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了78年的婚纱照,96岁抗战老兵的浪漫:“欠了你一辈子,终于补上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23 1

摘要:1938年,何明星经人介绍与同乡汪学华成婚。当时抗战已进入胶着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人的婚礼极为简朴——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证,只在乡邻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拜堂成亲的仪式。

他是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婚后不久就开赴抗日前线,5年杳无音讯。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子,独自在家照顾老人,苦等丈夫归来。他负伤返乡后,她以瘦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照顾伤病的丈夫。

60多年后,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位96岁的抗日老兵给妻子披上婚纱。

这张银发婚纱照,是他对妻子深沉的爱,更是一代人的爱情图腾。

01

离别,战火中的仓促婚礼

1938年,何明星经人介绍与同乡汪学华成婚。当时抗战已进入胶着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人的婚礼极为简朴——没有婚纱照,没有结婚证,只在乡邻亲友的见证下,完成了拜堂成亲的仪式。

婚后不久,何明星入伍,随国民党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临走前,屋外秋风吹动树枝沙沙作响,像低低的呜咽。何明星握着妻子的手,安慰说:“我去把鬼子打跑,你安心在家等我回来。”

汪学华心里愁肠百转,她想让他留在身边,想和他琴瑟和鸣、男耕女织,日后生下儿女,平平淡淡到老。可如今才新婚,丈夫就要去前线打仗,烽火连天、生死难料,想到那些可能出现的凶险和变故,她再也憋不住,扑到丈夫怀里,“哇”地哭出声来。

何明星知道妻子舍不得他走,他心里又何尝舍得,可国难当头,他轻抚着妻子的后背,柔声答应她“仗一打完我就回来”。

汪学华含泪追着丈夫的背影喊:“我在家等你回来!”

何明星一走就是几年。彼时湖南作为抗战拉锯战场,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相继爆发,十分惨烈。入伍后,何明星被分到了第5军200师直属工兵营二连三排,在衡阳待了二个月后,参加了广西昆仑关战役。

这场被中日双方战史上称为“史上最残酷的攻坚战”,战争从柳州石龙打到南宁,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

那场战争极为惨烈,荣誉第一师参战1.3万人,最后仅存700余人,伤亡率超95%。在争夺昆仑关高地时,连长几乎全部阵亡,每连的士兵仅剩不足20人。

在一场战斗中,何明星的班长壮烈牺牲,他当了替补班长。何明星和战友们白天架设一人高的铁丝网和埋地雷等防御工事,晚上行军赶路,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炮火连天中,身边不断有战友倒下,谁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何明星恨透了日军的无耻行径,发誓要和战友把日军赶出中国;同时,他又特别想念新婚妻子,他多次写家书,却因邮路断绝,没能寄回家乡。

丈夫杳无音讯,汪学华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侍奉公婆、操持家务、耕种农田。里里外外一个人操持。白天,她在田间地头忙活,播种、栽种、浇水、施肥、收割……和男人一样挥汗如雨。晚上,家人都睡下了,她还在油灯下纺线织布,赚取口粮维持一家的生计。经常熬到半夜。

繁重的劳动和对何明星的思念与担忧,让汪学华越发憔悴,以前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宽宽大大的像招展的旗,让人看着心疼。

很多人都说何明星已经战死,好心的邻居也劝汪学华改嫁。她始终摇头:“明星去打鬼子了,我得替他守着这个家。”

02

坚守,汪学华的孤勇岁月

1944年长沙沦陷后,何明星音讯全无。汪学华每夜在油灯下缝补衣物,多少个孤枕难眠之夜,她抚摸着丈夫的衣服,喃喃细语地诉说着思念与担忧。她觉得,这衣服上面有他的气息,摸着它像丈夫就在身边。

每当听到有战士阵亡的消息,汪学华就翻山越岭到离家30里地的县城去打听丈夫的下落。经常这样风尘仆仆地奔走,却没有打听到任何消息。邻居劝她死心,她反而安慰邻居:“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至少证明他还活着。”

汪学华这一等,就是5年。这5年艰难的时光,把她从当初的新婚少妇磨成了一个面容憔悴、手上满是老茧的妇人。支撑她一直咬牙坚持的,是心里的信念:丈夫一定会回来!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明星拖着伤病之躯返乡。他左腿受伤,还感染了疟疾。当时疟疾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病,他靠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战后交通瘫痪,他和一些老兵一起一步一挪,朝家乡的方向慢慢走,他自己都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

当何明星推开那扇熟悉的家门时,汪学华看到瘦得只剩下骨头的何明星,她使劲儿揉了揉眼睛,才确定真的是丈夫回来了。

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以病残之躯归来,汪学华又心疼又欢喜。心疼的是,丈夫在外肯定受了不少苦;欢喜的是,不管怎样,人回来了就是圆满。从那天起,她脸上的愁云不见了,每天笑眯眯的,干什么都特别有劲儿。

回家后,何明星因身体伤残不能干重体力活,汪学华还和以前一样白日种田、夜晚织布,换钱给何明星治病疗伤。何明星觉得自己不能为妻子分担,很过意不去。汪学华却大咧咧一笑:“我们是夫妻,就不要计较干多干少啦,你把身体养好了,比什么都重要。”

03

告白,迟来的婚纱照

日子就这样过着,两人就这样相互扶持,从青丝走到了白头。他们一生没有生育子女,收养了一个孩子。每每说起那些峥嵘岁月,何明星常常说:“学华等我的那些年,比我在前线还苦。”

两个老人相濡以沫几十年,从来没有红过脸。两个老人每天相扶着一起散步,他们,是彼此的拐杖和依靠。在村子里,总能看到这对银发老人相扶相伴的身影,那是青山绿水间最靓丽的风景,也是村里夫妻恩爱的楷模。

2016年七夕前夕,郴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和永新县志愿者协会一同举办探访抗战老兵的慰问活动,在永兴县找到了3名抗战老兵。巧合的是,这几名老兵的妻子也都还健在,其中就有何明星和汪学华夫妇。

被问及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时年96岁的何明星对志愿者比画着:“结婚几十年了,当年走得太急,连张结婚照都没有……要是有机会,她也像现在的新娘子一样,穿那么长的白纱裙(婚纱),一定也很好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为了圆老爷子的梦想,协会的志愿者决定上门为夫妇俩补拍婚纱照。听到这个消息,何明星和汪学华激动不已,夜深了还手拉手坐在沙发上讨论这件事。

何明星想起来,这是他们第二次这样秉烛夜谈。第一次是他要上前线的前夜,那依依不舍的感觉好像就在昨天,从两人成亲到如今78年过去了。好在,他和汪学华都还在,他还有机会弥补,让这个新婚即别离的女子知道,一切都刚刚好,一切都值得。

拍婚纱照那天,化妆师给两人化好妆,汪学华首次穿上婚纱,双手笨拙地提着裙摆,蹒跚走向丈夫,脸上是娇羞的微笑,眼里却闪烁着泪光;何明星挺直佝偻的背脊,西装扣得一丝不苟,努力“恢复”当年的帅气模样。

当摄影师志愿者准备拍摄时,汪学华因为紧张,表情很不自然。何明星习惯性地紧紧握住她布满皱纹的手——这个动作跨越了60多年风雨,成为两人最熟悉的默契。

掌心的温热通过皮肤直达心脏,仿佛有一种安神静心的魔力,汪学华慢慢平静下来,按照摄影师和志愿者的提示摆姿势,让镜头定格他们此生最美的样子。这个在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老兵,此刻一度哽咽:“我们一辈子没吵过架,握着手心里就踏实。”

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志愿者廖卫国说,老人们温馨的场景让他放缓了动作。“以前给别人拍照时,会特别在意光线、动作,可在老人十指紧握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老人们脸上岁月的痕迹,看向彼此的眼神,就是最好的呈现,就是跨越半个世纪最美的爱情。”

参考资料: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