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以来,云安区都杨镇的文体公园成为了篮球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夜幕降临,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迎来了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第三届“村BA”篮球赛的盛况。经过43天的激烈角逐,白石镇东圳村委队最终脱颖而出,成功问鼎冠军。这场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篮球迷的关注,总观赛人
7月以来,云安区都杨镇的文体公园成为了篮球爱好者的乐园。随着夜幕降临,这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迎来了云安区“百千万工程”第三届“村BA”篮球赛的盛况。经过43天的激烈角逐,白石镇东圳村委队最终脱颖而出,成功问鼎冠军。这场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篮球迷的关注,总观赛人次更是超过了2000万,成为云安区乡村体育的一次盛会。它不仅展现了球员们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更成为云安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生动写照。
志愿红守护赛事热,多元协作凝合力
与往届相比,本届“村BA”的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参与更为广泛。广东药科大学、华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返乡大学生们活跃在赛事的各个角落,从入场引导、看台秩序维护到趣味投篮活动协助,他们忙碌的身影成为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蓝天救援队坚守一线,为赛事提供应急医疗及安全保障。现场的志愿服务队则承担起接待咨询与后勤服务,与环卫人员携手作战,确保赛场环境整洁有序。即使在深夜,场地依然井然有序、干净如初。
文明新风融入细节,政策宣讲深入人心
赛场内外,志愿服务悄然播撒着文明的种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利用中场休息时间协助开展趣味投篮活动,巧妙地将诚信、友善等主流价值观融入其中。蓝天救援队不仅应急处突,还向观众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互救能力。本地志愿者则用乡音亲切讲解“百千万工程”政策与赛事规则,搭建起政策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环卫工人们以及都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传递“垃圾不落地”的环保理念,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观赛更守则,乡风更清朗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以及《“村BA”篮球赛文明观赛倡议书》的广泛宣传下,群众观赛行为愈发文明。助威不乱序、热闹不失礼成为观赛的新风尚。不少村民赛后主动协助整理看台,孩子们也自觉将空水瓶投入分类垃圾桶。一位前来观赛的六合村村民感慨道:“看到那么多年轻人、大学生志愿者都来为大家服务,我们也更愿意一起维护这份美好。”赛事不仅凝聚了乡情,更唤醒了村民共建家园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百千万工程”借赛落地,志愿团队担当扩音器
志愿者们通过短视频、现场讲解、“聊家常”等多种形式,让“百千万工程”这一政策不再只是墙上的标语,而是成为可知可感的家乡变化。大学生们用镜头记录村镇新貌,救援队员在执勤间隙分享身边故事,社区志愿者则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解惠农政策。这种“群众在哪里,宣讲就到哪里”的灵活传播方式,让党的政策真正“声”入人心。
“志愿+体育”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志愿者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村BA”人气和乡村“夜经济”的推动者。他们的暖心服务和亲切形象极大提升了赛事体验,也带动了周边夜市的繁荣。据统计,赛事期间周边夜市增收超800万元。志愿团队已成为云安文旅形象的一张闪亮名片。这种“志愿+体育”的融合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而深厚的人文动力。
奖杯颁出的时刻,掌声不仅属于球员,更属于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云安“村BA”的成功举办,是“干群同心、志愿同行”结出的硕果。它生动诠释了一场赛事如何借助多元社会力量,将文明实践做细做实,同步提升乡风文明、政策传播与经济活力,真正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记者】柯如茵
【通讯员】黄天康
【编辑】秦诗慧 刘嘉怡 王雨辰 区云波
来源:云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