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提要:当前,中美两国围绕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激烈竞争,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塑造国际太空秩序。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太空秩序,以保障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和平开发;而美国则倾向于基于自身规则构建秩序,并与盟友合作,以巩固其战略优势和保护商业
主编:孙有中
# 本期目录
●●
# 本期摘要
国际政治
中美构建国际太空秩序的博弈
何奇松 王彦博
内容提要:当前,中美两国围绕国际太空治理体系的构建展开了激烈竞争,核心争议在于如何塑造国际太空秩序。中国主张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基于国际法的太空秩序,以保障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与和平开发;而美国则倾向于基于自身规则构建秩序,并与盟友合作,以巩固其战略优势和保护商业利益。这场竞争反映了两国在新兴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之争。中美两国均凭借各自的太空能力影响规则制定,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则推行所谓“负责任行为”准则以规范太空活动。两国的不同主张给国际太空治理框架的统一带来挑战。中国的战略聚焦法律机制,提出限制太空军备竞赛并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议,而美国则优先推行自愿指南与限制特定太空武器,并通过盟友扩大其标准的影响力。中美太空竞争将深刻影响全球太空安全架构、技术合作模式和资源分配机制,或导致“两种秩序对立并存”“美国单方主导”或“中美规则融合共存”三种秩序形态。随着全球权力格局的变化,中美若能在联合国框架内达成共识并建立具体约束力的国际太空治理机制,将有助于确保太空秩序的长期稳定,减少不确定性。
关键词:中美大国竞争;国际太空秩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基于国际法的国际秩序
美国战略界关于“自由国际秩序”的讨论及其政策导向
阮建平 秦子宁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力量消长的持续和西方内部矛盾的上升,美国战略界对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性质、危机及对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现实派认为“自由国际秩序”源自美国的主导力量,其危机源自国际力量对比的逆转。据此,现实派主张根据实力变化调整国际制度和地缘结构,扩展美国的联盟网络以制衡对手。自由派认为“自由国际秩序”源自自由价值,其危机源自外部修正主义大国和内部民粹主义的双重挑战,主张对内重振民主,压制民粹主义思潮,对外深化民主国家同盟,遏制修正主义国家。尽管存在各种争论,但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秩序,两派在重点大国战略竞争、重拾阵营对抗、重振国内基础的政策导向上殊途同归。在很大程度上说,美国战略界对“自由国际秩序”的讨论体现了美国对继续推行自由国际主义外交政策意愿和能力的下降。特朗普的回归不仅冲击国际秩序的开放合作,还会加剧国际秩序中单极与多极的斗争,但与此同时更增加了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迫切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美国战略界;“自由国际秩序”;现实派;自由派;战略竞争
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发展战略及其影响
孙成昊 张彦赧
内容提要:自2019年以来,北约着力制定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旨在将技术实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保障北约盟友在新兴技术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绝对领先地位,从而形成面向潜在对手的战略发展和遏制能力。该战略实施后,北约一方面不断拓宽其新兴颠覆性技术领域,目前已从8项增至10项;另一方面则重视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应用和协同增效。在落地过程中,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强调联合政府、企业和学界三方合作,打造制度化的融资机制,以助力军民两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集团政治的视角下,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体现了国际秩序中身份政治的构建,通过共享的价值观区分盟体和对手,深化巩固美国主导的国际安全秩序。然而,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的发展也受到一系列限制,例如技术研发与应用面临挑战、供应链缺乏完整性、盟友间互操作性有待提升以及同盟内部观念存在分歧等。从长期影响看,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战略将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未来战争形态及行动规范,并进一步重构全球技术供应链布局。此外,该战略也将引发新一轮军事竞赛,对各国政策标准和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北约;新兴颠覆性技术;军事应用;美欧同盟
国际政治
竞争性区域主义视角下的日本中东欧区域战略
高梓菁
内容提要:竞争性区域主义是竞争性多边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多表现为民族国家,特别是大国主导下,以区域制度为载体,在关键区域开展战略竞争的基本态势。自古以来围绕中东欧地区的大国博弈异常激烈,冷战后日本也是该地区重要的域外利益相关者。日本的中东欧竞争性区域主义有着自身特色,即以配合欧美、对抗中俄为目标,展现出“权力平衡”“制度制衡”“规范竞争”多种内在逻辑的综合应用。维谢格拉德集团是中东欧地区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活力的次区域合作组织,也是日本在中东欧地区重点关注的对象。从竞争性区域主义视角出发,聚焦日本对该集团次区域战略的历史演变,可加深对日本中东欧竞争性区域主义特征的理解。具体来看,在冷战后的地区秩序转型期、21初期日本与该集团的新机制搭建期、“自由与繁荣之弧”地缘政治构想的战略推进期,以及中日力量逆转后的日本国际区域战略调整期四个阶段,日本竞争性区域主义的三大逻辑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近年来,特别是伴随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中东欧地缘政治加速动荡。日本的中东欧区域战略逐渐呈现出区域合作议题政治化、牵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明显化、意识形态与理念竞争白热化的新特征。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竞争性区域主义;日本中东欧区域战略;中日关系
区域国别
战后美国地区研究的发展和兴替——以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为例
任晓
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地区研究经历了一个繁荣发展和制度化的演变过程。本文试图以小见大,通过剖析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的历史进程反映和揭示战后美国地区研究的发展和兴替,亦为当前中国兴起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借鉴。战后美国地区研究的兴替是与时代机运和历史条件息息相关的。战后尤其是1958年《国防教育法》生效后,美国联邦政府的相关举措和私人基金会的慷慨捐资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量,促使地区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地区研究的发展状况与领军人物的眼光、水平、能力之间也存在直接关系。资金保障则始终是地区研究的生命线。此外,美国的地区研究还受到国内政治的深刻影响。伯克利东亚研究的历史是战后美国地区研究发展演进的一个缩影。近些年来,中美关系的巨变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对华负面认知泛化和强化,本不应该政治化的学术研究不同程度地政治化了。这一政治氛围,正在对包括中国研究在内的美国地区研究产生十分微妙而深入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国别研究;地区研究;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美关系
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与中东欧研究的进路
高歌
内容提要:当前,有关如何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区域国别学的讨论方兴未艾。尽管中东欧研究由来已久,但如何在区域国别学框架内规范和推进中东欧研究则是国内学界遇到的新课题。区域国别学院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为基础,又与上述传统学科有所不同,多重属性是其主要特征。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集中体现在研究视角与立场上的他者、我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对象上的国别、次区域与区域,研究内容上的特殊性、普遍性与综合性以及学科性质上的多学科、跨学科与交叉学科。中东欧研究作为区域国别学的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区域国别学的多重属性,又因多重属性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进路:从他者视角理解中东欧,从我者立场认识中东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中东欧;重视对区域和次区域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国别、次区域和区域研究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加强凸显中东欧特性的特殊性研究、寻求一般规律和理论创新的普遍性研究和体现全面性、整体性的综合性研究;在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各学科的有机融合和交叉学科的形成。
关键词:区域国别学;中东欧研究;交叉学科;人类命运共同体
“田野调查+”:论区域国别学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朱文珊 吴 浩
内容提要:随着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其研究方法体系逐步细化。研究者深入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成为区域国别学核心研究方法之一。田野调查法起源于人类学,随着学科发展与社会变迁,逐渐“外溢”到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田野调查法由参与观察、访谈、深描、谱系图等构成,具有在场性、整体性、比较性等特征,可以提供研究对象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经验与第一手资料,能够满足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需求。基于学科设置与研究目标的不同,区域国别学应在参考人类学田野调查法的基础上,采取更为宏观的研究视角,形成多学科、跨学科的“田野调查+”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法为核心方法,结合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方法,可以使研究者获得本土经验,基于“国情”“区情”提出具体问题,收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全面深刻地理解区域国别场域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田野调查+”作为结合理论与实践、打通跨学科道路的区域国别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区域国别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拉美印第安人选举政治参与及其影响
邵禹铭 李紫莹
内容提要:拉美印第安人自殖民时期以来长期受到制度性排斥。自20世纪后半叶起,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政治机会结构改善和法律进步的影响,拉美印第安人逐渐将参与选举政治作为行使政治权利、提升政治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他们根据自身实力与参选动机灵活地选择竞选方式,除了依托传统政党等现有平台,还建立族群政党,缔结选举联盟,或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其竞选纲领也经历了由农民诉求向族群诉求、由物质资源向抽象权利、由着眼自身到兼容并包、由专注国内到放眼世界的转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印第安人业已成为拉美多国不可小觑的选举政治力量,其选举参与不仅推动了民主深化、社会融入和区域合作,还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他们同样面临制度设计、外界干预和自身缺陷等带来的困境。如何持续加强族群政党及其代表参与公共决策的能力,推动拉美政治生活向更加包容多元的方向深入发展,始终是摆在拉美各国政府和印第安族群政党面前的任务。
关键词:拉丁美洲;印第安人;选举;族群政党
期刊介绍
本刊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举凡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国外交、世界经济、国别与区域研究等方面的稿件,一概欢迎。
期刊在线阅读
1. 在期刊官网下载阅读本刊:
2. 在CNKI下载阅读本刊:
https://navi.cnki.net/knavi/detail?p=_avrMnAHZk2CR5qgMr1MNYheIJCgwGAjWfhDV3vHCU_d3ODyhSDBvJtLTulkbO3ojJviUas_iqBz3glYiJiHE8M7wkoNqaQOJj5dhaFfQO_MEJ82mvgAzQ==&uniplatform=NZKPT期刊订阅方式
中国邮政订阅:
邮发代码:82-998
国内统一刊号:CN11-3959/D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1755
1、各地邮局期刊征订处
2、订阅拨打中国邮政官方电话11185订阅
刊讯 |《国际论坛》2025年第1期目录及提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刊讯 |《国际论坛》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人文社科多语种国际出版平台官网:www.hssonline.cn
欢迎分享与转发
来源:国政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