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 云安3000亩镇安咖啡种出“粤式风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4:47 4

摘要:职场人的“充电宝”,早八人的“醒神水”,在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就能寻到。在镇安镇民强村,连片的咖啡树顺着缓坡铺开,农户王伯正忙着照料挂果的植株。“以前都没见过咖啡树,现在自家房前屋后都种,一年能多挣一万多块。”

职场人的“充电宝”,早八人的“醒神水”,在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就能寻到。在镇安镇民强村,连片的咖啡树顺着缓坡铺开,农户王伯正忙着照料挂果的植株。“以前都没见过咖啡树,现在自家房前屋后都种,一年能多挣一万多块。”

从2007年试点种植到如今3000亩规模,从“广东种不出咖啡”的质疑到“粤味咖啡”声名鹊起,镇安镇依托独特气候禀赋与“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小众的咖啡产业,打造成特色标杆,更在广东咖啡产业版图中,闯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低海拔里种出“粤味咖啡”

“咖啡不是热带作物吗?镇安怎么能种?”这是“咖啡姐”梁玉华最初推广咖啡时听到最多的疑问。这位产业的“拓荒者”早在2007年就在镇安试种咖啡,“当时没人信镇安的气候能种出优质咖啡。”

但镇安偏偏成了咖啡生长的“温床”。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且集中在咖啡生长季;300~500米的海拔,白天充足光照能保障光合作用,夜晚低温则利于养分积累。“一方水土养一方咖啡,我们的咖啡酸度更低、甜感更突出,还自带淡淡的奶香味。”梁玉华解释,这份“粤味”让镇安咖啡成了初饮者的“友好选择”。

如今,镇安咖啡以卡蒂姆品种为主,全镇3000亩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民强、民乐、西安等村,年产量约285吨。咖啡树不仅种在山间,还出现在农户的庭院里——“房前屋后种几株,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卖钱,这也是一种‘庭院经济’。”梁玉华说,全镇200余户种植户中,不少都采用这种模式。

“合作社+农户”激活乡村动能

梁玉华的合作社是镇安咖啡产业核心纽带,也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枢纽。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方式带动农户。“农户不用担风险,我们提供种苗、肥料,还定期请专家培训。”梁玉华介绍,合作社每年邀请省农科院、高校专家开展培训,内容从病虫害防治到鲜果采摘标准,年均培训超500人次。

为了让农户放心,合作社给出了鲜果每斤5元的收购价,比当地其他水果的收购价高出许多。“一亩咖啡丰产期收获差不多有1万元,比普通农作物高不少。”镇农业农村和林业水利办公室主任吴早说。目前参与种植的农户年均增收约1.2万元,部分种植大户年收入超10万元。

这种模式既让农户受益,也破解了合作社的规模难题。“我自己的基地现在只有400亩,剩下两千多亩均由农户种植。”梁玉华说,分散种植、集中加工的方式,既降低管理成本,又扩大产业规模。

从“鲜果”到“文旅”价值升级

在镇安镇的咖啡加工厂里,机器正在调试中。“以前我们只卖鲜果或初加工的咖啡豆,现在要自己做品牌。”梁玉华介绍,从咖啡鲜果到一杯咖啡,要经过去皮、发酵、烘焙、研磨、烹制五道工序,而加工环节的附加值比鲜果高出许多。

目前,镇安咖啡已推出“云力斯塔”品牌,涵盖挂耳咖啡与包装咖啡豆,现阶段以私域销售为主,即将通过供销社及电商平台正式上市。“很多人好奇‘广东咖啡’的味道,尝过都会复购。”梁玉华说。

产业链还在向文旅延伸。在合作社基地,木屋咖啡体验馆已初具雏形,旁边的“咖啡博物馆”“咖啡实验室”正在建设中。“未来游客可以来采摘鲜果、亲手手冲咖啡,还能住咖啡主题民宿。”梁玉华透露,她计划打造“种植—加工—体验—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目标用户瞄准珠三角年轻家庭和研学团队。

政府的支持也为产业链升级“添火”。近年来,镇安镇通过人才驿站对接科研机构,为咖啡品种改良和品牌设计提供支持;投入财政资金完善灌溉设施、修建产业路。“下一步,我们计划扩种至5000亩,并推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还要搭建电商直播平台,让镇安咖啡卖得更远。”吴早说。

人物

“咖啡姐”梁玉华:

“我想让镇安咖啡香遍广东”

“又有人来要种苗了,这次是清远的客户。”挂断电话,梁玉华谈起近况。十年前,没人信这位“咖啡姐”能在广东种出咖啡;如今,她的种苗已扎根多地,甚至销往省外。

梁玉华的咖啡路起步于一片否定。2007年,25岁的她还在广州做珠宝贸易,因常与外商在咖啡厅洽谈,渐渐爱上了咖啡。“当时就想,广东气候能不能种咖啡?”这个念头一出,身边人都觉得“不切实际”,家人更是反对:让她“别折腾”。

否定还来自村民的误解。早年推广种植时,有村民不懂技术,摘了未成熟的咖啡豆找她收购,她不忍拒绝,以低价收下,却被对方投诉到村委会。“当时很委屈,但转念一想,他们是不懂技术。”现在,合作社会定期请专家来培训,“村民技术上来了,有的种得比我们还好。”

2019年,梁玉华全职回到镇安做咖啡。她把积蓄投入产业,引进脱皮机、烘干机、色选机,建成小型加工厂;还培育出适应广东气候的种苗,“从过往经验来看,云南的苗来到广东较难存活,我们的苗不仅能长好,还能种出‘广东味’”。

如今,合作社已带动310户农户种咖啡,种苗累计售卖200万株,覆盖云浮、江门、肇庆甚至广西等地。“就算我不做,也后继有人。”梁玉华常说,育苗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合作社,更是想让“广东咖啡”的种子播撒得更广。眼下,她不仅要推出自己的品牌,还正在基地规划建设咖啡实验室和咖啡博物馆,“未来,我想让镇安咖啡香遍广东”。

来源:云浮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