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临近,日本方面的神经似乎越绷越紧。前几天,日本政府在外交上频频出手阻挠各国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现在,日本防卫省特意选在这一敏感时刻,高调公开了"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的第二次试射画面,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姿态,用意不言
▲日本防卫省公布试射视频画面
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的临近,日本方面的神经似乎越绷越紧。前几天,日本政府在外交上频频出手阻挠各国参加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现在,日本防卫省特意选在这一敏感时刻,高调公开了"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的第二次试射画面,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姿态,用意不言而喻。
▲日本所谓高超音速导弹发射车
这款被日本称为"岛屿防御用高速滑翔弹"的武器,从名字上听起来似乎是防御性质的,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远程打击武器。根据日本方面宣传,这款由三菱重工开发的导弹能够以超过5马赫的速度飞行,其最大射程可达900公里,远远超出了防御所需的距离。同时可在飞行中机动变轨,目的是躲避对手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
▲改进型是不是看着有点像东风-17了
更令人警惕的是,据日本媒体报道,该导弹的升级型号正在研制中,预计将采用更先进的乘波体设计,长度超过10米,最大射程可达3000公里。日本雅虎网站甚至直接点明,未来HVGP导弹的升级型号服役后,"就算将它部署在北海道,作战半径也能覆盖整个西南诸岛,连台湾和中国大陆都在其射程之内"。这种公然针对中国的言论,充分暴露了日本方面的真实意图。
从此次公开的发射视频看,该导弹滑翔型弹头和尾部的固体助推火箭组成,滑翔弹头外形类似美国陆军的AHW飞行器。这种武器被安装在高机动卡车底盘上,每辆发射车配备了两个导弹发射箱。作战时,它使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助推到高超声速,在敌人防空导弹射高之上的临近空间高速滑翔(非常令人怀疑),中段通过GPS/INS制导飞向目标区域,末段高速俯冲攻击目标。
▲甚至在弹头气动设计上东风-15B更强
尽管日本极力渲染这款导弹的先进性,但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款所谓的"高超音速导弹"很可能远未达到其宣称的水平。真正意义上的高超音速武器应当能够在大气层内持续飞行并机动,而从公开的试射画面看,日本的这款武器更像是一种常规的中近程弹道导弹,只是在末端阶段具备一定的机动能力,如果非要类比的话,可能更接近东风-15的改进型,连东风-16B都摸不到。
专业分析认为,该导弹的主要目标被设定为"包括敌方航母在内的大型水面战舰",射程在500至800公里之间。但是目前也没有迹象表明日本有能力解决弹道导弹打击机动目标的中段引导和末端制导问题,虽然中国早在十年前就突破了这一技术难关,但是并不代表日本也能轻易做到,毕竟,就连美国都还没搞定呢。更何况,面对中国日益成熟的防空反导系统,这种武器的突防能力可能相当有限。
▲日本防卫省公开的高速滑翔弹使用示意图
此外,从公开的发射车看,该武器的发射和部署机动性也存在不少局限。尽管日本声称这种基于卡车的发射平台增强了武器的"生存能力、战术灵活性和快速重新部署能力",但与中国已经装备的东风系列机动发射平台相比,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作战效能,都存在明显差距。
日本选择在中国93阅兵前夕高调展示这款导弹,无非是想摆出一副对抗姿态,向国际社会传递"日本也有能力应对中国"的信息。然而,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难以掩盖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
近年来,日本不断强化所谓"先发制人的远程作战能力",除了自行研制多种远程导弹外,还耗费重金从美国引进可搭载于海上自卫队驱逐舰上的"战斧"巡航导弹、可搭载于航空自卫队F-15J战斗机的JASSM-ER空射巡航导弹等。这些举动都被外界视为日本在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试图遏制中国的正当发展。
▲这些圈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明白吧
近年日方反复炒作"中国威胁",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约束和"专守防卫"承诺,发展进攻性武器,谋求获得"对敌打击能力",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向本地区国家乃至世界传递出一个危险信号,即日本企图颠覆战后国际秩序。
历史已经证明,军国主义道路只会导致失败。80年前,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的惨败已经给世界上了一堂深刻的历史课。如今,日本如果不能深刻反思历史,反而执意走上军事冒险的道路,其结局早已被历史注定。
在9月3日阅兵式上,中国将向全世界展示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国防力量。相比日本的这种小动作,中国展现的将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从容与自信。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铭记过去,才能开创未来;只有强大自身,才能真正维护和平。
来源:军武次位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