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嘉益今年55了,又一次成了新剧的焦点,这次他和秦海璐一起演的《主角》还没播出呢,大家就已经等不及想看了。
张嘉益今年55了,又一次成了新剧的焦点,这次他和秦海璐一起演的《主角》还没播出呢,大家就已经等不及想看了。
秦腔那调子一出来,整个画面就特有西北那股劲儿,又热血又接地气。预告里他眼神一动、脚往戏台一跺,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演技派,看着就让人放心。
这几年,他简直没停过——《装台》、《对你的爱很美》、《山海情》……一部接一部全是热播的现实题材剧。这不光让他坐稳了“叔圈顶流”的位置,也让他悄悄赚了一个多亿。
眼看快六十了,事业还这么红火,现在就算退休,也完全不用愁吃穿。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这么拼可不是因为爱演戏或者纯粹想赚钱,其实他是在“跟病抢时间”。
没错,他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这病名字听着就吓人,叫“不死的癌症”。虽然不会要命,但特别折磨人,疼起来像无数蚂蚁在啃骨头,根本忍不了。
最严重的时候,他腰都直不起来,走路得有人扶,出门只能开那种特别低座的改装车。有段时间他疼到完全动不了,只能停工躺在家治疗。
为了缓解症状,他每天得吃一堆药、打针,简直成了“药罐子”,吃药打针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也就在那段时间,他悄悄把名字从“张嘉译”改成了“张嘉益”,一个字的变化,藏着一点期盼,也带着一股倔——也许是求健康,也许是想换种活法。
病痛悄悄改变了他的体态,现在他走路有点弯着背,没那么直挺了。可这种微微的驼背,反而让他演的角色更有味道了。不是因为他老了,是他真的每天都在忍痛。
明明已经功成名就,他大可以休息养老,但他偏不。他说:“能动就拍戏,一拍戏就忘了疼。”
这就是他的方式——躲进角色里暂时忘记痛苦,也让病痛磨出了更真实的演技。现实比剧本残酷多了,可张嘉益从没向病低头,也没硬逞强。
他不卖惨、不抱怨,就默默继续拍戏。他只希望大家记住他不是个“可怜的病人”,而是那个一次次用角色打动我们的“好演员”。
他赢得了掌声,也得到了尊重。可闪光灯背后,他每走一步都比别人难。现在的张嘉益,是风头上的“顶流”,也是带着病痛一路走来的“硬汉”。
要说他为什么病了还坚持拍戏,得回到他早年那段不容易的日子。
1987年,17岁的他还叫张小童,那时候他同时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
现在网上还能找到他当年艺考的片段:一个挺青涩的小伙子唱《蜗牛与黄鹂鸟》,表情有点中二,但眼里的光藏不住。
最后他选了北电,跟张子健、刘奕君成了同学。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有点残酷。
他没什么特别才艺,长相也不是当时流行的“小生”款,在校期间拍的那几部戏,都没让他红起来。
毕业以后,他被分到西安电影制片厂,日子并不好混。年纪轻轻就开始演“孩子他爸”这类角色。
没替身的时候,所有摔摔打打的戏都得自己上。一次次硬扛,让他很早就落下了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根。
在厂里待了十年,他还是没什么名气,没代表作、也没盼头。最后他决定辞了铁饭碗,一个人跑去北京闯。
可回到北京,机会还是不多。他的长相依然不怎么被看好,剧组很少愿意用他。最低谷的时候,有个编剧拉了他一把,让他演了《帕米尔医生》。
也正是这部戏,让他认识了杜珺,两人从戏里走到戏外。虽然他那时候穷得叮当响,杜珺还是嫁给了他。
但婚姻并没带来多少温暖。有一次饭局上,杜珺说:“要不是我爸,你能有戏拍?”这句话像刀一样扎进他心里。
那一刻他明白,这段关系已经不平等了。2002年,两人离婚。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4年。
他拍《国家使命》时认识了王海燕。王海燕那时候比他红,人也直爽。她不在乎他有没有钱,就看中他对演戏的认真。
2007年,两人结婚,三年后有了女儿。从此,他的心才真正定了下来。
而事业上的爆发,是从2009年的《蜗居》开始的。那个让人又讨厌又有点同情的“宋思明”,让他一下子火遍全国。
他终于有了一个让观众记住的角色。从那以后,戏约、机会一个接一个来了。
尤其是2012年,《悬崖》、《心术》、《沉浮》几部大热剧,让他一口气拿下华表奖、飞天奖,稳稳进了一线。
2017年,简直可以说是“张嘉益年”。从《白鹿原》到《猎场》,从《急诊科医生》到《生逢灿烂的日子》,几乎每个台都在放他的戏。
随便换个频道,都是他不同的角色,但一点都不让人串戏。那一年,他真正走上了事业顶峰。
可风光的背后,是身体在透支。长期拼命拍戏,让他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吃不消。每天清早,他得提前半小时起床,用热水冲后背,才能勉强活动开。
可病发作的时候,他还是疼得直不起腰,只能咬牙硬撑上片场。镜头前,他微微驼背的样子甚至成了他的标志,还有人调侃那是“社会步”。
甚至有人模仿他走路来搞笑,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都是病拿捏的。他太清楚这一切来得有多不容易。
住地下室、吃泡面、从小配角熬到大反派……那些苦日子让他不敢随便停下。
所以,就算现在有名有利、身家上亿,他还是继续接戏。哪怕身体在抗议,哪怕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老,他也不愿意休息。
所以说,张嘉益能成“叔圈顶流”真不是偶然,是他一次次在难熬的时候,硬扛过来的。
我个人觉得,像张嘉益这样的演员,才真正称得上“敬业”。不是拼时长、拼产量,而是明明能舒服躺平,却偏要迎难而上。他的戏之所以耐看,大概是因为那份真实——不止是演技,更是人生。真的,有时候演员拼到最后,拼的不是天赋,是那股不肯倒下的劲儿。
来源:大荒逃生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