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多年后,却在节目采访里自爆两大“心头遗憾”:其一是当年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奔走助力,其二是在冷战尾声时劝说乌克兰放弃核武器。
在国际政坛,“后悔”往往是最大的话题标签之一。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卸任多年后,却在节目采访里自爆两大“心头遗憾”:其一是当年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奔走助力,其二是在冷战尾声时劝说乌克兰放弃核武器。
这一番感慨,到底包含了多少真心?又是否仅仅是对失控局势的无奈表达?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在兴高采烈地庆祝“冷战胜利”。
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一方面想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抱着“经济全球化”能加速改造其他国家的发展思路。
由此,他成为大力支持中国加入WTO的重要推手。
克林顿宣称,这会让美国企业得到巨大红利,更开阔的海外市场、更廉价的劳动力、更多利润回报。
同时他坚信,通过全球贸易规则的绑定,中国会渐渐“西化”,在政治层面上也可能和美国越走越近。
在这一雄心之下,克林顿四处游说国会,为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铺路,将中国纳入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版图。
彼时,美国舆论场对“中国若融入国际体系就会变得更温顺”的论调颇多认同,不少跨国企业也迫不及待地盼望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谁也无法否认,中国加入WTO后所呈现出的经济爆发力超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从2001年到如今,中国从“世界工厂”渐渐转型到技术与产业升级的中高端制造大国,全球供应链格局因中国的深度参与而被重塑。
美国原本想通过“经济渗透”在中国市场大赚特赚,但后来发现,中国企业与本土产业不仅在美国资本加持下高速成长,还持续向高价值链上方突破,把一些“西方预设”的游戏规则打得难以招架。
随之而来的,是美国不断升级的“经济焦虑”。
如今,无论是大豆、玉米等传统农业大宗商品,还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尖端领域,中国都在技术与规模上获得主导优势。
美国国内开始弥漫质疑:当年克林顿是否在为美国布局,抑或在帮对手快马加鞭?
克林顿之所以表示后悔,或许夹杂了对自己判断失误的无奈,也有为美国实力滑落寻找替罪羊的成分。
毕竟,当年为中国入世努力的可不仅仅是克林顿个人,而是包括美国政商两界在内的一股强大推力。
经济全球化浪潮如洪水猛兽,真正后果究竟如何,实非当初的“十年增长蓝图”能一言尽之。
有人也分析道,克林顿的反思并不意味着他彻底否定当年的选择,而更像是一种“甩锅”或自我开脱。
因为他并没真正提及美国对外政策的系统性局限,只是一语带过,说“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更谨慎”,给人感觉似乎在贴合当下的反华舆论而已。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了庞大的核武库,一下子成了全球第三大核武大国。
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通过《布达佩斯备忘录》,承诺将保障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安全,换取乌克兰主动弃核。
克林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以“和平、民主”为口号,向乌克兰极力倡导“放下核武器就能换取真正的和平红利”。
乌克兰当时经济结构单一,对外部援助有强烈依赖;与美俄关系也十分紧张,放弃核武似乎成了快速融入国际社会的“捷径”。
然而几十年后回头看,这份备忘录的约束力显得极其脆弱。
美国和英国对乌克兰的“保障”在后面几次危机中都几乎流于形式;俄罗斯则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最终演变到如今的俄乌冲突,不仅让乌克兰满盘皆输,也让世界看到口头协议的有限作用。
乌克兰弃核并没有换来长久稳定。
事实上,自东西方阵营对立加剧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推动北约向东扩张,夹逼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俄罗斯强烈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视其为在自家后院埋下一枚定时炸弹。
而乌克兰一心想挣脱俄方影响,朝西方阵营靠拢。
这一错综复杂的地缘关系在克里米亚事件上集中爆发。
面对俄罗斯的动作,美国和英国没有以强硬的武力介入,也没有即时、有效地阻止局势扩散。
乌克兰仿佛摊牌失败,失去了关键领土,也让“弃核能得安全保障”的承诺破碎。
若从今天再回头审视克林顿当年的“诚恳劝说”,或许也只能以“天真”来形容。
大部分评论并不否定克林顿的初衷。
当时的国际关系氛围更倾向于去核化,减少核扩散隐患以获取全球和平。
可当乌克兰真把核武器交出去后,背后的条款落实并非单纯一纸承诺便可圆满。
后来,美国国内倾向于对俄施压制裁,但未必真想为乌克兰同俄罗斯“硬碰硬”。
国际媒体一再抨击美国“只打口炮”。
这里面掺杂的考量,既有对俄罗斯的忌惮,也有对欧洲安全格局的多重算计。
克林顿在言辞中看似对乌克兰弃核表达“遗憾”,实际上更像是对美国无法“控制全局”的一种无奈叹息。
因为俄乌冲突演变成今日的局面,已经远超当时全球对安全与秩序的想象。
结语回顾克林顿的“两大遗憾”:让中国加入WTO与劝乌克兰弃核,我们能发现大国博弈往往坐落在真的“蝴蝶效应”之上。
每一个重大国际决策,都像向池塘投下一颗石子,水面荡起的涟漪将持续影响几十年甚至更久。
从今日视角看,那些“当时看似完美”的筹谋,也许在后来的实践中会显露出难以挽回的弱点或漏洞。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信息:
《克林顿为让中国加入世贸,向国会提出“三大设想”,结果全部落空》2024-02-18 夏目历史君
《01年中国加入WTO,美国国会很不情愿,而克林顿为何站出来力挺?》2024-02-09 南书房
来源:大唐说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