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医属“鼻鼽”“鼻渊”范畴,西医分为过敏性、慢性肥厚性、萎缩性等类型。治疗需根据“过敏、感染、黏膜肥厚”等不同病因,结合“风寒、风热、气虚”等中医证型,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需明确:鼻炎易反复发作,用药需在耳鼻喉科或中医师指导下
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中医属“鼻鼽”“鼻渊”范畴,西医分为过敏性、慢性肥厚性、萎缩性等类型。治疗需根据“过敏、感染、黏膜肥厚”等不同病因,结合“风寒、风热、气虚”等中医证型,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需明确:鼻炎易反复发作,用药需在耳鼻喉科或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长期鼻塞、流涕需先排除鼻窦炎、鼻息肉等器质性问题,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一、用药方案总原则:分型选药,按需联用
- 西医核心逻辑:抗过敏(缓解喷嚏、清涕)、抗感染(控制细菌/病毒感染)、减充血(改善鼻塞)、修复黏膜(针对萎缩性鼻炎)。
- 中医核心逻辑:辨证分“风寒、风热、气虚、湿热”证型,以“通窍、散寒、清热、益气”为治疗原则。
- 联用原则: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成药调理体质减少复发;同类功效药物不叠加,避免药性冲突或副作用增加。
二、14个鼻炎用药方案,覆盖不同类型与证型
(一)过敏性鼻炎:以“抗过敏+通窍”为核心
过敏性鼻炎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遇花粉、尘螨、冷空气后加重。
1. 氯雷他定片 + 通窍鼻炎片
- 适用场景:轻度过敏性鼻炎,以鼻痒、喷嚏为主,伴轻微鼻塞。
- 作用协同:氯雷他定(抗组胺药)快速缓解过敏症状;通窍鼻炎片(苍耳子、辛夷)祛风通窍,辅助改善鼻塞。
- 用法:氯雷他定每次10mg,每日1次(睡前服);通窍鼻炎片每次5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2周为1疗程。
- 注意:氯雷他定可能引起嗜睡,驾车者可换用西替利嗪。
2.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 玉屏风颗粒
- 适用场景:中重度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伴怕风、自汗、易感冒(气虚卫表不固证)。
- 作用协同:布地奈德(鼻用激素)减轻鼻黏膜炎症;玉屏风颗粒益气固表,增强机体抗敏能力,减少复发。
- 用法:布地奈德每日2次,每次每侧鼻孔1喷(晨起、睡前);玉屏风颗粒每次5g,每日3次,4周为1疗程。
- 注意:布地奈德需坚持使用2周以上见效,不可突然停药。
3. 孟鲁司特钠片 + 苍耳子鼻炎滴丸
- 适用场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或鼻后滴漏(咳嗽),伴鼻塞明显。
- 作用协同:孟鲁司特钠(白三烯调节剂)抑制过敏反应通路;苍耳子鼻炎滴丸清热通窍,缓解鼻塞、鼻后滴漏。
- 用法:孟鲁司特钠每次10mg,每日1次(睡前服);苍耳子鼻炎滴丸每次8丸,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 注意:孟鲁司特钠需遵医嘱使用,不可长期自行服用。
4.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 + 盐酸左卡巴斯汀鼻喷雾剂
- 适用场景:儿童过敏性鼻炎,或对口服药不耐受者。
- 作用协同: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湿润黏膜;左卡巴斯汀(鼻用抗组胺药)局部抗过敏,副作用小。
- 用法:生理性海水每日3-4次,每次每侧2喷;左卡巴斯汀每日2次,每次每侧1喷,按需使用。
- 注意:左卡巴斯汀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避免耐药。
(二)慢性鼻炎(非过敏性):以“通窍+抗炎”为核心
慢性鼻炎典型表现为:长期鼻塞(交替性或持续性)、黏液性鼻涕,受凉、感冒后加重,无明显过敏诱因。
5.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 香菊胶囊
- 适用场景:慢性单纯性鼻炎,以交替性鼻塞为主,伴少量黏涕。
- 作用协同:糠酸莫米松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香菊胶囊(菊花、辛夷)清热通窍、抗炎消肿,改善鼻腔通气。
- 用法:糠酸莫米松每日1次,每次每侧1喷(晨起);香菊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3周为1疗程。
- 注意:鼻腔干燥者可配合生理性海水使用。
6. 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 + 鼻炎康片
- 适用场景:慢性鼻炎急性发作,鼻塞严重影响睡眠、呼吸时短期使用。
- 作用协同:赛洛唑啉(减充血剂)快速收缩鼻黏膜血管,缓解鼻塞;鼻炎康片清热利湿、宣肺通窍,辅助控制炎症。
- 用法:赛洛唑啉每日不超过3次,每次每侧1喷,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鼻炎康片每次4片,每日3次,1周为1疗程。
- 注意:赛洛唑啉长期使用易致药物性鼻炎,需严格控制疗程。
7. 罗红霉素胶囊 + 鼻渊舒口服液
- 适用场景:慢性鼻炎合并轻度细菌感染,伴黏脓涕、鼻腔胀痛(风热犯肺证)。
- 作用协同:罗红霉素(抗生素)控制细菌感染;鼻渊舒口服液(苍耳子、黄芪)疏风清热、祛湿通窍,改善脓涕。
- 用法:罗红霉素每次150mg,每日2次,饭后服(疗程7-10天);鼻渊舒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2周为1疗程。
- 注意:罗红霉素需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
8. 维生素AD滴剂 + 复方薄荷油滴鼻液
- 适用场景:萎缩性鼻炎,以鼻腔干燥、结痂、嗅觉减退为主。
- 作用协同:维生素AD促进鼻黏膜修复;复方薄荷油润滑鼻腔、软化结痂,缓解干燥不适。
- 用法:维生素AD每次1粒(刺破后滴入鼻腔),每日2次;复方薄荷油每次每侧2滴,每日3次。
- 注意:避免用手挖鼻,以防损伤黏膜引起出血。
(三)鼻窦炎(鼻炎合并鼻窦感染):以“抗感染+排脓”为核心
鼻窦炎典型表现为:鼻塞严重、大量黄脓涕、头痛(前额或面颊部),伴嗅觉减退、食欲下降。
9.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 适用场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以黄脓涕、头痛为主。
- 作用协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桉柠蒎促进鼻窦黏液排出,改善鼻窦通气引流。
- 用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次0.375g,每日3次(饭后服,疗程10-14天);桉柠蒎每次0.3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吞服)。
- 注意: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可换用头孢克肟。
10. 头孢呋辛酯片 + 鼻窦炎口服液
- 适用场景: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伴鼻塞、脓涕、头痛(湿热蕴肺证)。
- 作用协同:头孢呋辛酯控制鼻窦感染;鼻窦炎口服液清热利湿、宣通鼻窍,辅助排脓止痛。
- 用法:头孢呋辛酯每次0.25g,每日2次(疗程10天);鼻窦炎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3周为1疗程。
-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食物,避免饮酒。
11. 左氧氟沙星片 + 鼻渊通窍颗粒
- 适用场景:成人重症鼻窦炎,或对青霉素、头孢过敏者。
- 作用协同:左氧氟沙星广谱抗感染;鼻渊通窍颗粒(辛夷、麻黄)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缓解鼻塞头痛。
- 用法:左氧氟沙星每次0.5g,每日1次(疗程14天);鼻渊通窍颗粒每次15g,每日3次,开水冲服,2周为1疗程。
- 注意: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左氧氟沙星。
(四)特殊证型鼻炎:辨证搭配,调理体质
12. 辛芩颗粒 + 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 适用场景:过敏性鼻炎(风寒证),表现为清涕、鼻痒、怕风、怕冷,遇寒加重。
- 作用协同:辛芩颗粒益气固表、祛风散寒;西替利嗪快速缓解过敏症状。
- 用法:辛芩颗粒每次5g,每日3次;西替利嗪滴剂每次10滴,每日1次,2周为1疗程。
- 注意:风热证(黄涕、口干)禁用辛芩颗粒。
13. 藿胆丸 + 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
- 适用场景:鼻炎合并鼻息肉(早期),或“胆经湿热”证,表现为鼻塞、浊涕(色黄稠、有臭味)、头痛。
- 作用协同:藿胆丸(藿香、猪胆粉)清热化浊、宣通鼻窍;生理性海水清洁鼻腔,减少分泌物潴留。
- 用法:藿胆丸每次3-6g,每日2次;生理性海水每日4-5次,每次每侧2喷,4周为1疗程。
- 注意:脾胃虚寒者(腹泻、畏寒)慎用藿胆丸。
14. 补中益气丸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 适用场景:慢性鼻炎(气虚下陷证),表现为鼻塞日久、遇劳加重,伴乏力、气短、食欲不振。
- 作用协同:补中益气丸补气升阳,改善气虚体质;布地奈德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
- 用法:补中益气丸每次6g,每日3次(空腹服);布地奈德每日1次,每次每侧1喷,6周为1疗程。
- 注意:实热证(口干、咽痛、便秘)禁用补中益气丸。
三、用药见效信号与无效警示
(一)见效信号(用药1-2周后)
1. 过敏性鼻炎:喷嚏、鼻痒次数减少,清涕量明显减少,鼻塞缓解。
2. 慢性鼻炎:交替性鼻塞转为间歇性,黏涕减少,鼻腔通畅度提升。
3. 鼻窦炎:黄脓涕变稀、量减少,头痛减轻,嗅觉有所恢复。
(二)无效警示(用药2周后需就医)
1. 鼻塞、脓涕无改善,反而加重,伴发热(体温≥38.5℃)、剧烈头痛(警惕眶内或颅内并发症)。
2. 鼻腔出血频繁,或鼻涕带血、嗅觉突然丧失。
3. 服药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过敏反应),或胃痛、腹泻(胃肠道不适)。
四、配合3件事,提升鼻炎治疗效果
1. 避免诱因:过敏性鼻炎者远离花粉、尘螨(定期清洁被褥、使用空气净化器);慢性鼻炎者避免受凉、烟雾刺激(戒烟及二手烟)。
2. 鼻腔护理:每日用生理性海水冲洗鼻腔1-2次,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保持鼻腔湿润。
3. 增强体质:坚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过敏性鼻炎气虚者可多吃山药、莲子;风热者多吃梨、菊花,增强机体抵抗力。
鼻炎治疗需遵循“分型对症、短期缓解与长期调理结合”的原则,急性症状用西药快速控制,慢性反复发作需配合中成药调理体质。出现长期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鼻内镜、鼻窦CT明确诊断,避免因盲目用药延误病情。
本内容仅供健康科普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上头条 聊热点#
来源:有医说医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