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安溪李加添:从茶乡教师到社区里的热心校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0:05 1

摘要:在泉州安溪县湖头镇,79岁的李加添老人是乡亲们敬重的“李老师”“李校长”。从教坛到乡间,他一生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家训。他曾辗转多个乡镇,在教师岗位上育人无数,退而不休,参与创办老年学校传播党的理论,组建老党员劝导队引领文明乡风。这位步履不停的“银发先锋”

■融媒体记者 邱丰 通讯员 陈宇鹏 文/图

在泉州安溪县湖头镇,79岁的李加添老人是乡亲们敬重的“李老师”“李校长”。从教坛到乡间,他一生坚守“听党话、跟党走”的家训。他曾辗转多个乡镇,在教师岗位上育人无数,退而不休,参与创办老年学校传播党的理论,组建老党员劝导队引领文明乡风。这位步履不停的“银发先锋”,用一生践行“党有号召,我必行动”的誓言,在茶乡大地持续播撒着爱与信念的种子。

李加添介绍老年学校办学经验 (受访者供图)

李加添在整理资料

深受家风熏陶

当好教育事业“育苗人”

新中国成立前,李加添的父亲是安溪县湖头镇一位有名的厨师,在镇上经营一家饭店,凭借精湛的厨艺广受居民欢迎。1944年,湖头李氏宗亲创立爱黄中学(现安溪俊民中学),邀请李加添的父亲到学校食堂工作。“在此期间,父亲常与老师们接触,意识到让孩子多读书才有出息。”李加添说。

1946年,李加添出生了。作为家中独子,他自小深受父母重视教育的观念影响,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逐步成长。

1954年公私合营后,李加添的父母进入湖头镇供销社饮食门市部。因常年站立炒菜,李加添的父亲患上疝气,备受病痛困扰。“当时供销社领导非常关心我父母,不仅安排父亲接受手术治疗,忙碌时还前来帮忙。”李加添回忆,从小父亲就常对他说,共产党关心人民,我们要一直跟着党走。

在父母重视教育的思想熏陶下,李加添顺利完成学业,1965年进入大学学习。四年后,他被分配到安溪,先后在尚卿、剑斗、湖头、白濑等多年乡镇中学担任老师和校长。53岁时调入安溪俊民中学,担任正校级督导,直至退休。

参与老年学校创建

当好政策理论“宣讲员”

对许多人而言,退休是享受生活的开始,李加添却选择继续奉献。退休后,他应湖头陇西李氏宗亲理事会的邀请参与族谱修缮。2011年,湖头镇筹备设立老年学校,镇党委邀请曾任多所中学校长的李加添协助办学,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作为一名党员,李加添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最新政策,将传播党的声音作为己任。“办老年学校与办中学的大政方针相同,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在老年学校的课程中,政治类课程占了三分之一。他还在每周一下午开设“学思践悟”专题课,每月18日组织离退休干部集中学习时事政治,持续强化老同志的理论素养。

除了系统讲解党史,学校还注重讲述身边人的奋斗故事。李加添将镇优秀离退休干部李武略、阮中柱、陈炳坤等人的事迹整理成册,邀请他们到中小学分享,用真实故事教育人、感染人。

在老年学校,李加添专门开设红色文化课程,邀请泉州经贸学院教授讲述革命先驱莫耶的一生;因地制宜推出李光地文化课,介绍李光地爱国爱民、清廉为官、精心治学的事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入村劝导移风易俗

当好乡风文明“引路人”

2017年,湖头镇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李加添担任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领导下统筹协调老年学校、老体协、老教委及关工委等涉老工作。

他积极义务参与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老干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2019年,我们成立‘移风易俗劝导队’,深入各村召开座谈会,与村干部共商落实举措。移风易俗不仅是行为的改变,更是观念的转变。我们决定从丧事简办着手推进。”在湖头镇,负责操办丧事的人员被称为“库房先生”。李加添与其他老干部主动与他们沟通,通过他们向村民提出丧事简办建议,逐渐赢得群众理解与支持。

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他带领由68名老党员、老干部、学员组成的8支劝导队,走村入户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并以宗城社区、湖二村和福寿村为试点,劝导群众丧事简办、节俭举办寿庆婚庆。湖头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委员李景城评价道:“加添同志党性原则强,办事公道正派,大家都愿意听他的。”截至目前,全镇老党员已开展移风易俗劝导活动30余场,每年为群众节约婚丧喜庆费用近千万元,有效助推文明新风形成。

“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余热,带动更多离退休党员干部投身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为建设具有茶乡特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贡献老同志的力量。”李加添如是说。

来源:东南早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