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逛水果店,看到阳光玫瑰得绕着走 —— 那价格标签太扎眼,批发价都要 150 元 / 斤,零售端更是飙到 300 元 / 斤,被称作 “葡萄中的爱马仕”,普通人家也就逢年过节才舍得买一串尝尝鲜。可现在再去看,它的价格像坐了过山车,一路往下冲,有的地方 5 元
曾经逛水果店,看到阳光玫瑰得绕着走 —— 那价格标签太扎眼,批发价都要 150 元 / 斤,零售端更是飙到 300 元 / 斤,被称作 “葡萄中的爱马仕”,普通人家也就逢年过节才舍得买一串尝尝鲜。可现在再去看,它的价格像坐了过山车,一路往下冲,有的地方 5 元 / 斤就能拿下,线上甚至有 0.99 元 / 200g 的促销。按说价格这么亲民,早该被抢疯了吧?结果水果店老板却愁眉苦脸:“便宜是便宜了,就是卖不动啊!”
阳光玫瑰为啥价格跌了销量却上不去?它的降价到底是偶然,还是早就注定的事儿?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唠唠。
最核心的原因,其实是阳光玫瑰把自己的 “招牌” 砸了 —— 品质掉得太厉害,消费者彻底没了信任。
早几年的阳光玫瑰多让人惊艳啊!咬一口脆甜爆汁,玫瑰香气能从嘴里飘到鼻尖,糖度随便测都有 18 度以上,吃完还想舔舔手指。可现在呢?不少人买回去一尝就皱眉:“这啥啊?没香味就算了,还淡得像喝水,有的甚至发涩!” 后来才知道,很多种植户为了多赚钱,一门心思扩产量,膨大剂使劲儿用,果子是变大了,可口感全毁了;还有人为了抢早市,果子没熟就摘,糖度连 14 度都不到,哪还有当初的味儿?
就像小区里张阿姨说的:“以前觉得贵点就贵点,吃着值!现在便宜了,可买十次有九次失望,谁还愿意当冤大头?” 消费者心里早就有了 “便宜没好货” 的印象,就算价格降到地板价,大家也不敢轻易下手了。
再加上这几年种阳光玫瑰的人实在太多,市场早就 “供大于求” 了。2016 年的时候,全国种植面积还不到 1 万亩,后来听说种这个能赚大钱,各地都跟着种,到 2025 年直接突破百万亩,产量超 30 万吨。四川西昌的种植户最有感触,前几年种一亩能赚 9 万,现在顶多赚 3 万,有的甚至赔本卖。这么多果子堆在市场上,商家只能互相压价,你卖 10 元 / 斤,我就卖 8 元 / 斤,最后线上搞出 0.99 元 / 200g 的低价,可就算这样,还是没人买,陷入了 “越便宜越没人要” 的怪圈。
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现在大家买水果越来越理性了。以前可能会为了 “网红” 名头买单,现在更看重性价比。你看巨峰葡萄,10 元能买 2 斤,酸甜多汁,吃着也顺口;还有夏黑、晴王(虽然也是葡萄品种,但这里单说性价比),价格都比阳光玫瑰实在。加上这两年经济环境一般,大家花钱更谨慎,水果消费也跟着 “降级”,对于曾经的 “贵族水果”,自然没那么大兴趣了。
说起来,阳光玫瑰的价格暴跌,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 “网红农产品” 的通病,几乎逃不开这样的周期。
一开始,它靠着独特的口感和稀缺性,价格炒得老高,一亩地能赚好几万,这就像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一口。于是,种植技术一扩散,全国各地都开始种,从云南、四川到山东、浙江,到处都是阳光玫瑰的园子。可大家只想着扩种,却没人管品质,最后市场上的果子长得都差不多,口感却千差万别,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等产能彻底超过需求,价格可不就崩了?从 2023 年开始,阳光玫瑰价格就 “腰斩再腰斩”,慢慢从 “贵族” 变成了和普通葡萄平起平坐的品种,进入 “9.9 元 3 斤” 的时代,这其实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
更要命的是,它还陷入了 “品质越差越降价,越降价品质越差” 的恶性循环。为了在低价竞争中活下去,有些种植户只能继续压缩成本,少施肥、早采摘、多用药,结果果子品质更差,消费者更不买账;卖不出去又只能接着降价,利润越来越薄,最后连提升品质的钱都没有了。就像一个死循环,越陷越深。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阳光玫瑰连个统一的行业标准都没有。优质果和劣质果混在一起卖,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好坏 —— 看着都是青绿色的果子,有的甜得齁人,有的淡得没味,可价格却差不多。这样一来,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坏果子还拉低了整体口碑,时间长了,整个品类的价格自然就撑不住了。
现在业内都觉得,阳光玫瑰的价格差不多已经触底了,但想马上好起来也难,短期内肯定要经历 “阵痛期”—— 那些种得差、没利润的种植户会慢慢退出,产能会一点点降下来。但要想真正 “翻身”,关键还得靠品质。
种植户得先放下 “赚快钱” 的心思,别再盲目追求产量了。控制每亩的结果量,多用有机肥,少用化学药剂,把糖度重新提回到 18 度以上,让阳光玫瑰找回当初的玫瑰香气。就像有些坚持做精品果的农户,他们的果子能卖到 19.8 元 / 斤,还是有人愿意买,这说明好品质依然有市场。
市场端也得跟上,赶紧建立分级标准。比如按糖度、果粒大小、香气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好果子卖好价钱,差果子也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消费者买的时候心里有数,也愿意为优质果买单。还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把种植过程拍给大家看 —— 什么时候施肥、有没有打药、摘的时候糖度多少,让消费者看得明白,慢慢重建信任。
说到底,阳光玫瑰的降价是市场规律的必然,但销量低迷,根源还是自己丢了品质、没了信任。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它可能真的会彻底变成 “低端水果”,再也找不回曾经的风光;但如果能痛定思痛,把品质捡起来,建立起靠谱的行业规则,说不定还能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重新让消费者爱上它。毕竟,消费者买的是 “好吃的葡萄”,不是 “曾经贵过的葡萄”—— 品质才是水果的立身之本,这点永远不会变。#一股清流留不住#
来源:一股清流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