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半导体产业再遭封锁限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3:18 2

摘要: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撤销三星、SK海力士和英特尔在中国的VEU授权,这一政策将在120天后正式生效,再一次挑起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封锁。

美国又对我们的半导体产业出手了。

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撤销三星、SK海力士和英特尔在中国的VEU授权,这一政策将在120天后正式生效,再一次挑起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封锁。

简单解释一下VEU。

VEU的全称是经验证的最终用户,这其实是一项美国商务部所设计的出口管理制度。我们可以把VEU理解成是一个白名单制度,一家企业如果能够进入到这个白名单,美国政府就认定,这家企业的信用良好,风险低,那么就可以简化对它的出口流程。当这家企业从美国进口指定的受管制产品时,比如说关键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就可以免除逐笔申请出口许可证的繁琐程序,进而大大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并降低了运营成本。

对于三星、SK海力士和英特尔这样在中国拥有大规模生产基地的巨头而言,VEU授权是其维持在华工厂稳定生产和产能扩张的重要保障,该制度的撤销意味着它们未来的每一笔相关交易都需要重新申请单独的出口许可证,这将严重影响业务的运转效率。

美国撤销VEU授权的决定,在短期内,会让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相当难受。

三星在西安的工厂,是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生产基地之一,占据了全球产能的15%;而SK海力士在无锡的工厂,则贡献了全球DRAM总产量的12%。假如这两大巨头的生产因半导体设备进口受阻而出现波动,将会直接冲击全球存储芯片的供应,很可能会重演2021年芯片价格暴涨的情景,这将对智能手机、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众多下游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此外,这三家外资企业的在华工厂,也将面临产能冻结、客户转移以及供应链再分配等诸多问题。

然而,在历史上,以国家意志强行对抗市场规律的尝试终将不可持续。从长期来看,美国的这种遏制策略,只会人为创造出大片的空白市场份额,等着中国半导体厂商去占领。

在存储芯片这一领域,中国厂商虽然与三星、SK海力士等巨头还有明显差距,但实力其实已经不弱了,在个别领域还有突破性进展。比如说在NAND领域,长江存储是全球第一家突破232层堆叠3D NAND的厂商,目前已经占据了约10%的全球市场份额;而在DRAM领域,长鑫存储成功实现了18.5nm工艺的DRAM芯片量产,预计2025年末可以占据全球16%的市场。

而在半导体设备与材料领域,专注于沉积和蚀刻设备的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等厂商正加速替代外国设备。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数据,2024年,中国半导体设备的整体国产化率约为14%,到2025年可以达到18%以上。虽然这个数据目前看起来不算特别突出,但是我们要知道,国产设备的普及率高不高,一方面看技术实力和量产工艺,另一面要看是否存在市场空间。客户都被别人抢走了,就算你技术再强也会无人问津。而美国可好,用一条公告就把半导体设备的市场给让出来了,对于国产设备厂商来说,这可以算得上是天降富贵了。

从产业格局来看,半导体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各国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格局,这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绝不是一纸公告就能改变的。单是SK海力士无锡工厂一家,2024年在华销售额就达到了约280亿元,美国的出口管制只要发挥一点点效果,对于三星这些厂家来说,分分钟就是几十上百亿的损失。

著名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就曾预测过,假如中美技术完全脱钩,美国的半导体企业至少将损失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37%的营收,并可能导致1.5万至4万个高技术岗位的消失。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压力下正展现出惊人的韧性,而大洋彼岸的每一张禁令,对于国产厂家来说都是一次机遇。事实一再证明,建国同志这一名号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来源:RexLiu深度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