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抗战烽烟图·人物志⑰】山河永念!这些江门鹤山籍烈士值得铭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22:09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江门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旗帜,团结带领五邑人民及全世界江门籍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共御外侮、毁家纾难、血战到底,用热血与生命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为展现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战壮歌,在全市营造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浓厚氛围,江门市委宣传部、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统筹江门日报社、江门市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推出“江门抗战烽烟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媒体报道”,敬请垂注。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

江门是一片浸透着英雄热血的土地

抗战烽火

淬炼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

今天

我们走进江门鹤山

了解鹤山籍抗日烈士的故事

血染长空——林耀

△林耀

林耀,鹤山市址山镇昆华人。1911年林耀出生于澳门,后在香港华仁书院读书,1935年春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乙班,后送往燕塘陆军学校训练。同年冬,林耀返校接受空军正规化教育。1936年,林耀随广东空军北飞,在中央航校第七期受训,于1938年分配到空军驱逐部队服役。1939年5月3日,日寇45架轰炸机进袭重庆,我空军驱逐机队升空迎击,林耀一举击毁2架敌机。1944年春,日本调集大军从汉口南下谋求打通大陆交通线,时任第二十六中队副队长的林耀奉命配合我军地面部队作战,在长沙击落敌机一架。6月26日,敌船由洞庭湖上溯湘江,林耀率队予以歼击,击伤击毁多架敌机,战斗中,林耀亦被敌护航机打中座机尾部跳伞,而伞未张,堕于湖南湘乡县仙女乡,壮烈牺牲,年仅33岁。1948年南京政府追赠林耀为空军少校,1988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林耀为革命烈士。

赤胆忠心——方奕智

△方奕智

方奕智,1920年出生,鹤山市沙坪街道坡山村人。1938年1月,方奕智奔赴延安,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回到鹤山,以教师工作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1944年秋,方奕智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政治部民运工作队队长。1945年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围剿址山、水井等抗日根据地。3月7日,党组织派方奕智到高明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三团联系反围攻军事计划,他乔装成小贩由开平水井取道至鹤山宅梧,被国民党顽军抓获。敌人企图通过他供出部队情况,先以高官厚禄引诱,不得逞,然后改为严刑拷问,利用冬天寒冷,剥去方奕智的衣服进行整夜拷打,甚至向其左腿打了一枪,但方奕智铁骨铮铮,意志坚定,毫不动摇。次日,方奕智于宅梧靖村桥头英勇就义,就义前还高唱《国际歌》,牺牲时未满25周岁。

巾帼英雄——邓少珍

△邓少珍

邓少珍(1920—1945),又名邓始明,小名邓玲宽,父亲早逝,靠两个哥哥出外打工维持一家生活。

1940年,中共党员廖健到维墩工作,建立地下党组织。中共维墩支部广泛动员、宣传发动群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决定组织“青年业余读书会”。年仅19岁的邓少珍毅然和她的挚友冯芹香、吕锡华等参加了读书活动。她经常下乡宣传,唱革命歌曲、演讲、演戏等等,抗日救亡的歌声和口号声响遍了整个维墩。

1944年10月,邓少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青年读书会结业后被派往高明县大简村交通站工作,担任交通站站长,每次递送文件、情报,侦察敌情,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在1945年5月13日的龙潭山战斗中,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被反动军队偷袭,损失严重,邓少珍奉命收容失散的战士,负责护理伤病员等工作。5月19日,国民党高明县大幕自卫队长何志仁率队偷袭大简村,群众即去告诉邓少珍,她从容镇定,迅速安排伤病员撤退隐蔽,亲自处理了一些重要文件。她不顾个人危险,留在交通站,并命令交通员邓沃安立即离开。敌兵一番搜索,将邓少珍从阁楼拉下来,扯下她的假髻,押至村口的地坪上,当众审问,却问不出名堂。敌人气急败坏,把邓少珍推上大路口继续拷问。这时,邓少珍扑向路边的一棵树下,死死抱紧树干,任凭敌人怎样打骂,她就是坚决不走。残暴的敌人连开4枪,年仅25岁的邓少珍壮烈牺牲。

红色印记——张帝荣

△云清楼、张怀楼现貌。鹤山市档案馆供图

张帝荣,又叫张帝仁,是爱国华侨张怀先生的儿子。1945年3月6日,国民党顽军纠集鹤山、开平两县反动自卫队共1000余人,分兵六路对云乡发动大举进攻。此时,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团正在外线作战,留守云乡的人员加上云乡抗日自卫队队员只有60余人。由于双方力量悬殊,部队决定大部分人员撤往皂幕山周围,只留下二团战士、自卫队队员、乡民主政权干部共10余人。在战斗即将打响时,新云乡乡务委员会副主席樊仲威、自卫队副队长张志德镇定指挥应战。他们兵分两路,樊仲威带领部分战士坚守云清楼,保护楼内群众安全;张志德则率5名队员于张怀楼迎击顽军。自卫队队员、楼主张帝荣及其母亲彭氏也随队撤退到张怀楼内。

战斗中,张帝荣开窗查看情况被子弹击中身负重伤。至深夜,顽军的进攻暂时停止,楼里的战士寻找时机突围。张帝荣坚决要求留在楼里作掩护,其母由于年纪老迈,也留下来看护张帝荣。其余5人用被单撕成布条结成绳索,乘黑夜趁顽军不备在楼顶北面悬绳而下,从小路成功撤退。翌日,顽军爬入楼内,逐层搜索。受伤的张帝荣落入顽军手里,英勇就义,年仅33岁。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