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男子确诊肺气肿,懊悔告知医生:喉咙早有征兆,是我太大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56 4

摘要:医生在临床中多次遇到类似案例: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喉咙干痒、清嗓频繁,常被误认为是咽炎、上火,结果延误诊治。这一阶段,若能通过肺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及早识别病变,完全可以减缓疾病进展。

“喉咙总是痒,清嗓子越来越频繁,这只是小毛病?”很多人都这么想过,甚至有人年复一年地忍着、拖着,直到呼吸变得困难,走几步就喘不过气,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可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肺气肿,真的会悄无声息地悄悄“潜伏”在一点小咳嗽、小喉咙异物感里吗?

大众普遍对肺气肿存在误解,认为这是年纪大了、抽烟抽出来的“老毛病”,不算严重。肺气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的肺部疾病,也是慢阻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但可惜的是,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现代医学认为,肺气肿的本质是肺泡壁破坏、肺组织弹性下降,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患者常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而中医则将其归属于“肺胀”“咳喘”等范畴,认为病因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气虚痰阻、肺气不宣、肾不纳气,是常见的病机。

医生在临床中多次遇到类似案例:患者早期仅表现为喉咙干痒、清嗓频繁,常被误认为是咽炎、上火,结果延误诊治。这一阶段,若能通过肺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及早识别病变,完全可以减缓疾病进展。

当前社会中,空气污染、吸烟率居高不下、职业粉尘暴露等风险因素依然广泛存在。数据表明,我国慢阻肺患病率已超过13%,其中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肺气肿。这不仅是一个个人健康问题,更是一个公共健康挑战。

这位55岁的男子,曾在一家工厂工作近三十年,长期接触粉尘。起初只是早上清嗓子,后来逐渐发展为晨起咳嗽、活动后气喘。在确诊肺气肿时,他悔不当初地告诉医生:“其实早就感觉不对劲,是我太大意了。”

肺气肿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典型表现包括晨起咳痰、反复清嗓、轻微气促、活动后乏力。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口唇发紫、胸闷、体重下降等征象。一旦发展至中晚期,肺功能丧失严重,常需长期吸氧治疗,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医学研究指出,肺气肿的发病机制与慢性炎症、氧化应激、蛋白酶失衡密切相关。吸烟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为长期暴露于粉尘或有害气体环境。家族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也应引起关注。

医生特别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肺气肿一旦确诊,即便症状轻微,也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戒烟、规范用药、肺康复训练。肺功能检查(FEV1/FVC)是诊断慢阻肺和肺气肿的核心指标,建议高危人群每年筛查一次。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补肺益气、化痰止咳、温阳固本等方法进行调理。如使用黄芪、五味子、麻黄、杏仁等方药配伍,可改善肺气虚证状态,提高肺功能,缓解症状。

肺气肿患者日常管理也尤为关键。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避免冷空气刺激、减少外出接触污染源,是重要的生活干预措施。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效率。

许多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肺气肿往往与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并存,是“系统性老化”在肺部的体现。对肺气肿的管理应从全身角度出发,注重营养支持、心理疏导与运动康复的整合干预。

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戒烟、减少空气污染暴露、规范治疗呼吸道感染,是控制肺气肿发病率的三大核心措施。医生在健康宣教中反复强调:一旦出现反复咳嗽、气促、喉咙异物感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部分老年人因体弱、文化水平有限,常对慢性咳嗽掉以轻心。医生建议家庭成员加强关注,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及时发现异常症状,协助就诊,避免病情恶化。

肺气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与拖延。这位55岁男子的经历虽令人惋惜,但也为更多人敲响了警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只有对身体的变化保持敏感,才能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医生常对患者说:“只要你肯改,肺还可以保。”这不仅是一句鼓励,更是医学事实。即便已确诊肺气肿,通过药物、康复、生活干预等多途径联合治疗,患者仍有可能延缓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参考文献:
[1]冯晓源,张海涛.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4):289-293.
[2]王小峰,赵丽.肺气肿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44(7):841-845.
[3]李志强,周静.吸烟与肺气肿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5,14(3):215-219.

你是否也曾忽视过身体的一些“小信号”?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我们一起重视呼吸健康,守护生命的节奏!
点赞、评论、转发支持健康知识传播,为更多人点亮预防之光!

来源:岐黄小郎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