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你是产品经理还是项目经理(以下简称PM),需求分析都是你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你不仅需要收集并整理来自不同部门或客户的需求,还要通过精确的分析,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
不管你是产品经理还是项目经理(以下简称PM),需求分析都是你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你不仅需要收集并整理来自不同部门或客户的需求,还要通过精确的分析,将这些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需求,有些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转化为开发任务,但实际上它们往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业务问题。今天,小艾老师就来跟大家聊聊需求分析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套路或误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01
需求方给出 “半成品解决方案”,直接照做吗?
作为PM,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求方(例如业务部门或客户)直接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通常看起来很有道理,并且可以迅速落地,比如:
“产品列表页要增加一个筛选框,可以按颜色、价格范围进行过滤。”“在支付页面加一个显示优惠信息的模块,提升用户购买欲望。”“后台管理系统需要增加订单搜索功能,支持多条件检索。”这些需求看似简单明了,可以直接转化为开发任务。但作为PM,真正的挑战在于:你是否在需求背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业务痛点?这些需求是否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或业务的核心问题?
建议:当你拿到需求方基于自身经验形成的 “半成品解决方案”(需求) 时,千万别直接琢磨 “怎么做”,而是要先弄明白 “为什么做”。
举个例子:订单筛选功能
假设一个电商平台的运营团队提出需求:“需要在商品列表页增加筛选框,支持颜色、价格等条件过滤。”这个需求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筛选框确实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如果你深入思考,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筛选框本身,而是在于平台上商品信息不完整或不一致,导致用户无法有效筛选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直接加一个筛选框,只是在掩盖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核心痛点。
应该如何应对?
挖掘背后的核心问题:作为PM,面对需求时,要有足够的敏锐度,深入了解需求背后的动机。例如,用户为什么需要筛选框?他们真的能通过现有的商品信息找到想要的产品吗?如果不能,问题可能出在商品信息的维护或分类上,而不仅仅是筛选框的设计。避免盲目跟风:不要被“解决方案”的表象迷惑。与需求方深入沟通,确保你理解需求背后的业务需求,而不仅仅是执行他们提供的方案。02
你所理解的需求是否已偏离最初需求?
原始需求→用户认知:从心理学层面,人的精神含本我 / 自我 / 超我三个层面,需求源于本我,受自我 / 超我影响,用户对自己需求的认知本身就有可能出现偏差。用户认知→用户表述:即便用户深知自身需求根源,也未必能够如实表述,其想让他人了解的需求,很可能并不是他的真实需求。用户表述→PM 理解:即使用户的表述没有问题,PM 就能完全理解吗?这个过程也会出现偏差。需求分析的过程就像是一个漏斗,从最初模糊的需求逐渐被过滤成清晰、可执行的产品方案。漏斗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导致信息的损失和扭曲,尤其是在沟通过程中,需求常常会经历层层过滤,导致最终表达的内容并不完全反映业务的真实需求。这也是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大量的“需求是A,设计是B,最后的产品却是C”的怪事发生了。
建议:在需求沟通时,应尽量引导用户说出内心单纯原始的想法,别讨论方案和细节,不然容易把自己和用户都带偏。
举个例子:电商平台的支付流程优化
假设你作为PM接到一个需求:“优化支付流程,提升转化率。”这个需求非常模糊,需要进一步澄清。在与你的团队(包括市场、设计、开发和客户支持)沟通后,你逐渐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不是支付流程的步骤,而是用户在选择支付方式时的犹豫不决,导致转化率低下。
经过进一步分析,你发现主要的痛点是支付方式不清晰,用户不清楚哪些支付方式适合自己,哪些有优惠。因此,优化支付流程的需求实际上应该聚焦于清晰展示支付方式及优惠信息,而非单纯的流程优化。
应该如何应对?
避免直接接受表面需求:作为PM,在接到需求时,要始终怀疑需求背后是否有更深的动机。不要立即开始思考如何解决,先问自己“为什么”。通过多轮沟通明晰需求:需求方提供的需求往往带有偏差,PM需要通过与团队的沟通,反复提问,逐渐理清需求的真正核心。例如,优化支付流程的需求,最终可能转化为“清晰展示支付方式及优惠信息”这一更具针对性的需求。03
那些看似合理的需求真的是需求吗?
伪需求常常是指那些看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无法为业务带来实质性改变的需求。在需求分析过程中,PM需要能够识别出这些伪需求,并引导需求方重新审视其需求的本质。
建议:伪需求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用户没有准确表达需求,或PM没有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事实上,需求并没有对错之分,在碰到疑似伪需求时,我们应当深入挖掘背后的“痛点”。
举个例子:社交媒体分享功能
假设你的团队收到一个需求:“我们希望在APP中增加一个社交媒体分享按钮,让用户能够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
表面看,这个需求似乎没有任何问题,社交分享功能可能会提升用户活跃度,增加产品曝光。但如果深入分析,你会发现,社交分享按钮可能不会对用户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如果用户没有足够的动机去分享你的产品,或者分享内容本身没有足够的吸引力。那么,直接增加社交分享按钮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流行功能”,而没有真正解决核心的业务目标。
应该如何应对?
识别伪需求的本质:PM在面对看似合理的需求时,要时刻警觉,审视该需求是否能带来实际的业务价值。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市场趋势以及业务目标,评估该需求是否真正符合公司战略。挑战传统假设:如果需求方提出的需求似乎过于“流行”,比如“加社交分享按钮”,你可以反问自己:“这个功能真的是业务的核心需求吗?我们是否能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标?”04
需求分析中的全局视角:从细节到大局
作为PM,在分析需求时,我们不仅要关心单个需求的实施,还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每个需求如何与公司的整体战略、产品目标以及用户需求相契合。需求分析不仅是局部的、单一的任务,而是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工作。
举个例子:产品迭代中的需求优先级
在产品迭代过程中,PM需要处理大量来自不同部门的需求。有时,需求的优先级不明显,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判断哪些需求最为紧急,哪些可以推迟?这是PM必须面对的难题。
假设你的产品在早期版本中有一个注册功能,用户反馈注册过程冗长繁琐。运营团队提议增加一个社交账号快捷登录的功能,以简化注册流程。而市场团队则希望增加一个推广活动页面,来增加用户注册量。此时,PM需要权衡这两个需求的优先级,并判断哪个更符合当前产品的核心目标。
应该如何应对?
关注业务目标:需求的优先级应基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当前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判断。PM需要评估每个需求对业务的影响,并与团队共同做出优先级排序。与跨部门协作:PM在做决策时,不仅要与内部团队(如技术、设计、运营等)沟通,还要与高层管理团队保持一致,确保每个需求与公司的大局目标一致。以上几种BA需求分析过程中常见的“套路/误区”,你们遇到过几个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想要了解和学习更多BA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建议参加CBAP业务分析师认证培训(基于BABOK知识体系)。
CBAP 在艾威长期有开课,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咨询!!
来源:庭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