型晶圆厂和封测厂都开始规划布局。他决定启动股权融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实验室布局建设,由此开启了胜科纳米在国内业务连续七年营收平均年化增长超过100%的创业神话。

作为行业内知名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胜科纳米致力于为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公司主要服务于半导体客户的研发环节,提供样品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与可靠性分析等检测实验。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胜科纳米在国内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占有率约为4.23%,在失效分析细分领域的市占率更高达7.86%,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胜科纳米的营收分别约1.68亿元、2.87亿元、3.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8.43%。就在昨天,胜科纳米发布了2024年年报,公司营收4.15亿元,同比增长5.40%。

在李晓旻的带领下,胜科纳米逐渐从一个“小诊所”发展成为半导体行业的“全科医院”。

科创板芯片检测第一股诞生

胜科纳米是国内首家专注于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领域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科技企业。

在科技的大浪潮中,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半导体检测与分析需求的激增,催生了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市场的快速崛起。这一细分市场不仅因其专业性、经济性和时效性而受到青睐,更因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而备受瞩目。

随着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不断加深,Labless模式可为大量半导体厂商提供复杂应用场景下更加专业的检测分析服务,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半导体厂商在检测分析的成本,并凭借成规模的测试服务积累的丰富经验,有效地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胜科纳米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行业趋势,于2016年强势杀入该赛道,引发了行业洗牌。

作为国内半导体第三方分析实验室的佼佼者,胜科纳米采用国际上最顶级的仪器设备,并不断通过研发迭代持续增加服务附加值,赋能升级大陆整体半导体芯片产业。

发展至今,胜科纳米已是半导体芯片分析测试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第三方商业实验室,也是国内较早掌握了先进工艺失效分析线的测试中心。公司建有江苏省半导体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并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可、CMA资质认定。

目前,胜科纳米累计服务全球客户2000余家,客户类型覆盖半导体领域全产业链,客户群体包括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IDM、原材料、设备厂商、模组及终端应用客户、科研机构及院校等。其中包括全球电子行业50强中的43家,全球前10大芯片设计企业中的8家,被半导体企业Xilinx赛灵思认可为Xilinx亚太区首家指定的产品分析合作实验室。

此前,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企业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或设备领域(如中芯国际、中微公司等),检测环节尚未有独立上市公司。胜科纳米今日成功上市,也就成为了科创板芯片检测第一股。

据了解,胜科纳米在苏州总部投资建设了一座媲美晶圆厂规模的“超级实验室”,它也是胜科纳米此次IPO的主要募投项目。在李晓旻的蓝图中,这座实验室将成为推动Labless模式普及的引擎。“只有当第三方实验室能力超越客户自建实验室时,我们才能倒逼市场分化。”李晓旻说,胜科纳米希望通过借力资本市场,不断投入研发创新,为Labless模式市场不断创造增量。

江苏境内上市公司突破700家

胜科纳米的成功上市,不仅为公司自身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进一步巩固了江苏在全国资本市场的领先地位,标志着江苏省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突破700家大关。截至目前,江苏省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增至11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48家,双双位居全国第一。

1993年,无锡太极实业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资本市场“江苏板块”的历史由此开篇。上市公司数量从1家到100家,江苏花了近15年时间。2020年开始,江苏企业大踏步登陆资本市场,从400家到700家,江苏仅用时5年。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规模,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百家,苏州以220家独占鳌头,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拥有一大批优质上市企业;南京拥有124家上市公司,在金融科技、软件服务等领域成绩突出;无锡以123家上市公司紧随其后,在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领域一枝独秀。此外,常州和南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3家和52家,且各有特色产业支撑。

“江苏制造”享誉全球,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全球4%。江苏证监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拥有制造业上市公司549家,占辖区上市公司比重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家数位居全国前列。可以说,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江苏板块”的金字招牌。

从乡镇企业到专精特新,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雨林”,江苏在资本市场的进阶之路,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江苏正以“强”的产业根基、“富”的资本底蕴、“美”的创新生态、“高”的科技追求,绘制着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参考资料:

苏州新闻,《上市+1!江苏第700家,来自苏州!》

证券时报,《“硬科技”助力!江苏A股上市公司迈入“700+”时代》

政中财经,《苏州胜科纳米敲钟:科创板芯片检测第一股诞生》

上海证券报,《胜科纳米董事长李晓旻:做难而正确的事 推动半导体行业“Labless”变革》

来源:苏商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