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号线,或许是全上海地铁中和乘客最“相爱相杀”的一条线路,道歉信已经拿到手软,可早上六七点钟,还是准时到达了地铁站前,风雨无阻,嘴里骂骂咧咧,身体却很诚实的站在了11号线上,一挤就是一个小时。
在上海地铁中,知名度最高的地铁线路应该就是11号线了,隔三差五上热搜,不只是在上海内,其“名声”更是早已经传到了整个长三角,甚至是“全球”。
为什么上海的诸多地铁线中,只有11号线突破了上海的边界,抵达了花桥?
一度连续十年蝉联全球最长地铁线路宝座,单程耗时接近两个小时,11号线为什么要“修”这么长?
11号线究竟是被疯狂吐槽的“板凳线”?
还是拯救郊区的“生命线”?
11号线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秘密呢?
11号线,或许是全上海地铁中和乘客最“相爱相杀”的一条线路,道歉信已经拿到手软,可早上六七点钟,还是准时到达了地铁站前,风雨无阻,嘴里骂骂咧咧,身体却很诚实的站在了11号线上,一挤就是一个小时。
以前11号线还能带小板凳的时候,都说11号线“铁锭”能行,现在小板凳被明令禁止,只剩下了“板凳线”的称号,和百万打工人的“铁腿”,痛苦程度直接翻倍,坐别的地铁线路是“通勤”,坐在11号线上那叫做“修行”。
不过吐槽归吐槽,不可否认的是,对于11号线沿线的郊区来说,11号线是他们出入市区的“唯一选择”,比如西段的嘉定新城嘉定北,东段的迪士尼,以及支线的安亭、花桥等,11号线也完全可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
按照时间来看,11号线其实是上海第10条正式通车的地铁,比10号线还要早上4个月,这完全得益于上海当年的“承办世博”,为了上海的交通路网能够承住大量人流,众多地铁线路纷纷赶工,比如2号线延伸到浦东机场在2010年通车,10号线在2010年通车,而11号线因为一期“高架段”众多,省钱又省时,赶工一下赶的有些超前。
一期直接在2009年底就正式通车了,2007年才动工的11号线,直接反超了2005年就已经动工的10号线,不过2009年底通车的11号线只有嘉定北到江苏路段,一是因为这一段的11号线共有16个站点,其中6个是高架站,耗时较短容易赶工,另一个原因则是作为承接世博流量,11号线将嘉定和2号线的江苏路站连接起来,已经足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嘉定到市区之间的“客流”压力了。
多说一句,也正因为11号线一期有着6个高架站点,而且都集中在了嘉定段,导致嘉定的地铁房“含金量”都比较低,嘉定这些“高架地铁房”,不仅地铁景观不好看,属于视觉污染,还有着比较强烈的地铁噪音,即使安装屏蔽噪音设施,作用也比较有限,距离地铁非常近的房源,甚至还能够感受到比较强烈的震感。
像曾经嘉定的住宅西郊乐章,被众多购房者们戏称为“轨交乐章”,就可以看出嘉定居民在楼市中对于11号线的态度,没有11号线不行,紧挨着11号线也不行。
说回到11号线的线路上,正如开头所说,11号线曾经蝉联了十年“全球最长地铁”的宝座,“最长”两个字也一度成为了11号线丢不掉的标签,不过很明显,11号线也不是一口气修到82.4公里的,2009年的11号线,才只有嘉定北到江苏路站31.7km,甚至11号线的最初设想,也没有80多公里这么长。
2010年,11号线开通了支线,嘉定新城到安亭段,11号线达到了44.5km;
2013年,江苏路站到罗山路段开通,11号线增长到了65.7km。
这就已经是11号线在2005年版本的全部规划,虽然也算是上海比较长的线路规划,但2号线全长64km,9号线全长65km,相比之下11号线65.7km的长度并不算离谱,而且本身11号线的定位也在这放着呢,横跨黄浦江,连接浦西和浦东,贯穿嘉定、普陀、长宁、徐汇后直达浦东新区,串联起上海西北到东南方向的重要线路。
更重要的是,11号线的开通,可以说是开创了“上海郊区地铁线路”的先河,郊区到市区,这种路线就决定了11号线的长度“短不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9号线不也是郊区线路嘛,为什么说11号线开通了“郊区地铁”的先河啊,因为松江嘛,毕竟被称为上海之根,在现在新上海人眼中,松江和其他远郊区别不大,但对于老上海人来说,松江这个上海的“起源地”自然不能和其他郊区同日而语。
11号线西北起于嘉定,东南止于南汇,联通着东西两大郊区进入市区的线路,无论是对于郊区还是对于上海地铁来说,11号线的建设,都是一次巨大的尝试,为了能够达到从郊区快速进入市区的目的,11号线还突破了当时的“地铁时速”。
从1号线到8号线,上海地铁的时速最高都只能达到80km/h,在9号线的建设中,倒是预留了120km/h的土建条件,可是当时的列车达不到这个标准,使得9号线空有120迈的线路,却依旧是80迈的速度,直到11号线的出现,上海地铁才终于突破了80迈的上限,达到了100km/h。
11号线另一大重要突破,则在于“y型”线路的设计,又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了,5号线、10号线都有这种“分叉”设计,怎么就成11号线突破的了?
因为11号线是最早,成功进行“分叉”运营的地铁。
5号线的奉贤段,是2018年底才正式通车的,而10号线的支线,则比11号线的支线运营时间晚了12天,其实在最最初的11号线规划中,11号线的设计更大胆,当时可不是“y型”线路,而是“x型”线路。
不仅在嘉定这边进行分叉,一条走嘉定北,一条走安亭,更是在新场也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前往南汇老城,一条去向芦潮,不得不说,当时的11号线设计还真是疯狂,是坚决要将“郊区线”贯穿到底啊。
好在后来因为实操问题,浦东这边的支线取消了,11号线的终点停止在了罗山路站,后来这部分线路还独立出去,最终成为了16号线,不然还真不知道,这个版本的11号线全程得耗费多少时间。
现在回头看看,哪怕11号线只有这65.7km,凭借着郊区-市区的通勤,也注定会成为上海的交通动脉之一,浦西段从嘉定、安亭,一路经过上海西站、真如、曹杨路、抵达徐家汇,浦东段则是从罗山路,一路经过三林到达前滩,途径的核心区虽然不算太多,但也足够重要。
而且11号线也给浦西的嘉定段、浦东的御桥段,带来了肉眼可见、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上海地铁来说,市区段是地铁跟人走,哪里人多,就在哪里造地铁,可对于郊区段来讲,则是人跟着地铁走,哪里有地铁,人就会往哪里导入。
如今已经拥有百万大军的11号线,确实将相当一部分的人口,引入到了11号线沿线之中。但是,11号线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65.7km的版本,而是再度进行了两次延伸,支线西延到花桥,东侧延伸到迪士尼,全长达到了惊人的82.4km,直接将11号线抬到了“全球最长的地铁”宝座上,一坐就是十年。
这两次延伸并不仅仅只是增加了11号线的长度,更是大大增加了11号线的“重要程度”,支线延伸到了花桥,尽管只有3站、6km,却让11号线成为了全国第一条“跨省”的地铁,突破了上海的边界到达了江苏。
其实上海11号线并不是我国第一个走出“市内”的地铁,早在2010年广州就已经开了全国地铁的先河,开通了中国地铁第一条跨市线路——广佛线,不过因为上海是直辖市,所以这11号线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跨市地铁”了,而是“跨省”地铁,其意义自然也更上一个台阶。
一切的相逢都不是偶然,11号线延伸到花桥当然也是蓄谋已久,早在11号线支线开通到了安亭时,就特意预留了通往花桥的高架接口,11号线图谋“长三角一体化”的老大位置,花桥则贪图背靠大树好乘凉,抱上上海的大腿,那不是直接起飞?
说实话在某种程度上,11号线似乎确实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随着苏州11号线的开通,上海真的可以坐着11号线去苏州了!
还有哪条地铁能比11号线“长三角一体化”的更彻底?
就是如果算上江苏11号线的话,全程时长可就要到3个小时了,不仅是屁股发麻,头皮也是要麻掉了,而花桥随着2013年上海11号线的开通,也迎来了一波高速的发展,单说花桥的楼市,如果不是11号线,怎么可能坐上“环沪一哥”的宝座?
只不过现在所有环沪楼市都在腰斩,有着11号线的花桥也没能不例外,但不管怎么说,毕竟辉煌过,就已经证明了11号线在西延到花桥这件事情上的前瞻性,至于11号线东延到迪士尼,或许也是早有预谋。
早在2005年中国第一家迪士尼落户香港的时候,上海就相当眼馋了,开始了对迪士尼乐园的选址,2009年,迪士尼的选址公布确定位于川沙,2011年终于破土动工,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为了保证能够承接住迪士尼的庞大旅游客群,上海不仅特意造了一条“度假区高架路”,还必须要引入一条地铁,而且地铁还必须要早于迪士尼开通,才能够保证迪士尼的正常运营。
但看看当时浦东的地铁,2、4、6、7、8、9这六条地铁线,离迪士尼都太远了,只有在建中的11号线和16号线,距离迪士尼近一些,能够保证在迪士尼开园前建设完成,可16号线,暂时不说只能通过支线延伸到迪士尼,光看这是一条纯粹的“郊区线”,从罗山路到滴水湖,通往市区并不便利这一点,就注定了迪士尼不会选择16号线。
于是迪士尼的选择,只剩下了11号线,恰巧11号线的罗山路站只要再延伸3站,只需9.2km就可以通往迪士尼,恰巧11号线横穿了浦东和浦西,可以便捷通往上海市区,又恰巧在建中的11号线,预计罗山路站通车时间在2013年,11号线也“超快速”只用了两年半,在2015年年底就完成了迪士尼段的建设,比迪士尼开园还要早半年。
这么多的巧合,如果不是早有预谋,那就只能是命中注定,11号线在迪士尼站通车后,也成功被贴上了“迪士尼专线”的标签,重要性+1,至此11号线也终于达到了82.4km的完成体。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注意到,我在开头时对11号线“全球最长”的描述是,一度、曾经,没错,在去年,上海11号线“全球最长地铁线路”之名已经易主,被84km的武汉7号线成功夺走。
那么11号线未来还会继续延伸,夺回“全球最长”的称号么?
不太可能了!
花桥段已经被苏州11号线堵死,无法延伸,迪士尼站也将连接上未来的21号线,无延伸空间,至于嘉定北站,再向北延伸则毫无必要性,上海11号线的“长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应该是纹丝不动了。
不过说实话,“全球最长”的标签也没什么好的,还不如“全国首条跨省线路”、“迪士尼专线”更实用一些,线路最长意味着坐车时间也长,乘客的体验感势必不会太好,就像11号线,在更多的乘客口中就是,又长又臭又挤,又名“板凳线”,别名“牛马专线”。
都说上海早晚高峰最挤的地铁是9号线,可11号线上的小伙伴总是不服,坐过11号线早晚高峰的朋友们,也可以把你的感受打在评论区,你认为是9号线挤还是11号线更挤呢?
11号线的拥挤似乎是一种必然,本身它就是一条从两端郊区进入上海市区的线路,尤其是早高峰,大家下车站基本都集中在几个站点上,比如徐家汇、前滩 这种市区核心商圈的站点,或者曹杨路这种换乘的站点,大多数的郊区站点都是只上不下,11号线就像个貔貅一样,车厢内的打工人们自然多到离谱。
何况11号线本身还是一条沿途居住区众多的线路,像嘉定新城、真如、曹杨、三林等等地铁站附近都是大型居住区,连居民的“基数”都要更大,再加上花桥段的开通,还一度给11号线带来了数万人的“跨省通勤” ,这三大因素的加持之下,11号线的拥挤自然取得了1+1+1大于3的效果。
更何况11号线可还有着“迪士尼专线”的称号,除了早晚高峰的打工人,11号线还要承载庞大的迪士尼旅游客群,在去年国庆期间,单单11号线迪士尼站这一个站点,日客流量就超过了5万人次。
一线多用、八遍玲珑的11号线,还会在f1开赛时期摇身一变成为“f1专线”,清明节时期再变身为“扫墓专线”,尽管“非常规”,但也给11号线注入了庞大的客流量,甚至在今年f1开赛的时候,还会有f1比赛向左走、扫墓向右走的路牌指示,11号线实在是承担了太多太多。
如此11号线,挤是正常的,不挤才是不正常的!
没能想到嘉定新城能够汇聚如此庞大的人口,也没能想到花桥带来众多的跨省通勤,总之,如今11号线上的客流量,其实早已经超过了预期。
但因为11号线一期的赶工,以及“y型线路”也就是支线的设计,使得11号线无法扩编,也很难在“调度”上增加车次,有居民建议像16号线一样增加大站车,可11号线的“y型线路”并没有预留出“超车轨道”,不停站的大站车也属于不可能计划。
换句话来说,11号线的拥挤问题,目前很难从技术层面来解决,想要缓解11号线的“客流压力”,似乎只剩下了“其他地铁线路分流”这一种办法。
对于浦西来说,13号线西延伸段应该是最先入市的“分流线路”,但它的走向是从嘉定江桥的金运路往西延伸,最终到达虹桥火车站,只经过嘉定的最南侧,貌似很难对11号线的客流量产生什么影响。
一直被给予厚望的嘉闵线,预计要到2028年才能开通,而且合理预计,也只能对11号线进行有限的分流,无法解决11号线整体的拥挤困局,嘉闵线和11号线的走向差异还是很大的,11号线我们一直在说,这是一条郊区进市区的线路,承担着打工人日常的“通勤诉求”。
可嘉闵线是南北走向,串起的是嘉定、大虹桥和闵行,核心功能是连接郊区新城和虹桥枢纽,未来延伸到太仓,更多的是“商务通勤”的功能。
两条线路仅仅在嘉定北、南翔交汇,重叠的区域相对有限,嘉闵线主要分流去虹桥和闵行方向的乘客,11号线东进市区的客流,更多的还是只能依靠自己,尤其是花桥端的跨省通勤,目前完全没有可平替线路。
至于嘉定快线、14号线西延伸,则是说的是有模有样,但八字都还没一撇,完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对于浦西段的11号线来说,这种拥挤的苦日子,正经还得忍一段时间,或许要等这里规划的路网都铺开落地,11号线的拥挤才能得到缓解吧。
但是浦东段的11号线就不一样了,当21号线落地后,或许就会大大缓解11号线的拥挤程度,毕竟和迪士尼站的一站换乘,就直接打破了11号线“迪士尼专线”的标签,而且21号线的线路实在是太精华了,作为浦东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沿线经过高行、金桥、张江、康桥、川沙和祝桥六大板块,直接串联起了金桥、张江、迪士尼、浦东机场浦东的4大核心圈!
这可比11号线只能直达前滩,方便多了!
地铁11号线像极了上海的“成长日记”,当年硬生生的把上海西北与东南“缝合”起来,甚至跨越省界,联通了昆山花桥,它承载了诸多吐槽和怨念,被戏称为“牛马中转站”,但依旧成为了众多乘客追逐梦想的唯一的光,让在繁华城区工作生活不再遥不可及,一路见证着无数奋斗者的希望与憧憬。
这就是11号线,在痛与快乐的交织中,持续书写着属于自己,属于上海的独特故事!
来源:老谢聊上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