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深圳科技馆(新馆)建造之初就举办了一场国际建筑竞赛,吸引 74 家机构参与,最后由5家设计单位入围,MAD建筑事务所就在其中!那么马工所带领的MAD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是啥样的呢?会比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更惊艳吗?我们一起看看!
深圳科技馆(新馆)开放也有好一段时间了,这个知名地标由扎哈事务所设计!不过你可知道深圳科技馆差点就用了马岩松的设计方案?
在深圳科技馆(新馆)建造之初就举办了一场国际建筑竞赛,吸引 74 家机构参与,最后由5家设计单位入围,MAD建筑事务所就在其中!那么马工所带领的MAD设计团队的设计方案是啥样的呢?会比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更惊艳吗?我们一起看看!
MAD的方案为“麦田飞船・励飞云天”,以 自然中的科技方舟为核心,建筑形态与环境高度融合。方案由多个光滑的椭圆体 “船体” 组成,围绕中央圆形中庭呈放射状布局,远观如散落在田野上的 UFO。建筑底部大面积架空,让公园绿地和水系从下方自然穿过,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边界;屋顶覆盖着起伏的草地,模拟麦田波浪肌理,部分区域还设有圆形草坪活动区,行人可沿缓坡走上屋顶,形成 “建筑即地景” 的效果。
立面采用深灰色金属表皮,搭配大尺度弧形玻璃开窗,在不同光线照射下呈现出柔和的反光,既具未来感又不失温暖。中央中庭贯穿建筑上下,内部回游动线串联起 “创空间”“智空间” 等功能区,展廊与观景平台交替出现,参观者在不同楼层都能看到窗外的田园与城市景观。
建筑周边环绕着蜿蜒的水道和大片黄绿色的草地,地铁 6 号线翠湖站的银色椭圆站房与之相邻,背景是光明区的山脉与现代高楼,形成自然与都市的对话。
到了晚上,建筑的玻璃幕墙和屋顶灯带亮起,中庭如发光的 “麦田怪圈”,底部架空层的暖光透出,让建筑在夜色中如同悬浮的灯笼,既保持科技感又传递出亲近自然的温度。
整体设计通过有机形态、大量绿化和通透空间,将科技馆从冰冷的未来符号转变为生长在土地上的记忆容器,呼应了马岩松 “回归自然,科创未来” 的理念。
整体你觉得马岩松设计的方案好,还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且落地的深圳科技馆方案好呢?欢迎留言评论区!
来源:绿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