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的“网络身份证”来了!一码通行,你的信息不再“裸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23:04 2

摘要:2025年7月15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后注册App、办理政务、网购支付时,你再也不用反复填写身份证号、上传证件照——只需一个“网号”或“网证”,就能安全证明“你是

2025年7月15日,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今后注册App、办理政务、网购支付时,你再也不用反复填写身份证号、上传证件照——只需一个“网号”或“网证”,就能安全证明“你是你”。

你是否经历过这些场景?

• 反复填信息:每注册一个新App,就要重输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像在“个人信息菜市场”来回兜售隐私;

• 担心被泄露:平台数据库一旦被黑,你的身份证号可能以2元/条的价格在黑市流通,每年因此导致的财产损失超百亿元;

• 证明“我是我”:银行开户、医院挂号,明明手握身份证,还要拍照上传、人工核验,耗时又闹心。

新规的解法很简单: 给你一张专属“网络身份证”——网号+网证。

1. 网号:一串加密的字母数字组合(如AB12CD34),对应你真实身份,但不含任何明文信息。

2. 网证:动态加密凭证(类似“电子令牌”),存在国家认证App中,每次核验自动刷新,防截取、防滥用。

举个栗子:

以前网购要填身份证号+姓名;现在打开“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扫码,平台只能看到“已通过认证”结果,你的身份证号全程“隐身”。

1. 省时省力:一次申领,多平台通用。目前已在政务、医疗、旅游、网购等场景试点,未来覆盖更广。

2. 安全升级:平台拿不到明文身份证号,从源头切断泄露链条。

3. 防诈利器:可疑账号(如诈骗电话卡)通过国家系统快速核验,让骗子“实名无处藏”。

4. 自主可控:App内可一键查看认证记录、取消平台权限,数据主权回归用户。

• 14岁以下:必须由父母代办,防止儿童隐私被滥用;

• 14-18岁:需监护人在场申领,游戏充值、社交注册等操作受监督。

“这就像给孩子配了把‘安全锁’,既方便学习生活,又防沉迷防诈骗。” ——十堰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解读

1. 下载:应用商店搜索“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

2. 认证:用NFC手机贴身份证,刷脸+设置口令(全程3分钟);

3. 使用:在支持平台点击“认证图标”,扫码即通。

• 禁用“二选一”:用户用网证认证后,平台不得强制索要身份证照片(除非法律要求);

• 违规重罚:拒不整改者面临网信部门处罚,甚至暂停服务。

清晨,老张打开App预约专家号,不再上传身份证,扫码秒核验;

大学生小李注册新社交账号,网证一扫,平台只收到加密回执,真实信息锁在“国家保险箱”;

妈妈代孩子申领网证时,系统自动过滤不良应用,弹窗提醒:“未成年保护模式已开启”……

这些场景,正在全国600万申领者的手机里真实发生。当数字生活按下“加速键”,这张看不见的身份证,或许正是你推开安全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数据支持: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超1600万次,服务调用1250万+(截至2025年7月)

#数字生活新体验# #隐私安全防护指南 # #便民服务升级#

来源:热点观察者联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