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0日8时至8月31日11时,我县出现暴雨天气,局部有大暴雨。全地区平均降雨量74.4毫米,最大降雨量114.4毫米,出现在大西岔镇。我县提前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议,22个乡镇的县级包保领导积极深入一线,各单位协同发力,各乡镇全力以赴排查险情、转移群众、修复
8月30日8时至8月31日11时,我县出现暴雨天气,局部有大暴雨。全地区平均降雨量74.4毫米,最大降雨量114.4毫米,出现在大西岔镇。我县提前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议,22个乡镇的县级包保领导积极深入一线,各单位协同发力,各乡镇全力以赴排查险情、转移群众、修复受损点位,全面打响强降雨防御战。
大西岔镇
大西岔镇组织包村干部下沉一线,全面排查隐患漏点,组织转移安置群众395人。累计出动车辆50余次,针对河道、道路展开巡查。
针对前期水毁路段,抓紧开展抢险修复,对风险较高的道路、桥梁实施硬阻断,并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同时安排机关干部现场值守,杜绝安全隐患。
镇村干部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引导群众配合转移、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区域。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应急队伍全员在岗待命,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同时加强对G331国道沿线游客的安全提醒,引导游客前往安全场所暂避。
硼海镇
硼海镇通过微信群、农村大喇叭等渠道发布雨情、汛情预警信息,让群众提前做好转移准备。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转移,截至目前,已安全转移43户104人,均妥善安置。
组织镇村干部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老旧房屋、河道、水库、漫水桥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排查出隐患点17处,均建立详细台账,并立即进行整改。针对低洼路段、桥梁涵洞查看排水是否畅通;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切监测山体变化。同时,及时清理因强降雨导致的道路堵塞,对于积水严重路段,紧急开展排水工作,并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行。累计修复道路2公里;清理疏通河道、沟渠3公里。
青山沟镇
青山沟镇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组织全体镇村干部、护林员、水管员等140余人下沉防汛一线,加强对“山边”“河边”“人工林下”等高风险点区域的巡查,发现并处置险情12处;加强对水毁尚未修复的道路、漫水桥、过水路面、易落石路段的管控,设置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值守,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同时,及时发布雨情汛情信息和防汛避险知识,提升群众的防汛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群众能够安全度汛。
步达远镇
步达远镇对河道堤坝、低洼地带、漫水桥、尾矿库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易发生山体滑坡地段、防洪薄弱河堤,工作人员细致勘察隐患,对发现的风险点及时设立警示标识,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监测,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同时,按照应急预案和研判,动员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安排专人一对一帮扶,确保转移过程平稳有序。目前,共转移群众44户,113人。并调配应急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对出现水毁、倒伏树木、淤泥碎石堆积的路段进行抢修,恢复群众正常交通与生活秩序。
永甸镇
永甸镇第一时间发布预警,各村社区及时扩散转发,提高群众防汛意识,并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目前,全镇共转移群众59户159人,均已妥善安置。同时,全体镇村干部下沉防汛一线,加强对重点地段、危险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研判、提前处置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杨木川镇
杨木川镇机关干部迅速行动,分组深入各村开展人员转移工作,确保应转尽转。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安排专人全程陪同,安全护送他们前往安置点。截至目前,已成功转移群众51户117人。
杨木川镇对镇内河道险段、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设置警示标志,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均已落实专人盯守和应急处置。同时对因洪水冲毁、塌方导致中断的道路进行紧急抢修。目前,大部分主干道已恢复通行,部分受损严重的乡村道路,也制定了详细的修复计划,正在逐步推进修复。
振江镇
振江镇组织全体镇村干部、水管员、护林员、护边员及党员群众对镇域内危险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针对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低洼地带的群众,挨家挨户进行通知和转移。截至目前,全镇已安全转移33户101人,并确保每一位转移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妥善安置。
振江镇严格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对河道、堤坝、地质灾害点、漫水桥、淤地坝、山地斜坡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隐患地点15处。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在危险区域设置了醒目的警示标志,对隔离地点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密切关注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同时,全镇配备了充足防汛抢险物资,现有编织袋3000条、铁线2吨、救生衣100件、救生绳300延长米、发电机1台等,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
振江镇协调铲车、勾机、三轮车等机械设备和施工队伍,对水毁路段进行紧急抢修。目前,大部分水毁路段已抢修完毕,道路恢复畅通。
牛毛坞镇
牛毛坞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转移低洼地带的居民,在转移过程中,工作人员细心安抚群众情绪,保障了转移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安置点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物资,确保了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针对降雨导致的水情变化,牛毛坞镇对重点区域、危险点位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对受汛情影响的漫水桥,及时设置了警示标志,禁止车辆和行人通行。
虎山镇
虎山镇组织开展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累计转移39户100人,并对危险地段和泥石流威胁区域开展定时巡查和走访,坚决防止人员回流。
全体镇、村干部下沉一线,投入防汛工作,应急车辆和防汛队伍整装待命。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基础设施的抢修维护,及时在损毁部位设置警示标志,辖区内所有漫水桥实行24小时专人值守,严禁一切车辆及人员通行,并对已损毁桥梁采取隔离措施,全力保障汛期通行安全。
县住建局
县住建局对城区内14个低洼易涝点进行值守,并对城区内所有雨水井、路灯杆、路树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所有建筑工地,要求所有建筑工地停工,起重设备停用,施工人员全部撤离;检查所有地下车库。要求物业公司准备好编织袋和砂石料,大功率抽水设备随时待命;检查供水、供气(燃气)设施,要求做好抢修设施的准备,保证群众生活正常运转。同时,组建150人应急抢险队伍,备好防汛编织袋10000个,大功率强排设备2台,防汛应急车辆10台,全部设施已做好检修工作。
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派出三个监督检查组驻守长甸镇、古楼子乡、虎山镇,通过夜间检查、日间巡查等方式,确保防汛应急响应期间景区全部保持关闭状态。8月30日至31日,全县各旅游景区、露营地、亲水点位全部关闭,累计疏散游客1260人。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