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这3个大棚里有2万多盆多肉,法师的数量超过一半,还有秀妍、摇钱树、白眉、晚霞、火祭等品种。”3月21日,在禹州市文殊镇君垌村的多肉养殖基地,负责人袁书克介绍道。
“我这3个大棚里有2万多盆多肉,法师的数量超过一半,还有秀妍、摇钱树、白眉、晚霞、火祭等品种。”3月21日,在禹州市文殊镇君垌村的多肉养殖基地,负责人袁书克介绍道。
走进袁书克的逢源园艺大棚里,一盆盆品种各异、外形奇特的多肉绿植,整齐地摆放在大棚里,在阳光的照耀下“萌态”可掬;排成行、连成片的多肉植物色彩斑斓,紫色、粉红色、绿色……呈现出勃勃生机,袁书克正在忙着给多肉配置营养土、修枝整形。
多肉植物因为萌萌的体态、超高的颜值,加上易养特性,收获了大批消费者“芳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多肉植物,市场的需求也极大促进了多肉经济的发展。
袁书克之前在郑州市做生意,后来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凭着勤奋好学和对多肉的爱好,很快就掌握了多肉的种植管理技术,尤其对法师类的多肉情有独钟,便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当起了花匠。
无独有偶,与多肉养殖基地相隔300米处,还有一处微型月季盆景基地。走进大棚,一钵钵修剪精美、造型各异的月季盆景映入眼帘。
月季盆景主要是通过微型月季的嫁接、塑形等手段,打造出创意十足的小景观,有水腊、白蜡、水杨梅、樱花等50多个品种。“像这样一颗好苗子,要经过生根、栽培、嫁接、修剪等一系列程序,才能上市出售,我手上这盆,是经过7年时间形成的姿态良好的盆景。”盆景基地负责人赵廷禹说。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袁书克和赵廷禹都开始了抖音直播,尝试着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两家基地每天都能卖出几十盆产品,每年收入将近二十万元。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出击”,直播销售让小小的盆景和多肉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办公桌和花架上。
为什么选择回家创业,两人有着不同的答案。“我家的盆景苗子,都是4年前从郑州运回来的,现在有7个大棚,跟我家就隔一条路,每天管理、养护都很方便。”赵廷禹说道。而袁书克则是源于对多肉的爱好,“我非常喜欢多肉,已经养了多年,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后来就把爱好变成职业了。”
近年来,文殊镇定期联系辖区内在外务工、在外经商、大学生等群体,邀请他们返乡创业,为家乡的乡村发展助力。“接下来,文殊镇将持续与在外的人员联系,邀请他们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一起把文殊建设的更加美丽。”文殊镇党委书记王志勇说。
通讯员:王恒东
编辑:马阳 樊晨凯 校对:田玉赛
责编:董州旭 终审:李俊琦
特别声明:本文由云上禹州个人号或机构账号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云上禹州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来源:禹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