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绿色双赋能!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7:26 2

摘要:在海口江东新区滨海公园旁有一栋建筑,它的设计理念独具匠心,独特的“双层递出飞檐”设计,像以轻盈灵动的姿态向东海岸的海风和鸥鸟致意,成为了江东新区滨海天际线上的标志性景观。它就是位于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的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

在海口江东新区滨海公园旁有一栋建筑,它的设计理念独具匠心,独特的“双层递出飞檐”设计,像以轻盈灵动的姿态向东海岸的海风和鸥鸟致意,成为了江东新区滨海天际线上的标志性景观。它就是位于海口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的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

为了促进企地合作共赢,中国石油在江东新区建设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建成后,中国石油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整合中国石油在海南及周边资源,促进在琼业务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三大智能建造技术。”项目建设单位中建一局项目经理刘超介绍,项目的数字设计采用基于BIM的双优化设计技术,智能生产采用钢结构智能生产技术、机电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技术、幕墙智能生产技术、装饰部品部件智能生产技术等,智能施工采用深基坑、卸料、高大支模、临时用电等监测系统智能感知、传感器采集与算法分析协同技术,智能施工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等22项智能施工技术。

通过智能建造技术,项目在地下室及主体施工阶段各项材料累计节约率达13%;提前发现功能性错误达138处,并提前进行变更;成功规避综合管线及支吊架碰撞问题达22386处;各个专业共计避免返工量达1179处,优化管线排布22386处,为项目节约了成本,大幅度提高了施工工期,为打造精品工程、智慧工地和绿色工地提供条件。目前该项目已申报为海南省智能建造(第一批)试点项目。

为推进项目智能化管理,项目采用了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全时域人员定位技术,解决施工现场室内和地下空间通信难、定位难的问题。应用智能安全帽采集施工现场的工人数据,通过软件应用端实时呈现给用户,一揽子实现劳动力调配、人员安全管控、劳务考勤统计、作业工效分析和产业工人画像的数字化管理。

结合智能化系统及智能安全帽,全程视频监控并留存至系统内,穿透一线工人层面,一站式进行三级教育。

应用智能化系统,采集现场工人的立体位置数据,现场工作面上的人员分布数据透明可视,考勤确认方便准确,工长通过APP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工人投入数据,大大节约人工清点人数的时间。同时,提供精确的当日用工数据分析,帮助项目部及时进行用工计划纠偏,保障工期进度。

工人从进场登记到工资预结代付,均由系统定期自动推送任务和责任,通过识别智能安全帽的工作轨迹、打卡记录,迅捷高效地完成劳务实名制管理动作。只要将合同资料、工人信息、考勤数据统一归拢、录入,后续的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各方审核、确认代付数据均在统一平台进行,提高待付流程效率,保留代付溯源数据。

将人员安全管理从人防转变为技防。在现场设置危险源电子围栏,工人靠近危险源,智能安全帽就会主动发出语音预警,减少了人员在危险区域停留时间,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发生高坠、静止、SOS呼救等事件时,安全帽第一时间报警推送事件发生位置,缩短了救援时间;在自然灾害来袭时,按下系统的一键全员撤离功能,智能安全帽接收并语音提示撤离,缩短疏散时间。事后,查看人员活动轨迹和预报警记录,事件回溯有迹可循。

系统上线以来,项目总计配备智能全帽1790顶,信标布署82个,平均每日安全提醒5400余条,代付1790名农民工的工资,助力项目优质履约。

据了解,在项目建设期间,中建一局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对一线工人的人文关怀,引入专业物业团队,实现从“工地住宿”到“社区生活”的升级。配备专业保洁、保安、维修团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完善的报修、投诉响应机制。对食堂、卫生间、淋浴间、垃圾站等重点区域进行每日定时、高频次消杀,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在“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传播期间,项目保持工友零感染,保障工友生命健康安全。

据介绍,中国石油海南区域总部基地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共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北地块地上6层,建筑总高29. 95米,南地块地上8层,建筑总高39.95米,两个地块通过三层室内跨街连廊连接。目前,该项目建设处于精装修阶段,预计2025年12月底完工。

来源:自贸江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