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皮肤长这5个东西,提醒你可能感染艾滋,快去医院检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9 18:36 2

摘要:因为身体其实很早就开始发出求救信号,只不过大多数人把它们当成“上火”“熬夜”“缺维生素”一笔带过。尤其是艾滋病毒感染这种事,它不会敲锣打鼓地告诉你“我来了”。但有些征兆,它真藏不住。

在医院门诊,有时候医生不需要抽血化验,只是扫一眼病人的脸、嘴巴或者皮肤,就已经警觉起来了。

因为身体其实很早就开始发出求救信号,只不过大多数人把它们当成“上火”“熬夜”“缺维生素”一笔带过。尤其是艾滋病毒感染这种事,它不会敲锣打鼓地告诉你“我来了”。但有些征兆,它真藏不住。

尤其是口腔和皮肤这两个地方,一旦莫名其妙地长出一些怪东西,别再拖了,真不是小毛病。有些表现,说白了,和艾滋病有关,拖延只会让局势变得更糟。

下面说的这五种情况,不是吓人,也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

很多人嘴里长了白斑,第一反应是:是不是吃辣了?或者牙刷太硬?但如果这个白斑不是擦一擦就能掉的那种,而是牢牢贴在舌头或颊黏膜上,怎么也清不掉,甚至越长越大,那就得当回事了。

这种叫“毛状白斑”的东西,跟普通的口腔溃疡不一样,它往往是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打击后才冒出来的。它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EB病毒的家伙,平时它可能就潜伏在身体某个角落,但当免疫力跌到谷底,它就跳出来作妖。

研究发现,HIV感染者中有相当比例都出现过毛状白斑。这不是说嘴巴白了就是艾滋病,只是说,这种白斑,跟免疫力低下关系大。而HIV恰恰是最会摧毁免疫的病毒之一。

一个健康人,身体能压住这些潜伏病毒;但一旦HIV入侵,白细胞被杀得七零八落,“压不住火”,这些病原体就趁虚而入。

有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嘴里反复长白斑,以为是口腔炎,涂了几个月药都不好,后来去大医院一查,发现自己早在一年前就感染了HIV。他那句“我以为只是上火”,听得医生都沉默了

很多人没听过“卡波西肉瘤”这四个字,但其实它是HIV感染者最典型、也最危险的皮肤表现之一。

它看起来像是皮肤上突然冒出几个紫红、暗黑色的结节,有的软,有的硬,不痛也不痒,但数量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广,脸上、腿上、嘴里都有可能冒出来。

这种瘤子,其实是血管长出来的肿瘤,背后同样是免疫系统崩盘后的连锁反应。卡波西肉瘤的元凶,是HHV-8病毒,它平时也挺安分的,但一旦身体免疫力低到一定程度,立马猖狂扩散,造成血管异常增殖,形成瘤样病灶。

有个数据统计显示,在HIV感染者中,卡波西肉瘤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数十倍。这些结节不是普通的痘痘或者皮疹,自己不会消,也擦不掉,甚至会合并出血、感染,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呼吸和吞咽。

有些患者以为是皮肤病,拖了半年都没去看,结果皮肤病没好,HIV已经发展到艾滋病阶段了

口腔溃疡几乎所有人都得过,熬夜、吃辣、压力大都会诱发。但如果反反复复,一个月三四次,甚至好没

几天又来一轮,舌头发麻,嘴巴干到说话困难,连吃饭都痛苦,那真不是普通溃疡那么简单

HIV感染后,很多人会经历一种慢性口腔炎,表现就是反复溃疡,伴随干燥、异味、黏膜灼热感。这种情况背后其实是黏膜免疫受损,白细胞数量减少,导致口腔内的菌群失衡,病原体趁机作乱。

尤其是那些从来不怎么得口腔溃疡的人,突然开始高频率复发,就要警惕了。有些患者甚至在牙龈、上颚、舌下都同时出现多个溃疡点,吃饭根本没法正常咀嚼。

临床经验显示,HIV感染初期常常以“慢性口腔症状”起病,但因为症状太像普通疾病,误诊率非常高。很多人吃了半年抗生素、消炎药,结果一点不见效。

其实医生早就提醒过:如果口腔问题持续超过一个月,且多种治疗效果都不明显,一定要考虑免疫相关疾病的可能

带状疱疹这几年挺常见,尤其是中老年人,或者熬夜加班的年轻人也会得。但要注意,如果一个人频繁出现水泡、疱疹,尤其是在脸上、嘴唇周围、甚至眼睛周围长出一串串小泡泡,而且反复发作,怎么治都不好,那背后的问题可能比你想象得严重。

HIV感染者因为免疫系统抵抗力下降,疱疹病毒容易复发,而且发作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恢复更慢。普通人可能几天就好,而他们可能要拖上几个星期,甚至并发细菌感染。

有研究表明,HIV感染者的带状疱疹发病率是普通人的5~15倍,而且发病年龄更早,很多刚20出头的年轻人就频繁中招。

疱疹病毒在免疫低下时可能侵入中枢神经,导致脑膜炎、视神经炎等严重后果。有些患者甚至因为脸部神经受损,出现面瘫、视力模糊等并发症。

如果只是偶发一次,可以观察;但如果是一年几次、水泡范围大、恢复慢,那就别再拖了。早点查个HIV抗体,排除最坏的可能,总比一直瞎猜要强

很多人皮肤干,尤其换季的时候,一挠一层白屑,以为是气候干燥或者洗澡太勤。但要注意,如果皮肤莫名其妙地开始瘙痒,而且是全身性的,伴随大片脱屑、鳞状皮疹,甚至有渗液、结痂,就别再当成皮肤干燥了

HIV感染者常见一种皮肤表现,叫“脂溢性皮炎样改变”,表现就是皮肤红、干、痒,还爱反复。原因是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微生物趁虚而入,诱发慢性炎症。

表面上看像是湿疹、银屑病、特应性皮炎,但用了药效果不明显,甚至越治越严重。这种时候,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做一个免疫功能检查,必要时加入HIV检测。

有些年轻女性患者,因为怕麻烦,一直用激素药膏压着,结果越压越糟,最后皮肤变薄、色素沉着,连穿衣服都不舒服。她们万万没想到,这背后竟然是HIV感染在作祟

根据临床统计,HIV感染者中约有30%以上会出现皮肤类免疫反应问题,早期就是以“皮肤干、痒、红”为主,极易被忽视。

下表为HIV感染者中常见的口腔与皮肤症状比例统计: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炜,刘慧芳.HIV感染者皮肤和口腔表现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0,49(3):180-184.

[2]张红梅,李晓峰.卡波西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6):290-295.

[3]国家疾控局艾滋病防控中心.中国HIV感染者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