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这个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古代普洱茶历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3:37 2

摘要:公元738年,今天的彝族先民蒙舍人在大理建立南诏王国,唐使樊绰于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在《蛮书》中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汉文史籍中最早对云南茶叶的明确记述。“银生城界诸山”,就是银生节度使管辖的茶山,包括今

2000多年前,当地的濮人逐渐认识、利用茶树,以茶为药、以茶为食。

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等地,深刻影响了云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先民们进一步驯化、种植茶树,并进一步利用茶叶。

云南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此时巴蜀和江南茶叶已有突破性发展,由最初的生晒羹饮演变至蒸青饼茶,但普洱茶交流欠缺,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公元738年,今天的彝族先民蒙舍人在大理建立南诏王国,唐使樊绰于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在《蛮书》中记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汉文史籍中最早对云南茶叶的明确记述。“银生城界诸山”,就是银生节度使管辖的茶山,包括今天的普洱市、西双版纳等地的古茶山。银生城就是今天的普洱市景东县,是南诏时期茶叶集散地。这个时期已经有了云南茶叶的初步产地,但还没有“普洱”和“普洱茶”的说法。

云南地区的大理国独立于中原王朝,严重阻碍了宋代龙团凤饼、斗茶之风等习俗的传入。唐宋是我国茶叶发展最快的时期,此时的普洱茶区归银生城统一管理,普洱茶在“与世隔绝”的背景下发展的非常缓慢。

元朝将大理国灭亡之后,建立了云南行省,再次把云南纳入中央王朝的管理。云南茶叶得到蒙古人的普遍青睐,并随征战开始传播,交易逐渐频繁。

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李京撰写的《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一篇,有“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子为市,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这个时候还是没有“普洱茶”的名称。

“普耳(洱)”地名开始出现,因茶马互市和郑和下西洋,茶叶、丝绸、陶瓷的交易繁荣,市场需求旺盛。车里宣慰使司组织大规模茶叶种植,在北部边境交通要道“普洱”设立了边境贸易口岸。

明万历时期《云南通志》中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的记载。“普洱”地名首次出现在史书上,并肯定了其产地。但此时还是没有“普洱茶”之说。在普洱集散的茶叶“较他茶为盛”,茶市逐渐繁荣。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多数没有文字记载,更不会记录茶叶产自什么茶山,而普洱作为车里的“边境贸易口岸”有大量商人来此进行茶叶交易,于是逐渐有了“普洱茶”的名称,在汉文史籍中也才逐渐有了“普洱茶”的记载。

明万历年间谢肇淛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述,“普茶”首次在史书中出现。

方以智《物理小识》中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的记述。

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章履成的《元江府志》中也有“普洱茶,出普洱山”的记述。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普洱府成立后,对普洱茶的记述就更多了,如张泓的《滇南新语》(公元1755年前后)中同时有“普洱”和“普茶”的记述,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中有“普洱茶”的记述,檀萃《滇海虞衡志》(公元1799年)中有“普茶”和“普洱所属六茶山”的记述,而阮福《普洱茶记》(公元1825年前后),则是直接以“普洱茶”为名。

由此,“普洱茶”之名确立下来,沿用至今。

来源:欧巴美食厨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