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 | 歌声凝聚钢铁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9:24 1

摘要:浏阳河畔,烈日灼灼。这一天,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负重拉练疾行,汗水浸湿了迷彩服。队长一声令下,雄壮的歌声在乡野间响起:“团结就是力量……”百余人的齐唱如惊雷滚过,长途拉练的劳累随着音浪消散,只剩下齐整的脚步铿锵向前的回响。

歌声凝聚钢铁力量

■王丽虹

浏阳河畔,烈日灼灼。这一天,国防科技大学的学子们负重拉练疾行,汗水浸湿了迷彩服。队长一声令下,雄壮的歌声在乡野间响起:“团结就是力量……”百余人的齐唱如惊雷滚过,长途拉练的劳累随着音浪消散,只剩下齐整的脚步铿锵向前的回响。

作为驻队教员,我紧随同学们前进,耳畔回荡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旋律。这升腾起来的歌声,如钢与铁的碰撞、血与火的交融,是从内心深处迸发的呐喊。80多年前的音符穿越时空,与今日的歌声重叠在一起。那些着灰布军装的年轻人,与眼前穿迷彩服的军校学员,在这个瞬间合二为一。

1943年6月的西柏坡镇北庄村,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麦香混合的气息。从延安鲁艺毕业的两位年轻人牧虹和卢肃,趴在老乡家的屋顶上,用铅笔在皱巴巴的纸上勾画着音符。他们刚从晋察冀前线回来,脸上还带着战火熏烤的痕迹。那个黄昏,夕阳将北庄村染成血色,两个年轻人将前线的呐喊转化为战斗的旋律。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一天,是一个红色经典诞生的重要日子:这短短几分钟的歌曲,将成为席卷整个中国的声浪。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拉练队伍穿过一座山丘,我与学员们一齐高声唱着,眼前仿佛呈现1943年首演时的场景。6月的滹沱河,水声潺潺。北庄的土墙下挤满了人。一方土台上,几个穿着褪色军装的文艺战士正在表演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戏演到高潮处,台下有人开始跟着哼唱幕终曲。歌声飞出北庄村,在山谷间回荡。

卢肃和牧虹,这两个从徐州奔赴延安的年轻人,在延安鲁艺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相遇。他们一个学音乐,一个学文学。学成后,他们跟随西北战地服务团穿越封锁线,深入敌后工作。1943年的晋察冀边区,正处于最艰苦、最困难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日军“扫荡”频繁,根据地缩小,粮食短缺。卢肃后来回忆说,那时他们的文艺创作也遇到了瓶颈。

转机来自电波中传来的延安的声音。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穿越重重封锁,如春风般传到文艺青年耳中:到群众中去,为工农兵服务。于是,卢肃放下书本和纸笔,参加减租减息运动,和武工队一起行动,带领乡亲们反“扫荡”。牧虹则走村串户,记录下农民的语言和生活。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化人”,而是和群众一起吃糠咽菜、爬冰卧雪、浴血奋战的战士。

歌剧《团结就是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该剧围绕农民团结抗战展开。在排练时,大家觉得结尾太仓促,缺乏力量,于是决定增加一首合唱曲目。牧虹和卢肃齐心协力,很快创作出同名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牧虹的词铿锵有力,卢肃的曲流畅易学。这支战歌很快传遍了各根据地。战士们唱着它冲锋,工人们唱着它劳动。它成了抵抗侵略者的精神武器,激励军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记得1998年夏天,我在原长沙政治学院任教,学院组织师生抗洪抢险。有记者拍摄了一段珍贵的视频:黑夜的长江大堤上,大雨滂沱,一群浑身泥浆的军校师生,肩并肩扛着沙袋。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他们突然齐声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镜头掠过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历史档案中那些抗战青年如出一辙。

2022年5月,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之际,我北上延安,参观了卢肃、牧虹学习过的延安鲁艺旧址,去看了延安鲁艺后山的“音乐家菜地”。战争年代,艺术家们响应大生产运动,在这里垦荒种菜。牧虹曾开玩笑说,《团结就是力量》的副歌节奏,模仿的就是他们抡锄头挖地的频率。如今菜地长满野花,风过时起伏的波浪,宛如五线谱上跃动的音符。

其间,我在西安转机时,候机厅突然响起这首歌的旋律。原来是一个老兵组成的旅游团在登机前自发合唱。围观人群从讶然到跟唱,最后演变成数百人的大合唱。戴耳机的学生、抱孩子的妇人、穿西装的白领、去旅游的老人……声音像无数条小溪汇入滔滔江河。

我又想起,在学校每年的毕业典礼上,上千名学员齐唱这首歌的情景。学员们眼含热泪放声歌唱,雄浑激越的旋律在礼堂里回荡。

卢肃晚年回忆创作经历时说:“我们那时不懂什么高深的音乐理论,就是想把老百姓的心声唱出来。”牧虹则写道:“歌词里的每个字,都是从群众中来的。”这或许就是这首歌历久弥新的秘密——那些音符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在每一个需要众志成城的时刻重新苏醒,成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夜已深,我的耳机里循环播放着这首歌不同年代的演唱版本。从单声道的战场录音到交响乐伴奏的大合唱。牧虹和卢肃当年在北庄村埋下的种子,早已长成苍翠葱茏的森林。每当风声掠过,所有枝叶都会发出同一个频率的声响。

清晨,当军校的起床号响起。学员们踏着《团结就是力量》的节奏出早操,他们的脚步声会惊醒久远的记忆。那些曾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回荡的音符,终将被年轻的歌喉一次次传唱……

责任编辑:梁捷

来源:中国军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