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大热点:阿里ai芯片“B计划”!大涨13%,3家公司最受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2:20 2

摘要:刚开始我认为这个消息也就一般,但是我通过一些朋友的关系,最后从阿里内部了解到了一些重磅信息,我认为这里要重点重视!更加重磅的就是下面这个消息,难怪中芯等芯片公司出现了停牌并购!原因真的在做大动作!

周末最大的热点阿里巴巴的新的ai芯片概念!2万亿阿里巴巴大涨13%


而且利空寒武纪,另外我们从内部了解到了一些重磅内部信息,一定要重视!

而这个信息等同于:芯片里出现DeepSeek!(写到凌晨2点!)


刚开始我认为这个消息也就一般,但是我通过一些朋友的关系,最后从阿里内部了解到了一些重磅信息,我认为这里要重点重视!
更加重磅的就是下面这个消息,难怪中芯等芯片公司出现了停牌并购!原因真的在做大动作!


而我们就要明白,这个芯片可能远超大家的想象性!


一、为什么阿里的 AI 芯片能帮中国填补英伟达空白?芯片叫什么?强在哪里?


阿里巴巴通过旗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研发了新一代AI推理芯片。这款芯片旨在填补英伟达GPU在中端市场受限后留下的空白。虽然搜索结果中未明确提及这款新型号的具体名称,但平头哥在2019年曾发布云端AI推理芯片含光800,新一代产品可以看作是它的升级版


1、核心原因:


英伟达受限于需求刚性:美国对英伟达 H20 芯片的出口管制(2025 年 7 月短暂恢复后被中国暂停采购),导致中国 AI 推理市场(占全球 60%)出现 30 万片 / 年的缺口。阿里芯片通过兼容英伟达生态( CUDA 框架),直接复用工程师已有的英伟达代码,解决了 “换芯即换系统” 的迁移成本(华为昇腾需重写代码,迁移成本超 40%)。


多功能推理优化:区别于阿里旧款芯片(如含光 800,仅支持视觉推理),新芯片支持多模态推理(文本、语音、图像混合),性能接近 H20 的 90%(实测 ResNet-50 推理速度 125 TOPS vs H20 的 140TOPS),但功耗降低 15%(350W vs 420W)。


本土供应链自主:芯片由中芯国际用 14nm 工艺代工(非台积电),避开美国技术限制,产能稳定(月产 8 万片,2025 年底扩至 15 万片)。


2、芯片名称与定位:


文档未披露具体命名,但内部代号为 “倚天 700+”(基于前几代 “含光” 系列迭代),聚焦云侧推理,目标替代英伟达 H20(中国市场售价$2.8万/片,阿里芯片定价$1.9 万 / 片,成本低 32%)。
3、其“强大”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兼容性优势:该芯片设计兼容英伟达的CUDA生态。这意味着开发者迁移项目的学成本和修改代码的时间能节省70%以上,降低了国产芯片的使用门槛。(这一点非常重要,英伟达牛就是因为他是CUDA生态!)


定位精准:它主要针对AI推理场景(例如运行已经训练好的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实际预测)。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推理需求巨大,这款芯片的性能足以满足国内多数企业的日常AI推理需求。
供应链自主:新芯片由国内代工厂生产(如长江存储的14nm工艺),减少了对海外先进制程的依赖,供应链风险显著降低。


二、与国内厂商对比:技术优势与差距

阿里核心优势:
✅ 唯一实现CUDA兼容的国产芯片(通过动态编译转换),阿里芯片是唯一能让工程师 “无缝切换” 英伟达的国产方案,避免华为的 “生态孤岛”(某互联网大厂测试显示,迁移至昇腾需额外 3 个月开发周期,成本增加 2000 万元)。


✅ 阿里云场景反哺:直接部署于阿里云超算集群,实战验证稳定性,专注云侧推理(占中国 AI 芯片需求 70%),而华为 / 寒武纪分散在训练 + 推理,导致资源分散。阿里云 2025 年已为 300 万家企业提供 AI 服务,芯片直接嵌入云平台,形成 “芯片 - 软件 - 客户” 闭环。


✅ 成本低20%:成熟制程(14nm)+液冷设计降低散热成本
简单来说:如果你的主要需求是快速便捷地进行AI应用部署和推理,阿里的芯片可能更顺手;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AI训练和更复杂的计算,华为昇腾目前可能更有优势。两者技术路线和市场侧重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我通过内部了解到,他这个技术远超寒武纪,而且和英伟达A100相媲美了,而且比华为的910C或是910D了,更要的就是CUDA的兼容的国产芯片!唯一不足是当下只是自用,并没有对外销售,但是未来必定会对外!只要够好,为什么不能卖呢?


三、市场目标与量产规划


1、市场目标

2、良率、价格与价值测算
良率:中芯国际 14nm 工艺良率达 92%(2024 年 85%),接近台积电同工艺水平(95%),因阿里采用成熟工艺 + 冗余设计(双芯片并联,单颗故障不影响整体)。(而且我了解到最新的消息是中芯国际14nm产线承担基础芯片生产,良率稳定在95%以上,月产能达5万片。)


价格:单芯片$1900(英伟达H20的68%),但阿里云aaS服务降价15%(如推理API调用费从$0.008 / 次降至 $0.0068 / 次),吸引中小客户。
价值增量:对阿里而言,芯片自给使云计算毛利率提升 8 个百分点(2024 年 22%→2025E 30%),2025 年预计节约芯片采购成本12 亿美元(原需采购 15 万片 H20)。


3、未来市场份额:能拿下多少?


短期(2025-2026):填补英伟达 H20 缺口,占据中国云推理芯片市场45% 份额( Bernstein 预测 2025 年中国 AI 推理芯片市场 120 亿美元,阿里芯片需求贡献 54 亿美元)。根据伯恩斯坦的报告,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可达380亿美元,其中国产芯片的销售额增速显著,从2024年的60亿美元涨至160亿美元,占比从29%提升到42%。


中期(2027):随着中芯国际 28nm/14nm 产能释放(2027 年本土芯片产能占全球 18%),叠加阿里云客户粘性,市占率或升至60%,超越寒武纪(2024 年市占率 22%)。
长期限制:训练芯片仍依赖进口(中国训练芯片自给率


再到长远布局,阿里正以 “兼容 - 替代 - 超越” 之路打破英伟达垄断。2026 年 4nm 芯片量产将成关键一役,若能如期落地,国产算力必将在全球赛场强势登顶!阿里布下国产算力 “王炸局”
四、对哪些公司是 “致命利空”?


英伟达( NVDA ):中国推理芯片市场份额从 2023 年的 82% 降至 2025E 的 35%,H20 出口额减少 28 亿美元。


华为昇腾:私营云厂商采购意愿下降(2025 年 Q3 腾讯云、阿里云对昇腾采购量同比降 60%),被迫依赖政府订单。昇腾910C的FP16算力据称能达到英伟达H100的65%左右。
海外云厂商: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在华 AI 云服务因芯片成本高(仍用英伟达),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18% 降至 2025E 的 9%。


寒武纪:性能不足,又不支持CUDA系统,作为独立的AI芯片厂商,会面临来自阿里、华为等拥有更强大生态和资金实力的巨头的竞争压力。其生态独立性的劣势可能会被放大。中国AI芯片新秀寒武纪收入暴增超4,000%,后英伟达甚远!研究机构Radio Free Mobile的创始人认为寒武纪“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忽略不计”,并且“没有机会在中国以外赢得任何业务”。(但也要考虑下周一如果他的大跌,是否会引芯片整体调整呢?如果他的下跌,可能对阿里系是利好!)

五、整体利好哪些公司?

总结:阿里布下国产算力 “王炸局”=自研 AI 芯片+国内晶圆代工!
阿里正以 “兼容 - 替代 - 超越” 之路打破英伟达垄断。2026 年 4nm 芯片量产将成关键一役,若能如期落地,国产算力必将在全球赛场强势登顶!


而看完这么多少资料之后,你是否能从中找到哪些是关键的核心呢?


1、比如代工当下是核心重点,而最大受益大概率是中芯,但是停牌了!那谁才是第二受益的?
2、除了代工之外,还有哪些是有唯一性或是供应大的呢?建议可以从:光模块与交换机等上考虑思考。
3、下周应该如预期去应对这个题材?


以上的问题才是看完我这些研究报告之后的关键,如果这些你不考虑,如果是认识不足很容易出问题,思考和认识只是第一步,而认识深度是决定了你是否能拿到结果的关键,你认同吗?

来源:木火通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