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7月10日,深泽县农业农村局收到投诉举报信,反映某农资产品经营部在*多多平台“丰盈农资社”涉嫌经营假农药精草铵膦铵盐。执法人员迅速开展核查,发现被举报的该款精草铵膦铵盐产品标注的农药登记证号PD20185521系伪造,该产品属于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
农信传媒
-----做有观点、有态度的媒体!-----资讯、产品、价格、环球、声音......一网打尽!
感谢关注农信传媒微周刊,
行业一周新闻与观点,我们都帮您找好了!
周刊说
进货靠巴巴,卖货靠多多!深泽农资店网购假农药转手网售,被罚5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农业农村局日前查处一起经营假农药案。
2025年7月10日,深泽县农业农村局收到投诉举报信,反映某农资产品经营部在*多多平台“丰盈农资社”涉嫌经营假农药精草铵膦铵盐。执法人员迅速开展核查,发现被举报的该款精草铵膦铵盐产品标注的农药登记证号PD20185521系伪造,该产品属于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的农药,应按照假农药处理。该经营部负责人承认实施了上述违法事实,涉案农药系从**巴巴上联系供货商进的货,至被调查时已无法联系。共进货10壶(5kg/壶),已全部销售,销售所得共计190.5元。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深泽县农业农村局责令该经营部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1.没收违法所得190.5元;2.罚款5000元。以上罚没款合计5190.5元。
本传媒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药市场
涨幅接近20%,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草甘膦后市还会涨吗?
草甘膦在经历三年低位运行后,近期迎来转机。随着行业反内卷专题会议的召开,叠加出口回暖等多重利好,95%草甘膦原粉价格从此前的2.2万元(吨价,下同)涨至近期的2.6万元,涨幅接近20%。行业毛利率由负转正,达到3.82%,单吨毛利回升至约1000元。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企业订单已排满,短期内市场仍存在供应缺口。
海外销售旺季开启
“当前草甘膦价格较一季度出现明显上涨,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行业库存处于低位,6到8月正值草甘膦出口南美地区的传统旺季,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饱和,市场供应趋紧;二是孟山都破产传闻引发市场对全球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对国内价格形成较强提振;三是此前价格长期低位运行,行业存在强烈的修复需求。”兴发集团董事会秘书鲍伯颖如此分析。
作为全球最大的除草剂产品,草甘膦下游主要分为农用和非农用领域。其中,农用占比超过90%,主要用于传统作物和转基因作物;非农用则主要用于家用草坪、森林、苗圃等,需求相对稳定。目前全球草甘膦产能每年约120万吨,其中海外产能达每年38万吨、国内产能每年81万吨,美国阿宝公司及住友化学印度有限公司合计产能不足5万吨。
草甘膦需求中70%依赖出口。自5月以来,南美地区进入采购旺季,制剂订单集中下发,推动产品报价上涨。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33.1万吨,同比增长14.2%;出口金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但出口均价有所下降。
成本驱动供给优化
从成本端来看,近年来在“三磷”治理、环保督察、能耗管控等政策约束下,黄磷产能及能耗受到严格限制,价格震荡运行。上半年国内黄磷均价为2.33万元,较2024年均价上涨464元。草甘膦生产所需的烧碱等原材料也普遍上涨,其中烧碱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11%。
从供给端来看,2018至2025年上半年,草甘膦行业未新增产能,2025年国内有效产能稳定在80万吨左右。政策限制新增产能,行业扩产以技改为主。“江山股份目前草甘膦产能为7万吨,贵州项目建成后将新增产能5万吨,预计2025年年底前试生产。”江山股份在接受投资者询问时表示,根据2024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新建草甘膦生产装置被视为限制类项目,旨在遏制无序扩张、维持供需平衡。
从库存端来看,草甘膦经过前两年的去库存周期,当前处于全球低库存阶段,补库需求开始显现。兴发集团指出,伴随国内市场夏季农田除草需求上升,下游制剂厂商备货积极性增强,询单量明显增加。
后市价格持续看涨
“后期草甘膦价格有望延续涨势,一是主流企业接单情况良好,库存压力小;二是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下,内外贸客户采购积极。”鲍伯颖说。
短期来看,据百川盈孚数据,2025年5月以来,草甘膦需求端持续坚挺,南美地区制剂订单密集下发,主流企业排单充足。中长期来看,随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及百草枯等除草剂被禁用,草甘膦市场需求仍有增长空间。行业库存已由5月初的7.89万吨降至8月1日的3.06万吨,处于历史低位。中农立华原药监测显示,目前草甘膦出口订单已排单交付,成交价持续上移。
开源证券化工团队认为,供给端受孟山都产能不确定性等影响,行业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国内龙头公司市占率或将提升;需求端则受益于转基因作物推广及替代除草剂禁用。因此,草甘膦供需结构持续改善,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
数据农药
本周市场持续淡季盘整,交投清淡,应季刚需产品补货为主;上游企业开工率低位,内贸终端市场刚需备货,各企业处于新周期产品规划期,供需博弈中,冬储备货等待市场信号;外贸市场部分产品交投活跃,产品订单陆续交付中;淡旺季备货转换过渡期, 产业链各环节需密切关注开工率、库存、成本、出口等关键因素,以便灵活应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除草剂
☆同比去年☆
上涨:2,4-D原药、草甘膦原药、二甲四氯钠盐、双草醚原药、烯草酮原药、烯禾啶母药、乙氧氟草醚原药、异噁草松原药等
持平:氟磺胺草醚原药、灭草松水剂、烟嘧磺隆原药等
其余跟踪除草剂品种均下跌
杀虫剂
☆同比去年☆
上涨 :阿维菌素精粉、毒死蜱原药、高效氯氰菊酯母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原药、氯虫苯甲酰胺原药、氯氰菊酯原药、杀虫单原药、杀螟丹原药 等
持平:虫酰肼原药、敌敌畏原药、氟虫腈原药、氟啶脲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马拉硫磷原药、炔螨特原药、噻唑膦原药、辛硫磷原药等
其余杀虫剂品种均下跌
杀菌剂
☆同比去年☆
上涨 :百菌清原药、多菌灵原药、甲霜灵原药、三环唑原药、戊唑醇原药、功夫酸等
持平:丙森锌原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福美双原药、烯酰吗啉原药、乙霉威原药、贲亭酸甲酯、醚醛、乙基氯化物等
其余杀菌剂和中间体品种均下跌
热点关注
国家重大部署!来看“人工智能+农业”将释放哪些机遇?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这标志着人工智能(AI)赋能农业已从技术探索上升为国家战略,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即将到来。
《意见》提出了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三大发展方向。
一是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二是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三是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事实上,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大着力点,智慧农业近年来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重点,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
AI育种方面,人工智能解码种质资源加速作物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智能育种平台,利用AI算法管理育种大数据。不久前,海南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丰登”大语言模型,其突破性实现分子生物学研究流程的智能化,可模拟分子生物学家自主开展作物基因功能研究。隆平高科开发水稻AI杂交组合预测系统,以基因编辑技术培育辅酶Q10水稻新品种。
智能装备方面,近年来,农机迎来智能化转型。如极飞科技的“农田守望者”巡检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与AI导航,可在复杂地形中识别作物长势并定点施肥。大疆农业发布了搭载有AI和AR功能的T100农业无人机,能够自动识别作业中遇到的障碍物并保存进地块信息,提升同地块作业效率。
智能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将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基于AI大模型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发出针对果树冠层的精准喷洒算法,实现施药量降低近48%。今年7月,中国中化首发农业种植AI大模型“iMAP”,首创“作物机理×大模型×智能体”融合AI系统,让智能种植决策更加科学、可信,因地制宜匹配不同的区域和作物。
“人工智能+”行动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智能基因”,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效率提升,更在于重构农业生产关系,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转型。从AI育种破解“卡脖子”难题、智能装备重塑生产方式,到全链条智能管理激活产业潜能,人工智能正在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率、高精度、高附加值的智慧农业加速跨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农业强国根基注入持久动力。
国内资讯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这一重磅文件为智慧农业按下加速键,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即将到来。
近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在京会见拜耳作物科学全球总裁桑托斯。张治礼表示,中国始终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持续提升粮食产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这将为拜耳等涉农外资企业在华运营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
8月20日,山东百农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西部证券在青州市政府见证下签署上市启动协议,标志着这家成立22年的农化制剂企业正式迈出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步。
近日,农民日报社与大疆农业在北京联合举办《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新闻发布会。作为双方首次联合推出的行业权威报告,该《白皮书》全面梳理了全球农业无人机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价值,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国外资讯
印度北方邦政府近日发布通知,决定在种植香米的地区禁止销售11种农药,以确保香米作物免受农药残留污染,从而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接受度,尤其是在欧洲等地区。 被禁止的 11 种农药包括:三环唑、噻嗪酮、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戊唑醇、丙环唑、噻虫嗪、丙溴磷、吡虫啉、多菌灵和克百威。
2025 年,UPL巴西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该公司在这一年一次性推出了十款新产品,这是自其进入巴西市场以来,年度推出产品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一些产品的推出甚至已经等待了超过十年的登记批准,如今终于悉数获批。
2025年7月,巴西农药市场出现了价格下滑的现象。据Kynetec Brasil发布的Agrindexes指数显示,当月农药平均价格环比下降了1.18%。在各类农药产品中,杀虫剂的价格下降幅度最为显著,达到1.87%。
2025年8月,利民股份正式签署巴西代森锰锌(Mancozeb)登记证(涵盖原药及80% WP制剂)的收购协议,目前正积极推进登记证转移及后续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这是继2021年收购中国″大生″资产后,利民股份在代森锰锌全球布局中的又一重要战略举措,为公司进一步深耕拉美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资营销
农资零售商:夹缝中“最有危机感”的群体!
农资产业链,包含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
上游包括农药板块的原药、中间体、助剂生产与供应企业,制剂生产企业。肥料板块包括有机、无机原料、各种增效剂添加剂企业,生物刺激剂企业,复合肥特肥加工企业等。
中游是流通企业,包括国家级总代理、省平台和市县镇级批发商。
也有把零售店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但笔者认为零售店依然属于流通商,应归为中游。
下游是应用端,农资产品的应用群体,也就是种植户群体,这个群体我们通常把它归到种植产业链里。
因此,通常说的“农资产业链”主要是指生产和销售群体,包括农资厂家、农资批发商和农资零售店这三个群体。
在这三个群体里,从目前情况看,哪个群体最有危机感?——零售商群体!
读者朋友,这你没想到吧?
那么,为什么最有生存危机感的不是厂家,不是批发商,而是零售商?
其实在前几年,笔者已分析过零售商群体危机感重、亟求变革的原因,据统计,目前全国农资零售店有60多万家,其中有农药经营许可证的32.5万家(注:2023年数据)。
从这几年看,许多地区农资门店数量仍在增长,加入农资店群体的有从厂家离职的业务员,本土批发商,也有种植户开店的,还有从其它行业进来开店的。
为什么笔者把零售商群体称为“最有危机感”的群体,原因在于:
1.在生产企业、批发商和农资店这三个群体里,开农资店是投资最少,进入门槛最低的。
2.从数量上看,农资店的数量远多于生产企业数量和批发商数量。
3.60多万家店里,85%以上是夫妻店(或亲友店);
4.能做现款的店占比不超过3%,97%以上的门店靠赊销运营;
5.有5个以上店员的门店数量在群体中占比不超过1%,大部分门店连老板在内不超过3人;
6.据不完全统计,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内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90%,千万级销售额的门店数量占比不到0.2%;
7.绝大部分门店业务范围只能覆盖周边5-10公里,能覆盖到50公里以上的不到0.1%;
8.通常一个镇有5-20家门店,大农业镇有50家以上,最多的镇有600多家农资店,在有限的空间内彼此之间竞争非常激烈;
9.从业群体普遍学历不高,老店主靠经验做生意,对新事物接受程度慢,尤其对门店管理软件、线上引流与推广措施、技术服务软件系统等一窍不通;
10.七成以上门店老板年龄超过45岁,50岁以上的占一半,35岁以下年轻群体占比不到1/4;
11.门店生意的好坏,与当地种植业发展趋势(种植品种、面积大小、农产品价格等)密切相关;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农户种植效益直接影响当地农资业务。
12.经过多年竞争,线下传统流量显现枯竭状态;
13.农资店受电商冲击影响最大;
14.农户生产和服务需求持续上升,部分门店服务跟不上;
15.土地流转后,大户增多,大户不再从当地门店购买,转为向批发商或厂家直接购买;
16.大部分夫妻店缺乏门店管理、库存管理、资金管理、客户管理知识。
通常一个镇的种植面积是固化、变动不大的,仅有三几万亩的粮食或水果蔬菜作物,在工业化进程中,作物种植面积很难有增长,但就这点作物面积,却有一二十家农资店围着这些作物“抢食”,可想而知区域内的竞争有多激烈。
农资店的危机来自于存量市场的博弈,客户不断流失,周边市场流量枯竭,没有新的增量空间,靠原有模式很难做强做大。
笔者曾经有这么一句:农资行业进入流量竞争时代,你不去抢别人的流量,你的流量就会被别人抢去—这里的“流量”,既是指传统线下客流,也指线上客流。
作为夫妻店,一家老少的生活靠卖农资所得维持,一旦门店倒闭,一家人的生计都成问题,因此夫妻店是最想把生意做好、最有动力经营下去的。
但是单店想做大又很困难,在存量市场想做大,要么把周围的店干掉,把他们的市场份额抢过来;要么到别处多开几家店以增加营业额。
如今多了一种方式:通过短视频、直播、开网店等线上方式拓宽业务范围,引流新客源,扩展所能覆盖的区域和作物面积,增加线上销售额。
农资店不但要与身边的其它门店竞争,还面临着厂家、批发商直供种植户,农服组织以及线上农资电商来“分羹”的危机。
在面临渠道扁平化发展趋势下,部分厂家、批发商将自建实体店(或通过收购、参股等方式建立),有些大企业会建连锁农服中心,部分年轻有冲劲的零售店主会朝大零售和连锁模式发展。
头部农资电商也会采取“线上+线下”方式,采取加盟、分润等方式,加速向线下渗透。
笔者预判,将会有一批跟不上农资市场竞争形势的传统农资店,在新一轮竞争中倒闭、消失。
未来5-10年,农资店群体将迎来最大的一轮洗牌潮!
感谢您的关注!下周再会!
看更多最新农药信息
免责声明
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农信传媒法律顾问:李德均律师
来源:农药市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