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法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法治惠民实事工作争先创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镇江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法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推动法治惠民实事工作争先创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以高质量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是坚持高位统筹协调,做到“一盘棋”整体布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上专题听取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工作情况汇报。连续六年将法治惠民实事工作纳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和市委依法治市办工作计划。治市办定期召集项目实施单位座谈交流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难点堵点,督促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汇编交流、项目互评、集中展评等方式,引导各地各单位对标找差、比学赶超、提质增效。坚持推动项目“清单式”管理、“标准化”推进、“一条龙”服务;对于结项时未达预期、群众评价不高的项目不予结项并书面通报实施单位,在综合考核中酌情减分。依托镇江日报、官方微信、官方抖音号等平台加强典型项目宣传推广,不断提升法治惠民实事工作知晓率、参与度。
另一方面是坚持精准把脉施策,做到“症结点”药到病除。始终坚持实事项目必须立足关键领域、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需求,将项目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作项目立项重要依据和项目结项评判标准,有效解决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农业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法律服务、生物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治难题。2024年,该市涌现的一批典型项目中,有的是深化机制创新,一体推进检护民企、检护国企、检护外企、检护金融;有的是在高校食堂推广建设食品安全“即诉即办”小屋,探索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校内解决校内闭环新实践;有的是构建法税协作机制,简化容缺办理流程,有效解决当事人“来回跑”“重复跑”“多次跑”等问题。这些项目均解决了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收获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020年以来,全市共征集法治惠民实事项目432件,其中,组织实施256件,通报典型(优秀)项目127件。通过实施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惠民惠企举措,进一步厚实法治根基、浓厚法治氛围,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和优化社会治理作出积极贡献。郑法轩
本文来自【新华法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