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脉,《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有一条“优先使用老地名”的原则。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人们的“心灵坐标”。本期“圳名”专栏,一起探访地铁站名背后的人文故事。
为保护和传承地方文脉,《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有一条“优先使用老地名”的原则。地名不仅是地理坐标,也是人们的“心灵坐标”。本期“圳名”专栏,一起探访地铁站名背后的人文故事。
登良
登良站为2号线的地铁站点,是少有的以历史人物名字命名的地铁站名,源于其经过的登良路。登良路1986年建成,因经过吴登良纪念碑,故名。吴登良为旅居荷兰的南园村华侨,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里有他的事迹介绍。
据《深圳市南山区地名志》,南园村原名“吴屋村”,村民大多姓吴。1921年,南园村旧私塾同源书室开办新学,南园小学校建成后缺乏学生活动场地,吴登良将毕生积蓄捐赠给南园小学校,并将南园村“吴登花园”的土地给学校做操场。附近还有登良花园,也是为纪念吴登良而命名。
“登良”地铁站位于登良路与后海滨路交汇处。(图源:许涛)
吴登良的家乡南园村。(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花果山
花果山站为12号线的地铁站点,取自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社区内有花果山小区,是蛇口工业区的老住宅区,建于1982年,由深圳蛇口工业区职工住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时命名。
12号线“花果山“地铁站。(图源:许涛)
1979年,蛇口开山填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蛇口工业区”。1981年,蛇口工业区“五通一平”,建设厂房、住宅等。花果山小区是今招商街道建设最早的3个小区之一。
花果路位于花果山小区东侧。(图源:许涛)
花果山社区公园路高大的树木。(图源:许涛)
社区的老居民说,以前这里是一座荒山,山上种着荔枝树,常年花果飘香,当地人把山称为花果山。开荒后,仍沿用花果山的地名。尽管山体消失,但地名被保留下来,成为蛇口早期建设者安居的象征。《深圳市地名志》(1987年版)记载有“花果村”。另外,在宝安区松岗街道、罗湖区深圳水库旁也有“花果山”地名。
蛇口管理区地图中的“花果村”。(图源:《深圳市地名志》,1987年)
步涌
步涌(chōnɡ)站为2024年底新开通的12号线北延线的地铁站点,取自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沙井步涌是江氏家族聚居地。20世纪70年代,江氏大宗祠前栋被拆毁,2003年做了较为系统的重修,为宝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江氏大宗祠是“沙井新八景”之一,是深圳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蚝壳屋,对于研究珠三角地区渔民的栖息史和建筑艺术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位于步涌社区的江氏大宗祠及其侧面的蚝壳墙。(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木古
木古站为10号线的地铁站点,取自龙岗区平湖街道上木古社区。木古原为村名,清康熙三年(1664年),蔡氏先民从东莞迁徙至此建村定居。相传此地曾长满参天大树,砍树后建村,故名。清嘉庆《新安县志》“都里”载有“木古”。
10号线“木古”地铁站。(图源:许涛)
随着历史的变迁,人口的增长,地域的扩展,地处甘坑河上游的木古为上木古村,下游为下木古村。
上木古村。(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上木古社区居民委员会。(图源:许涛)
雪象
雪象为10号线的地铁站点,取自龙岗区坂田街道的雪象片区名称。雪象为雪竹径和象脚塘的合称,原为雪象社区,2014年一分为二(新雪和象脚塘)。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有“雪竹迳”和“象脚塘”。据《深圳市龙岗区标准地名词典》,雪竹径村命名来源于此地有一种竹子,表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白霜,故名雪竹。后因托坑水库的一条水渠穿过该村,1959年分为上雪村和下雪村。
10号线“雪象”地铁站。(图源:许涛)
关于象角塘村的地名来历,一说村后有一座大山形似大象,村口有一个鱼塘, 故名;一说“象”为粤语中“嶂”的同音字,村子在嶂脚(即山脚),故名嶂脚,流变为“象角”。
上雪村有龙岗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曾鸿文炮楼,为中共宝安县委旧址。曾鸿文(1892年—1990年),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宝安县的农民运动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惠东宝抗日游击队,他在1942年“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立下大功。由东江纵队抗日史实改编的电影《明月几时有》中的“曾大哥”便是曾鸿文。
雪竹径村的曾鸿文炮楼也是中共宝安县委旧址。(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牛湖
牛湖站为4号线的地铁站名,取自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牛湖,在清康熙《新安县志》中记载为“牛湖子”,位于山区丘陵谷地,牛湖河从村东面流过,因河得名。村落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有牛湖老村和牛湖新村,皆是客家村落。民国时《东莞县志》将此处记载为“鳌湖”。
4号线“牛湖”地铁站。(图源:许涛)
现有当地艺术家营建的鳌湖艺术村,2024年获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落。“牛湖”已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地名保护名录》。
艺术家为牛湖设计的英文标识为NEW WHO,矗立在池塘中央。(图源:李悦盈)
东纵纪念馆
“东纵纪念馆”地铁站为16号线的站点。其英文为Dongjiang Column Memorial Hall,社交媒体上有人对此表示好奇——“为何东纵的拼音是dongjiang?”
16号线“东纵纪念馆”地铁站。(图源:许涛)
“东纵纪念馆”的全称为东江纵队纪念馆。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前身为1938年底成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
东纵纪念馆位于坪山区坪山街道江岭社区石灰陂(bēi)村内,东纵路横穿石灰陂村而过。馆舍于2000 年5 月建成,现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
位于石灰陂村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在地铁站名中使用其简称“东纵纪念馆”。(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吉溪
吉溪地铁站是16号线二期(建设中)的一个站点,取自龙岗区园山街道保安社区的老地名吉溪村。始建于清初,因村边有一条小溪,故取名吉溪村。20世纪50年代曾是大福、简一、上下围、简龙4个村的合称,后又合并进保安乡。现在吉溪村常用来指称该片区。当地有“吉溪村公交站”“吉溪幼儿园”等地名社会应用。
吉溪片区。(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吉溪大福老村陈氏宗祠,现为吉溪文化活动中心、吉溪老人活动中心。(图源:越众文化传播)
来源:深圳市地名学会
编辑:张冰新
审校:王芳 乔会青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均来自主流媒体及服务方,非商业用途,如有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编辑,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侵权内容。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