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乌现有两个主要火车站——义乌站和义乌西站,前者是沪昆线上的客运枢纽,后者是金温货线上的货运站,近年也承担部分客运功能。若算上规划中的义乌东站,这座商贸名城未来将形成“两主一备”的铁路格局。
义乌有几个火车站?探秘这座商贸名城的铁路枢纽!
义乌现有两个主要火车站——义乌站和义乌西站,前者是沪昆线上的客运枢纽,后者是金温货线上的货运站,近年也承担部分客运功能。若算上规划中的义乌东站,这座商贸名城未来将形成“两主一备”的铁路格局。
义乌站:沪昆线上的“商贸心脏”
义乌站藏在北站大道333号的褶皱里,却跳动着整座城市的商贸脉搏。这座始建于1929年的老站,2006年迁址重建后焕发新生,如今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管辖的一等站,更是沪昆高铁、沪昆铁路的交汇点。站前广场上,拖着行李箱的商户与背着双肩包的游客擦肩而过,候车厅里飘着红糖麻花与阿拉伯香水的混合气息——这里日均发送旅客超3万人次,却总能在秩序中透出几分从容。
站内的设计藏着巧思:第二候车室专为往北列车预留,第三候车室则是始发列车的“专属领地”。2014年沪昆高铁杭长段开通时,义乌站新增76趟列车,其中高铁占比超九成。如今,从这里出发,2小时可抵杭州,3小时直达上海,6小时便能触摸到长沙的烟火气。站台上的电子屏滚动着G1337、D5483等班次信息,像一串跳动的密码,解码着这座城市的商业版图。
交通接驳是义乌站的另一张名片。K801路公交串联起国际商贸城与火车站,5分钟一班的频率让赶时间的商户安心;出租车候客区永远排着整齐的队伍,司机师傅们能熟练切换普通话、义乌话甚至基础英语,为外国客商指路。最有趣的是站前的共享单车停放点,穿西装的老板们常骑着小蓝车穿梭在车站与市场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义乌西站:货运线上的“隐形冠军”
驱车往西北行20分钟,便是义乌西站的领地。这座位于城西街道西站大道800号的货运站,表面看不如义乌站光鲜,却藏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秘密。2014年改造后,这里新增1条海关监管线、2条集装箱线,年货运量突破千万吨,成为国内县市级中最具活力的货运枢纽之一。
站场里,橙色的龙门吊昼夜不息地搬运着集装箱,印有“MADE IN YIWU”的货物从这里出发,经金温货线运往温州港,再搭乘货轮驶向中东、非洲。去年,义乌西站开行了首趟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满载小商品的长龙穿越亚欧大陆桥,18天后便能抵达马德里阿布拉哈火车站。如今,这样的班列每周固定开行3列,成为“一带一路”上最生动的注脚。
货运站的“客运功能”常被忽略,却温暖着无数异乡人的归途。春运期间,这里会加开K4472、K760等临时旅客列车,载着在义务工人员返回云贵川老家。站台上,拎着义乌红糖、佛堂千张面的旅客排成长队,脸庞被冬日的寒风吹得通红,眼神里却满是期待——这或许就是铁路最本真的模样:不追求速度,只承载温度。
规划中的义乌东站:未来的“高铁新星”
在金华国际陆港枢纽的规划蓝图里,义乌东站的名字格外醒目。这座拟建于金绍甬高铁上的客运站,虽尚未动工,却已引发无数想象。根据规划,它将与义乌站形成“东西呼应”的格局,缓解现有车站的运输压力,更可能带动城东片区的开发——就像当年的上海虹桥站催生出虹桥商务区一样。
对于普通旅客而言,义乌东站意味着更多选择。未来,从这里出发,或许能直达宁波、绍兴等城市,甚至通过衔接的沿海高铁,实现“上午在义乌采购,下午到宁波看海”的惬意旅程。而对于商户们来说,新站带来的物流效率提升,或许能让他们的商品更快抵达全球每个角落。
铁路与城市的“健康共生”
铁路枢纽的繁荣,为义乌带来了看得见的改变。便捷的交通让商户们能更频繁地参加国内外展会,拓展人脉与市场;外来务工者通过铁路融入城市,为义乌的制造业注入活力;游客们坐着高铁来打卡“小商品海洋”,带动了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变化,像无形的纽带,将铁路与城市的健康紧密相连。
不过,铁路的“双刃剑”效应也不容忽视。站前广场的拥堵、列车运行时的噪音、货运带来的扬尘,都曾让周边居民头疼。好在,义乌一直在努力平衡发展需求与民生关切:义乌站周边规划了综合交通枢纽,将公交、地铁、社会车辆“一网打尽”;义乌西站通过优化作业时间,减少了夜间噪音;即将建设的义乌东站,从选址阶段就充分考虑了环境影响,力求打造“绿色车站”。
站在义乌站的站台上,望着南来北往的列车,突然想起一位老商户的话:“铁路是义乌的根,根扎得深,树才能长得高。”从1929年的老站房,到如今的高铁枢纽,再到未来的义乌东站,这座城市的铁路故事,还在继续书写。而每一个经过这里的旅客,都成了这段历史里,最鲜活的注脚。
来源:老六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