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一沤寄余生——郑逸梅藏札中的潘景郑及其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4:26 2

摘要:2025年是郑逸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刚在上海书展面市的《郑逸梅日记》,应该就是为了纪念补这位著名的“补白大王”。十年前,中华书局出版《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是为了纪念他的一百二十岁诞辰,《郑逸梅友朋尺牍·郑逸梅家藏尺牍》的出版,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不过有点

2025年是郑逸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刚在上海书展面市的《郑逸梅日记》,应该就是为了纪念补这位著名的“补白大王”。十年前,中华书局出版《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是为了纪念他的一百二十岁诞辰,《郑逸梅友朋尺牍·郑逸梅家藏尺牍》的出版,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不过有点可惜,《郑逸梅友朋尺牍·郑逸梅家藏尺牍》的编校似乎不及前者严谨,留有些小瑕疵。如对上款的考定,《家藏尺牍》中吴大澂一通上款“铜井”,编者将之误定为莫友芝侄子莫棠(1865-1929),实际上是苏州人顾肇熙(1841-1910)。吴大澂致顾肇熙的书札一批,民国间从顾氏家中散出,由苏州集宝斋孙伯渊购得,恰好顾廷龙先生编《吴愙斋先生年谱》时搜集吴氏资料,见到这批书札,因要价过高没买,向孙伯渊商借回家,临摹了一套。这套摹本原用环形针别着,十几年前我在复旦见到时,回形针已经生锈脱落,于是请古籍部的黄正仪老师用线钉好。顾廷龙先生遗留的这批资料,后由顾诵芬院士捐存上海图书馆。吴大澂的原札一度流出境外,前些年现身日本拍场,而今部分已流回国内。到底是秀才送纸,还是为了其他?读完陈巨来这份长信,实在毋庸多作解读,盖其得意之情,跃然纸上,竟有溢出纸外之势了!未及两年,陈巨来病逝,1984年2月20日潘景郑函询郑逸梅:“巨来遽赴道山,不知何病?”并表示:“卌年故旧,骤隔天人,为之怆然。率成《鹧鸪天》一首,并函左高代办花圈,聊申私悃。惟晚最怕到龙华,实觉这种场合令人恻怛耳。因不能去参加追悼会,有负故人矣。”(404页)回顾前尘,日本之游,或许真是陈巨来生前最得意的一次经历吧!

来源:傲雪国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