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主要抗疟药物,其独特的过氧桥结构使其能够快速清除疟原虫,对抗药性疟疾也表现出显著疗效。自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这一药物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但它的供应长期依赖植物提取(黄花蒿),面临产量波动和价格
青蒿素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主要抗疟药物,其独特的过氧桥结构使其能够快速清除疟原虫,对抗药性疟疾也表现出显著疗效。自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这一药物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但它的供应长期依赖植物提取(黄花蒿),面临产量波动和价格高昂的挑战。虽然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青蒿素前体(如青蒿酸 AA)已取得突破,但现有工艺仍需多步化学转化,效率低且依赖贵金属催化剂。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团队在 ACS Synthetic Biology 发表的最新研究“Combining Chemical Catalysis with Enzymatic Steps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Artemisinin Precursor Dihydroartemisinic Acid”中,另辟蹊径:他们绕开传统中间体 AA,直接合成更接近终产物的二氢青蒿酸(DHAA),并通过 AI 工具与化学—酶法协同,开创了一条更短、更高效的合成路径。
研究团队首先利用自主开发的从头生物合成路径设计工具 novoStoic,输入起始分子 AMPD(紫穗槐二烯)与目标产物 DHAA 的化学式,要求AI探索碳平衡且能量可行的合成路径。novoStoic 通过分析已知反应规则,提出了一条包含两个全新步骤的路线:第一步将 AMPD 转化为二氢青蒿醇(DHAL),第二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二氢青蒿醛(DHALD),最终由已知酶催化生成 DHAA。然而,AI 设计的“完美路线”在现实中却遭遇瓶颈——第一步反应热力学计算显示热力学不可行,这意味着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图 | 图中虚线箭头表示通过 novoStoic 工具设计的两步全新反应(R1 和 R2)
面对酶法失效的困境,团队转向化学催化。他们借鉴已有研究,采用 9-硼双环[3.3.1]壬烷(9-BBN)催化 AMPD 的反马氏规则加成反应,成功以 70% 的产率获得 DHAL。这一步骤的关键在于精准控制羟基的加成位置,避免传统催化剂对双键位置的选择性干扰。化学催化的引入不仅解决了热力学障碍,还大幅缩短了反应步骤——传统工艺需先将 AMPD 转化为 AA,再经氢化得到 DHAA,而新路径直接跳过了 AA 阶段。
第二步从 DHAL 到 DHALD 的氧化反应仍需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团队从文献中筛选了十种已知的醇脱氢酶(AD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后逐一测试。随后,链霉菌来源的 ScCR-ADH 被确定为催化 DHAL 氧化为二氢青蒿醛(DHALD)的最优酶,其活性经 GC-MS 验证。最终,研究团队利用已知的醛脱氢酶 ALDH1,将 DHALD 高效催化转化为 DHAA,该步骤的可行性已通过文献支持与实验数据双重验证,标志着从 AMPD 到 DHAA 的全合成路径成功贯通。
图 | 对从 DHALD 到 DHAA 的转化进行 GC-MS 分析
相较于现有的需五步反应的工艺,包括 AA 合成与氢化步骤,新路径通过化学—酶法协同策略将总步骤缩减至三步,效率提升 40%。尽管整体产率尚未公开,但单步的高效性已凸显其技术优势。此外,连续反应体系的“一锅法”操作避免了中间体分离需求,大幅降低溶剂消耗与操作复杂性,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新范式。
传统 DHAA 合成依赖贵金属催化剂(如威尔金森催化剂)和复杂的光氧化步骤,而新路径采用廉价硼试剂与常温酶反应,大幅降低能耗与废弃物。此外,路径缩短意味着原料与溶剂的消耗减少。团队进一步提出,未来可用光催化替代硼试剂,进一步提升可持续性。这项研究不仅是化学-酶法协同的典范,更揭示了 AI 工具在合成生物学中的革命性潜力。novoStoic 通过热力学分析与反应规则推演,快速锁定可行路径;而人类研究者则凭借经验判断,将AI的“理论方案”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步骤。这种“人机协作”模式或将加速更多药物的高效合成,为应对全球健康挑战提供新思路。
宾大团队的成果证明,通过AI赋能的设计工具与化学-生物催化协同策略,人类能够突破传统合成路线的限制。这条高效、环保的 DHAA 合成路径,不仅为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可能,也为合成生物学领域提供了一条可复用的创新范式——当化学与酶法“握手”,AI 与人类“共谋”,未来药物的制造将更加智能、绿色与普惠。
参考链接:
1.Upadhyay V, Li H, He J, et al. Combining Chemical Catalysis with Enzymatic Steps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Artemisinin Precursor Dihydroartemisinic Acid[J].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25.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合成生物学最新讯息,不代表平台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辉Sci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