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各高校复试工作的开展,不断有同学顺利上岸目标院校,很多同学都已经接到拟录取通知了《第一批拟录取名单来了!接好运~》,但一定还要注意的是:拟录取≠已录取,去年就有拟录取之后被取消的情况。
随着各高校复试工作的开展,不断有同学顺利上岸目标院校,很多同学都已经接到拟录取通知了《第一批拟录取名单来了!接好运~》,但一定还要注意的是:拟录取≠已录取,去年就有拟录取之后被取消的情况。
就在2024年4月25日,兰州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一志愿考试拟录取调整名单公示》,取消两名同学拟录取资格。一位是因为本人放弃,但另一位则是在规定时间未能提供相关材料。
01.
复试成绩0分
今年考研复试正在进行中,较多院校集中在3月下旬进行复试,已经参加过复试的以及即将参加复试的同学们都需要特别注意:复试前签订的《诚信考试承诺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本人复试后、全校复试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尤其注意不要在群内讨论复试试题,往年有几十名考生因为在群内讨论复试题目被举报直接判0分,不予录取。
如前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因为考生在复试过程中“泄题”,撤销几十位考生的拟录取。
究其事情经过,是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复试期间,部分考生私拉了一个交流群,当天复试早的同学或许是出于好心,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和经验。
上午大家问到的都是这些题目,上午复试的同学都很开心。但是下午面试的同学发现突然换了题目,难度陡增。
后来被群内其他考生截图举报,结果群里参与到复试题目讨论的考生全部取消涉密科目的复试成绩!复试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0分被刷!
因此,学姐在这里一定要提醒大家:复试结束后,一定要谨慎各种形式的讨论复试题目!并且,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即便拟录取后,也会进行处罚的!
02.
拟录取后被刷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公布拟录取名单就完事大吉了,其实不是的!拟录取后也有可能被刷!
比如在21年,上海师范大学在拟录取之后快2个月的5月底,对30多名考生取消录取资格,这些学生甚至都办理了调档等手续了,同样也是因为有人举报复试泄题,并且这个人还是反复多次取证举报才得以成功。
除了讨论复试题目泄题之外,还有以下被取消拟录取资格的情况:
比如2023年4月13日,海南医学院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取消一名调剂考生拟录取资格的公示》取消原因:体检不合格。
另外该校在4月4日发布的《海南医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关于递补拟录取第一志愿一位考生的公示》中表明一位一志愿考生因资格审查不合格,被取消了拟录取资格。
大部分院校都会在复试须知里写明拟录取后不是百分百录取,比如:
南开大学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中,列出了9种不予录取或录取资格无效的情况。
在拟录取阶段也要“谨言慎行”,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拟录取后被取消资格的7种常见情况,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患未然~
03.
拟录取后不予录取的情况
拟录取之后大家已经快要踏进研究生的大门了,但距离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拟录取到正式开学这段时间,还是有可能存在“意外“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拟录取会出现“意外”?具体可能有这7种情况
1、泄露题目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情况,大家复试考完以后,切记不要在任何群里分享题目!一旦被发现,可能将直接被取消拟录取资格。
2、复查、复测不合格
有的院校会在开学后,对新入学研究生进行二次统一复测、复查,如果没有通过的话也会取消学籍。
3、复试分数计算错误
每年考研各个地方都会出现统计分数出现错误的情况,一旦发现跟自己预估分数有出入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复核(注意时间)。
4、体检不合格
考研复试中,有一项是给每个考生进行体检,若是体检不合格的考生是不会予以录取的,这里主要是指一些传染性的疾病,高校录取研究生有具体的体检要求。
5、档案调取失败
考研拟录取之后,体检合格,那就要考生在规定的日期之前将档案调到被录取的院校,逾期就没法读研了。对于应届生来说,档案在本科院校,调档函拿来就可调取了。对于延迟毕业的考生只需要开具证明,申请延迟档案调取就可。
6、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
之前学姐也遇到过几个同样情况的粉丝,由于延期毕业错失理想院校。橙酱只能提前劝告同学们:慎重对待大学期间的考试,不求名列前茅,只求不拖后腿。不然等到研究生报到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已经太晚,无法补救……
7、考研作弊或其他违法乱纪行为
对于在考研中作弊的考生,一经发现,会被剥夺录取资格。今年就出现过在考研中作弊,替考,或个人信息虚假从而丧失读研资格的。
总之,无论你是等待复试、完成复试,还是已进入拟录取名单,都要重视上述内容,多留心院校信息,为自己的学业道路把好每一道关。
来源:木仓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