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爬藤父母的真实结局,出乎所有人意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8:39 2

摘要:大概在四五年前,有一波移居新加坡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国内中产父母举家搬迁。不为别的,他们正是为给孩子铺设名校之路而去。

大概在四五年前,有一波移居新加坡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国内中产父母举家搬迁。不为别的,他们正是为给孩子铺设名校之路而去。

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新加坡的吸引力有目共睹。就拿经合组织举办多年PISA测试结果来看,新加坡15岁学生在数学领域以575分、科学领域以561分的成绩均位列全球第一,远超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方面更无需多言: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NTU)常年稳居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在工程、科技领域的声望享誉全球。

除此之外,新加坡自带的跟英国课程接轨,也让一些想冲击牛剑和藤校的父母看到了一块「黄金跳板」。

如何让孩子将这块跳板用好?

9月27日,我们将在新加坡举办一场线下分享会

来现场畅聊

新加坡尖子生:一手冲牛剑,一手抓大藤

想要冲世界名校,新加坡就读的学生的确有些先天优势。

政府学校,如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等主要采用A-Level体系课程。学生申请世界大学,尤其是英国名校极为便利。

但令人惊奇的是,新加坡孩子在牛剑录取率上,比英国本地娃还厉害。

剑桥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数据显示,新加坡学生以26.5%的剑桥录取率稳居全球第二,牛津录取率24.8%,吊打中国学生(10.9%/12.3%)和美国学生(6.7%/8.9%)。

如果要看牛剑综合录取率,新加坡学生以25.7%的水平,比英国本土学生的22.5%还高。

新加坡也是全球唯一在顶尖名校录取率上,反超欧洲的亚洲国家。

只是牛剑录取率厉害吗,新加坡孩子的爬藤水平如何?先来看看孩子们的成绩。

新加坡有不少IB体系的国际学校,较为有名气的如UWCSEA(世界联合书院新加坡校区)、斯坦福美国国际学校等,他们的IB成绩在全球排名前列。

比如UWCSEA,2024级的IB均分在36.3,远高于全球30.3分的水平,拿高分40以上的比例达到31%。这里不少毕业生进入包括哈佛、耶鲁等在内的藤校。

除UWCSEA之外,SAIS(新加坡美国国际学校)、东陵信托国际学校(TTS)、圣约瑟国际学校(SJI International)这几所新加坡名校也为美国大学输送了不少牛娃。

每年到底有多少新加坡孩子进入藤校或哈耶普斯麻呢?大学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从侧面我们大概也能一窥一二。

耶鲁一个马来和新加坡校友会曾给过一个数字,每年在耶鲁就读的新加坡学生约30个,平摊到每年录取人数约为7-8位。

至于麻省理工,每年约录取3-8位不等的新加坡娃;哈佛和普林斯顿每年录取约在5名以内;斯坦福录取数量稍多,每年约在10人左右。

一些藤校,如哥大和康奈尔,录取数量则更多,十年前每年已经录到约15人了。

将这些数字加总不难发现,仅在「录取人数」这个「分子」上,新加坡学生拿下藤校的数量就已多于中国;而考虑到新加坡学生群体的「分母」远小于中国,其藤校录取率的优势更是不言而喻。

一些官方数据也从侧面反映着新加坡孩子们的竞争力。

2023年时,CA平台发布过一份有关国际学生细微差别的有趣报告。他们发现,新加坡这个亚洲国家竟然挤进国际生源国前十的名单,人数还不少。前一学年有815名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占国际申请者总数的1.6%。

但跟其它广撒网的申请人不同,新加坡孩子人均申请4.89所学校,远低于中国(8.55所)和印度(8.07所),数量控制得格外精简。

更重要的是,十个孩子里,有九个半(94%)都选择了高选拔性大学,也就是那些录取率小于25%的精英校,比例在吊打其它所有生源大国。

「求精不求多,专注顶尖院校」,这样的申请策略背后,是新加坡学生对自身实力的十足底气,也让不少移居新加坡的中产父母看到了孩子冲击名校的希望。

正如我们的一位新加坡读者所说:「在新加坡的好学校里,最优秀的孩子从来都是牛剑和大藤一起冲,两条路都走得稳。」

黄金跳板如愿以偿?

能给孩子换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申请池」,何乐不为呢?但在新加坡冲名校,这也并非是一桩板上钉钉的美事。

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个帖子,讨论主题是“新加坡到底有没有爬藤沃土”?在评论区,我们看到了一些新加坡华人家庭冲击世界名校的痛点。

其中最突出的痛点,莫过于「资源集中与方向失衡」的矛盾。

首先,新加坡的好资源几乎都集中在政府学校,而这些学校里的孩子几乎都盯着牛剑和G5,申请美国方向的孩子是少数派,仅有一些有超胆识的牛娃会选择冲击藤校。

也就是说,这里并没有爬藤热,本地父母对学历也是实用态度。华人父母想要爬藤,可能路走一半就换了方向。

对一些读者来说,这种「不盲目内卷」的氛围或许是好事,但「小众方向」也意味着「资源稀缺」。

坚定选择爬藤的学生,需要自行准备A-Level之外的标化考试(如 SAT/ACT、托福),寻找适配的背景提升项目(如美国夏校、科研课题),甚至连找到同方向的「战友」和经验丰富的顾问都并非易事。

除此之外,新加坡家庭还面临两个核心困惑。

一是「多国联申的取舍」。孩子到底该留在新加坡读 NUS/NTU,还是冲英美名校?不同方向的申请节奏、材料准备如何兼顾?

二是「学科选择的迷茫」。文理科申请竞争激烈,交叉学科看似是新赛道,但具体该如何规划背景、规避风险?尤其是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申请美国顶尖艺术院校路径更是模糊。

这些痛点,我们其实一直在持续关注和跟踪报道。因为我们深知,移居新加坡的中产父母,需要的不是泛泛的「留学信息」,而是针对新加坡学生身份、课程体系、资源环境的「精准解决方案」。

留学全知道(EduKnow)从2017年就深耕国际教育领域的平台。随着越来越多家庭移居新加坡、中国香港、美国等地,我们的视野也随之拓展。

如今,我们的全网粉丝已超过230万,其中「留学全知道」公众号专注英美留学方向,拥有18万国际化学校家长读者;视频号「EduKnow」更是聚集了95万关注国际教育的中产家长,累计播放量超1.3亿次。

除了2000+篇原创文章、4000+ 条原创短视频,内容涵盖美英申请趋势、国际课程干货、学霸分享等,我们还组织了300+场视频号直播、100+场线下活动。

更重要的是,我们已与 400+ 海内外合作伙伴建立深度联系,能为家庭提供从择校、申请到求职的「全生态链」资源。

而现在,我们终于要把这份「精准」带到新加坡:

2025年9月27日 13:00-18:00

我们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邵氏基金会校友楼 2 楼礼堂

举办「2025 EduKnow 英美留学盛典 · 新加坡站」。

演讲、圆桌、展览三大形式结合,海内外大咖云集,带你一次性破解新加坡爬藤、冲牛剑的所有困惑。

为什么这场新加坡留学盛典,你绝对不能错过?这8大核心亮点,每一个都戳中新加坡家庭的需求。

1. 直击2026美英招生风向:帮你判断「是韭菜还是抄底」

2025年美本录取波动、英国收紧国际生配额、文书政策改革…… 这些变化到底是「申请陷阱」还是「捡漏机会」?深耕美英申请多年的资深顾问将结合2025年最新录取数据,拆解如何利用 A-Level/IB 成绩优势匹配院校。

2.破解新加坡学生爬藤痛点:教你「用本地优势赢过国际生」

新加坡学生爬藤,最大的优势不是成绩,而是「跨文化背景 + 国际化经历」。如何把IB高分、国际竞赛奖项,转化为藤校看重的「独特性」?顾问们将会分享具体案例。

3.多国联申策略:帮你「既保住新加坡保底,又冲英美名校」

「留在新加坡读NUS,还是冲藤校/牛剑?」这个纠结,我们帮你拉直。比如如何兼顾A-Level备考与SAT学习,如何应对不同国家的面试节奏。更有「失败案例复盘」,帮孩子规避「顾此失彼」的风险。

4.文理科+交叉学科申请:从「竞争红海」找到「突围赛道」

文科申请如何避免「文书空洞」?理科申请如何跳出「成绩内卷」?交叉学科到底需要哪些背景?现场顾问们将用数据说话,帮孩子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5.艺术爬藤新思路:让「有天赋的孩子直通美国顶尖艺术校」

盛典中,还有顾问将带来美国顶尖艺术院校(如罗德岛、帕森斯)的最新招生政策,帮孩子规划「艺术 + 学术」双轨申请。

6.标化及国际课程提分:「本土大咖手把手教你少走弯路」

新加坡学生备考SAT/托福,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适配本地课程的方法。比如如何用 A-Level 英语衔接托福写作,如何在IB课程间隙高效准备 SAT。盛典现场,嘉宾们会拆解IB/AP/A-Level 的提分关键点。

7.留学生求职规划:从「择校环节」锁定「年薪百万赛道」

AI浪潮下,留学生真的会「毕业即失业」吗?选择新加坡高校 vs 英美名校,对未来求职影响有多大?这场盛典,我们特别邀请了职业规划方向的嘉宾让孩子从「择校」开始,就瞄准「年薪百万」。

8.一站式对接优质资源:「5小时搞定留学全链条需求」

这场盛典不只是「听讲座」,更是「找资源」,现场有将近20家海内外优质机构设展,这场盛典汇聚多领域顶尖嘉宾。

美国申请板块:

Crimson教育联合创始人、新加坡分公司创立者姜方洲以科技+大数据重塑国际教育;

10年+ Elite精英留学新加坡合伙负责人May Wu是牛剑摘藤引航者、常驻狮城的全球教育摆渡人;

HEC哈斯教育联合创始人倩倩老师满载成功案例,是“学生挚友”亦是“成长导师”;

Inspire! 国际教育总经理Gian C. Santos有哈佛8申8录的传奇履历;

凭远教育合伙人Diya作为美高爬藤掌灯人,是哈耶普斯麻大满贯导师;

圣达斐创始人覃秋语是美本STEM申请领军人;

唯尚留学联合创始人Wenwen像“留学策略设计师”,以大数据精准狙击名校;

寻教育创始人Oscar叶笑凡则是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留学“知心”人。

标化备考、国际课程与艺术爬藤

Hermenitt Interlochen中国招生代表Dr. Lin Gao是藤校大满贯博士导师;

深圳耕读教育创始人阿炳,虽没留过学、非英文专业,却是SAT大神;

小马识途创始人马晓菡有着20年国际课程一线教学经验。

英国申请

星屿国际教育创始人Howe吴昊作为“牛剑申请教父”,能提供专业指导。

新加坡竞赛

新加坡SMART智育协会会长陈钟教授是新加坡代表队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首席教练,经验深厚。

留学生求职

WST Career创始人Jerry孙居然曾任职摩根大通投行部,深耕留学生求职教育12年,专注15万美金年薪以上高薪岗位申请。

兴趣测试与AI升学

Apply7创始人潘鹏凯是AI升学服务的开拓者,为学生规划赋能。

9月27日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礼堂里,你不仅能听到最落地的申请策略、求职规划,还能认识同频的新加坡留学家庭,对接海内外优质资源。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免费但高质量」的活动。无需付费,只需点击下方链接报名,就能给孩子的留学之路多一份保障。

我们等你一起,为孩子的名校梦「找对方向,走对路」。

来源:留学全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