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报中赫然写着:斩获抖音、微博双平台“TOP1热门角色”,还附带“全网216个热搜”“弹幕互动破亿”等吸睛数据。
一份被夸大的角色战报,让蓝盈莹和她团队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再次掀开了内娱“数据游戏”的遮羞布。
前不久,《生万物》迎来大结局,蓝盈莹工作室兴冲冲地发布了一组演员战报,重点宣传她饰演的配角“银子”。
战报中赫然写着:斩获抖音、微博双平台“TOP1热门角色”,还附带“全网216个热搜”“弹幕互动破亿”等吸睛数据。
没想到,网友较起真来比AI还快。有人发现,所谓“抖音TOP1”其实只在某个小时段里短暂登顶,整体根本没进前十;“微博TOP1”也只是某一天的热度,全剧播完总榜第一其实是杨幂演的“宁绣绣”。
更尴尬的是,眼尖的网友还扒出,战报中部分截图疑似修改了原数据——比如把第6名直接P成了TOP1。在一片群嘲中,连外包的数据制作方都跳出来认错,坦言“审核没到位”,间接实锤了造假。
顶不住压力的工作室,七小时后悄悄修改微博,置顶道歉声明:“数据更新有误,目前已更正,感谢大家监督。”“TOP1”全部删光,只留下几条还能看得过去的真实数据。
但网友并不轻易买账,一场关于“内娱数据浮夸风”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蓝盈莹工作室这一波“猛如虎”的宣传,堪称2025年最快翻车现场。那份战报里吹的“四个TOP1”,被网友一个一个戳破真相。
有人直接晒出数据截图反问:“这也叫TOP1?银子在全剧角色总榜排第六好不好!”还有人吐槽所谓“高赞视频”:“三个视频加起来点赞不到百万,你们对‘高赞’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调侃声中,有人讲了个段子:“我把这战报念给我追剧的姥姥听,她一开始还以为是说宁绣绣,知道是银子之后假牙都快笑掉了!”
尽管工作室火速修改微博并道歉,但那句轻描淡写的“数据更新错误”,根本安抚不了被忽悠的观众。
很多人一眼看穿:这哪是“失误”,分明是“设计”。如果只是一处出错还可以理解,但所有TOP1同时“错”成自家艺人,未免太巧了吧?
如实标注“单日第一”本来没什么,非要模糊成“总榜第一”,就显得既刻意又尴尬。这种硬抢实绩、夸大宣传的做法,直接被网友定性为“宣传欺诈”。
颇具讽刺的是,蓝盈莹这次在《生万物》里的表现并不差。
为了演好农村姑娘“银子”,她提前一个月跑去沂蒙农村体验生活,天天跟着村民下地干活,插秧插到直不起腰,被不少人夸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演员”。
片中她有一场“一滴泪”的戏,细腻到位,感染力很强。
哪怕是在综艺里,她也延续了那股拼劲,“36小时极限录制”“浑身湿透仍坚持游戏”等场面并不少见。
可惜,工作室这一通虚报数据的操作,反倒让演员本该收获的认可,被贴上了“水分”的标签。
说到底,演员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靠修改数据得来的。观众心中有杆秤,你是不是真诚、用不用心,大家都看得懂。
宣传可以大胆,但不能虚假;可以争先,但不能抢功。否则,再好的演员,也扛不住团队这么“挖坑”。
你怎么看这次蓝盈莹工作室的战报风波?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你的看法!
来源:智来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