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文|佳雨
编辑|佳雨
前言
你可能听过这句俗话:“牛粪寡,马粪肥,鸡粪是个大恶鬼”,看起来像是某种古老的农谚,但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意呢?
这句话说的并不只是简单的粪便问题,而是在揭示不同动物粪便的特性和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鸡粪,被称为“恶鬼”,原因可能远超你的想象。你一定好奇,这些粪便究竟有什么危害?为什么鸡粪会被认为是“大恶鬼”?
鸡粪的营养价值
农村老一辈经常说鸡粪是个"大恶鬼",这话听着吓人,可鸡粪的营养价值确实不容小觑。
走进养鸡场,你会发现鸡儿们吃得特别杂。
清晨的时候,它们在地上四处觅食,见到小虫子就追着啄,碰到谷物碎屑立马去抢。
中午阳光好的时候,它们又喜欢在草丛里翻来翻去,寻找嫩芽和小草。
到了傍晚,养殖户还会给它们撒上特制的饲料,里面混合了玉米、豆粕、鱼粉等多种原料。
这些食物在鸡的消化道里停留时间特别短,基本上就是"进去转一圈"就出来了。
鸡的肠道结构比较简单,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很多营养物质都原封不动地排出体外。
科学家用精密仪器分析过新鲜鸡粪,发现里面氮元素含量高达3%以上,磷元素1.5%左右,钾元素也将近2%。
这些数字看着不起眼,比起化肥来说好像差得远,可要知道这些都是植物最容易吸收的有机态养分。
用现代观点来看,鸡粪简直就是一个移动的有机肥料加工厂,它把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经过初步处理,变成了更容易被植物利用的形态。
鸡粪的危害
说到鸡粪的危害,那可真是让种地人头疼的大问题。
新鲜鸡粪看着黑乎乎的,闻着味道刺鼻,里面藏着数不清的祸害。
专家研究发现,一小撮新鲜鸡粪里能长出几十种病菌,有些专门侵害植物根部,有些会让叶子发黄变斑。
这些病菌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就开始疯狂繁殖,短短几天就能让一大片庄稼遭殃。
种地老把式经常说:"宁可不施肥,也不撒生鸡粪。"这话一点不夸张。
鸡粪进了地里像是点着了一把火,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能把植物根系烤坏。
有的农户图省事,见鸡粪多就往地里倒,结果第二天一看,嫩苗全蔫了。
更可怕的是长期效应,鸡粪里的有机质分解太快,形成的腐殖质来不及和土壤矿物质结合,反而会形成一层板结的硬壳。
土壤板结后,雨水下不去,空气进不来,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又瘦又硬。
地里的蚯蚓、螨虫等有益生物也待不下去,纷纷"搬家",留下一片荒芜的土地。
发酵处理
想要化"大恶鬼"为"好帮手",关键在发酵这道工序上。
老农们经过多年摸索,发现了一套土办法:先把鸡粪摊开晾干,去掉多余水分,再和秸秆、树叶、锯末等干物料拌匀。
这个配比很讲究,一般是一份鸡粪配一份或两份干物料,多了少了都不行。
配好的料堆成小山形,外面用塑料布盖严实,防止雨淋和水分过快流失。
堆料的位置也有讲究,最好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这样堆料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头一个月是发酵的关键期,堆料会自己发热,温度能升到60-70度。
这个高温能杀死大部分有害菌和虫卵。
现在也有专门的发酵菌剂,撒在料堆里能加快发酵速度。
经过发酵,鸡粪变得松软无味,摸上去像湿润的泥土,这时候的养分已经转化成稳定的有机态,施到地里不会伤害作物。
发酵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有益菌群,它们能帮助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使用方法
发酵鸡粪虽好,用起来也要讲究方法。
打个比方,发酵鸡粪就像是火药,威力大但得会用。
施肥时要把握"三距离":一是横向距离,肥料要撒在作物行间,不能直接堆在植株旁边;
二是纵向距离,要沿着作物根系分布的深度施用,太深了根系吸收不到,太浅了容易造成肥害;
三是时间距离,施肥要在播种或移栽前10天左右完成,给土壤充分时间和肥料反应。
施用量也有讲究,一般每亩地用量在1000-1500斤之间,超过这个量就有风险。
地力差的土地可以适当多施一些,肥力好的地块要少施。
每次施肥后都要观察作物的长势,叶片发黄是缺肥的信号,叶尖发黑可能是肥害。
聪明的农民还会在地里挖几个小坑,看看根系发育情况,土壤结构变化。
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用量和施用方法。
结语
农业生产中没有完美的肥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鸡粪虽然被老一辈人称为"大恶鬼",只要掌握正确方法,照样能成为提高产量的好帮手。
种地是一门细致活,需要我们用智慧和耐心,把每一种肥料都用在刀刃上。
来源: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