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隆游戏展后,一边是《战地6》蓄势待发,一边是国产大作接连而至,配合暑假末期开学促销季一轮新降价,再加上AI新应用不断涌现,升级一波GPU或者索性换一套新的PC配置都是很好的时机。唯独的问题是,PC硬件配置价格范围可以很广,下至数千全套,上至数万元不封顶,如何
科隆游戏展后,一边是《战地6》蓄势待发,一边是国产大作接连而至,配合暑假末期开学促销季一轮新降价,再加上AI新应用不断涌现,升级一波GPU或者索性换一套新的PC配置都是很好的时机。唯独的问题是,PC硬件配置价格范围可以很广,下至数千全套,上至数万元不封顶,如何在配升级PC的过程中找到侧重点、避免花冤枉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这里不妨让我们花点时间,在有限成本下合理的PC升级或者换新思路。
优先CPU还是GPU?
配置一台新PC之前,需要先确定平台,然后在预算范围内确定核心配件规格,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近两年由于AMD平台性能升级迅猛,配置游戏主机已经成为优先考虑选项,同时英特尔平台在游戏性能表现型上略逊色,但不能否认其有更好的扩展性、专业软件兼容性,比如对Adobe、Autodesk这样专业软件更好的支持,以及对雷电4、雷电5接口很好的扩展。
如果只专注游戏,优先考虑性价比更高的AMD准没错,如果希望在游戏的基础上让PC有更全能的表现,价格合理的英特尔CPU则显得划算很多。
至于AI的投入,则需要看实际应用场景。电脑硬件对AI的应用场景是完全不同的,CPU主要擅长超标量与乱序执行,在短短数毫秒内完成实时决策,比如实时的人像识别、AI降噪,游戏中的AI助手,CPU搭配NPU能带来更快的反应,并释放GPU性能。GPU则反之,所有的大模型与离线训练,高吞吐应用都依赖于GPU实现,包括游戏中的图像提升、文生图、本地大模型运行等。
在目前绝大多数AI体验中,GPU性能占了绝对大头。目前绝大多数AI应用都是建立在大模型、图像、游戏的基础上。GPU显存越大,AI大模型加载规模就可以更高,AI应用体验以及游戏体验也通常会更好。例如iGame GeForce RTX 5060 Ti Ultra W OC拥有16GB显存,用来应对高分辨率游戏或者AI应用都是比较具有性价比的选择。
当预算更为吃紧,可以考虑优先保留新款GPU,以确保在新推出的游戏上也能获得不错的AI帧生成、AI画质提升技术,优先确保AI游戏体验的流畅性。
从结论来看,无论是注重未来AI应用学习,还是游戏体验,将预算大头放在GPU,然后是CPU,再然后基于不同硬件的周边产品扩展,依然是目前比较主流的配置思路。同样,如果考虑部分升级,也应该是优先升级GPU部分,并考虑与之对应的电源配置,但如果升级幅度较大,比如从上一代入门级显卡升级到这一代旗舰显卡的鸟枪换炮,真的没有必要再原来的主机上再做折腾。
买新还是买旧?
新硬件的推出往往意味着旧产品降价,买新还是买旧成了另一个问题。在CPU选择上,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很大,如果是专注搭建游戏主机,CPU更高的频率往往可以应对绝大多数游戏上的问题,因此可以在市场上遇到数代CPU同框开售的画面。
但GPU就不一样了。RTX 50系列显卡在硬件技术上做了全面的提升,加入了第四代RT Core作为光线追踪的硬件基础,并在第五代Tensor Core下引入了全新的DLSS 4技术,把AI多帧生成变成了可能,配合整套 DLSS 技术,最高可将帧率提升至传统图像渲染的 8 倍,并且可以获得更好的画质,这是之前显卡无法比拟的。重点是,由于NVIDIA在PC领域目前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未来推出的3A大作基本上都会加入到DLSS 4阵营中。
DLSS技术在构建更好画质的同时,游戏帧率也有了质的飞跃,这里以iGame GeForce RTX 5070 Advanced OC 12GB为例,不妨让我们罗列几款支持DLSS 4的游戏实测,在4K分辨率下,RTX 5070显卡就能在4K最高画质获得超过100FPS的体验,如果放在上一代产品,仅依靠DLSS 3技术,则需要RTX 4080或者规格更高的产品才能做到。
GeForce RTX 50 系列显卡和 DLSS 4 多帧生成技术于2025年初发布,当时即支持 75 款游戏和应用。在不到 8 个月的时间里,其支持的游戏数量已超过 175 款。每款支持 DLSS 4 多帧生成的游戏还支持 DLSS 帧生成,可加速 GeForce RTX 40 系列 GPU 的帧率,同时支持 DLSS 超分辨率,为每位 GeForce RTX 用户提升性能。而且,在超过 270 款游戏中,我们最新的 DLSS 超分辨率 Transformer AI 模型可以通过 NVIDIA App 启用,以即时提升图像质量,为你带来更优质的体验。
不仅如此,新显卡不仅支持 NVIDIA Reflex 低延迟技术,也可支持未来的 NVIDIA Reflex 2。该技术在 Reflex 低延迟模式基础上,结合全新的 Frame Warp 技术,可将 PC 延迟进一步降低最高达 75%。通过开启Reflex 2,在《无畏契约》中可以在4K 240Hz的场景中将系统响应速度压缩到几毫秒内,从而帮助玩家提升游戏中的操作效率,并且对于高刷新率的显示器而言,体验感也更好。由于Reflex 2会与DLSS 4绑定后自动开启,目前限定在RTX 50系列显卡上,这也成为了我们买新不买旧的理由之一。
另外也会有同学在SSD和内存等产品上有所纠结,从目前体验来看,PCIe 4.0 SSD足够帮助游戏完成快速加载,也能应对逐渐普及的DirectStorage这样秒加载技术,因此尽可能选择大牌、性价比高的PCIe 4.0 SSD即可。
对于内存而言,新平台支持DDR5内存初始频率已经足够高,更高频且更低时序的内存在常规游戏体验中体验并不大,同时超频内存仍然有几率带来整机的不稳定性。因此优先将预算放在更大容量的内存上即可。
从结论上来看,显卡买新不买旧是铁律,CPU则可以考虑N-1或N-2代,在实际应用中,游戏笔记本OEM厂商已经给予了很好的配置参考。同样,SSD没有必要盲目追求PCIe 5.0产品,可以多关注容量、性价比和品牌。DDR5内存也是一样的道理,相比起高频率和低时序,更多时候更大容量内存反倒可以更直观的带来体验上的幸福感。
有没有版本答案?
对于偏向于游戏的同学而言,我们这里推荐一套围绕AMD Ryzen 7 9800X3D和GeForce RTX 5070构建一套主机就能够很好的应对未来一段时间3A游戏最高画质的需求。
为了与PS5 Pro的白色主题相对应,我们在搭建PC时候也以iGame Ultra全家桶作为参考。包括使用七彩虹的CVN X870 ARK FROZEN V14白色主题主板,符合iGame Ultra的白色主题气质。在供电上使用了14+2+1相DrMOS供电,核心每相80A,能够满足AMD Ryzen 7 9800X3D的需求。主板提供了2个PCIe 5.0 x4和1个PCIe 4.0 x4的M.2插槽,均配备独立散热装甲。
CPU一体水冷使用的是iGame LQ360 Ultra W 2025,同样也是波普设计,冷头采用高密度铲齿微水道,搭配9级高速马达和V9架构水泵,最高转速可达3000 RPM。
内存iGame 影 DDR5 6400 C28 16G×2内存采用的海力士特挑颗粒,频率可以达到6400MHz同时保持C28的低时序效能。在AMD平台开启EXPO与内存UCLK同步后,能更有效的压榨CPU性能。套装内存为单条16GB,双条32GB。
SSD使用都是七彩虹 CN700 1TB PRO,顺序读取速度最高可达7000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可达5500MB/s,使用的是长江存储3D TLC颗粒。
电源部分。由于七彩虹没有电源,我们选择了一款白色主题的鑫谷无界M650W冰山版,使用的是冰川白+岩石灰双色搭配,提供700mmCPU输出线材,定制黑白压纹线,支持全塔背线。
散热则可以考虑使用iGame的白色风扇组,包括,iGame F12025 ARGB Ultra W适合尾部散热,排出热空气;iGame F12025 ARGB Ultra LITE适合主板平行位置,辅助散热;iGame F12025D ARGB Ultra LITE,适合进风用途,引入冷空气,反叶设计提升进风效率。
只不过这次使用的是iGame C25H Ultra Z海景房,没有正面进风设计。iGame C25H Ultra Z是七彩虹今年刚推出的无立柱背插海景房机箱,涂鸦风格Ultra元素拉满,钢化玻璃侧板,周围有iGame和Ultra字样作为装饰,与显卡互相呼应。并且侧板使用了卡扣拆装设计,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显卡则选用了前面提到的iGame GeForce RTX 5070 Advanced OC 12GB作为参考,一方面是因为在2K游戏领域,这张显卡可以在光线追踪最高画质下,轻松将游戏帧率稳定在100FPS甚至200FPS以上,iGame Advanced本身也拥优秀的散热组件,包括一套名为旋涡Vortex散热装置,包括镂空背板、金属中框、热管、导流型鳍片,以及半透明黑色装甲和“风镰”扇叶。
得益于iGame GeForce RTX 5070 Advanced OC 12GB强大的AI能力,以及拥有第九代NVENC编码器和第六代NVDEC解码器,能让这款主机在AIGC生成式创作、视频编辑上也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游戏PC在享受高质量游戏的同时,还可以满足AI学习、多媒体创作的需求,让PC变得更物有所值。
写在最后
PC初期较高的投入兴许会让人有些望而却步,但DIY台式机带来手动的乐趣,或者RTX 50系笔记本打来的完整游戏体验,都已经让游戏更为舒畅。
作为DIY爱好者,笔者会更青睐推荐购置台式机,特别在当下DIY已经具有了完整的设计语言,不再是简单的东拼西凑。类似于iGame Ultra的全家桶,在做工和装配体验上都拥有优秀的体验。iGame GeForce RTX 5070 Advanced OC 12GB作为PC的核心,在给游戏提供更好的画质和游戏帧率同时,也能在AI和创作领域大展拳脚,在可玩性的潜力上,游戏主机是难以与之匹敌的。围绕GPU构建一套合适PC,显然能够更长时间给人带来快乐。
来源:爱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