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想必不少人都在各种社交平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看到过一则令人忧心的消息:从9月1日起,银行将执行全新的存款“新规”。这新规内容听起来可着实让人心里一紧,一方面是要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高达20%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现行的50万存款保险最高赔付额度会下调至
最近,想必不少人都在各种社交平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看到过一则令人忧心的消息:从9月1日起,银行将执行全新的存款“新规”。这新规内容听起来可着实让人心里一紧,一方面是要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高达20%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现行的50万存款保险最高赔付额度会下调至30万。这样的消息一经传播,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在广大储户群体中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开始担忧自己辛苦积攒的存款收益和资金安全。别着急,今天就来帮大家把这背后的真相理个清清楚楚。
我国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有着一段曲折的历程。早在1999年11月1日,依据《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正式开启了对存款利息征税的时代,当时确定的税率为20%。在之后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2007年对这一政策做出了调整,税率从20%下降到了5%。到了2008年10月9日,鉴于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以及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刺激居民储蓄,增强大家的储蓄意愿,国家发布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指出“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这一暂免征收的政策,一直稳定地执行到了当下,中间从未有过更改。也就是说,目前储户们存在银行里的钱所产生的利息,是完全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所以,那些声称9月1日起要征收20%利息税的消息,完全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谣言,大家无需为此忧心忡忡。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复苏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稳定的金融环境,鼓励居民消费和投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贸然恢复征收利息税,会直接减少居民的利息收入,从而削弱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投资热情,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复苏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再者,恢复征收利息税属于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按照正常的政策制定流程,必然会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并通过官方权威渠道正式发布。在没有官方消息的情况下,此类消息必定不可信。
自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存款保险的最高偿付限额就一直稳固地维持在50万元人民币。这一额度并非随意确定,而是经过了多方面的严谨考量和科学论证。从覆盖范围来说,50万元的限额能够为我国绝大多数储户提供充分的保障。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标准可以覆盖我国超过99%储户的存款,有力地守护了广大普通储户的资金安全。从金融稳定层面来看,合理的赔付限额对于稳定金融秩序意义重大,能够有效避免因个别银行出现问题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等风险事件,确保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
并且,《存款保险条例》里有明确规定,任何对存款保险最高偿付限额的变动,都必须要报请国务院批准之后才可以执行,有着严格的决策和审批流程。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和政策导向来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居民财富的稳步增长,如果真的要对存款保险额度进行调整,从趋势上来看,更可能是适度提高额度,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变化的需求,而绝非下调。所以,说要把50万的赔付额度降到30万,纯粹是毫无根据的谣言。
为了进一步核实这些消息的真实性,有媒体积极行动,拨打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给出了明确回复,目前并没有查询到要征收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政策。同时,媒体还咨询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均一致表示,没有收到所谓《关于优化个人存款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于存款保险赔付和大额存单利息相关的新政策更是闻所未闻。
既然这些都是谣言,那为什么还会传得铺天盖地呢?一方面,存款和利息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极为关注的重要财务事项,所以这类消息天然就容易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另一方面,不排除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编造谣言。比如部分保险营销人员,他们可能想通过制造这种存款不安全的恐慌氛围,误导大家,让大家觉得把钱存在银行存在诸多风险,进而去购买他们推销的保险产品,以此来达成个人的销售目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面对这类涉及重大经济利益的消息,大家一定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切不可盲目轻信。始终牢记,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一定要以官方正式发布的内容为准。大家平时可以多关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官方网站,这些都是获取权威政策信息的可靠来源。要是对某些消息拿不准,还可以直接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要是遇到类似的可疑消息,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探讨分析,共同揭开谣言的真面目,可千万别让谣言干扰到自己正常的生活和财务规划。
来源:英英24932018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