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边是最高规格纪念,一边是美方双线操作——总统缺席、防长求通话——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更关键的是,中国为什么宁愿沉默,也不给这通电话一个痛快答复?先把镜头拉回8月26日,新华社公布确认名单:26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到场,横跨欧亚非拉,却独缺美国。
2025年9月3日,北京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距离仪式只剩不到72小时。
白宫却在8月30日确认:特朗普不会来;几乎同时,五角大楼放风称防长赫格塞斯想和中方高层通电话,北京方面“已读不回”。
一边是最高规格纪念,一边是美方双线操作——总统缺席、防长求通话——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更关键的是,中国为什么宁愿沉默,也不给这通电话一个痛快答复?先把镜头拉回8月26日,新华社公布确认名单:26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到场,横跨欧亚非拉,却独缺美国。
同日,白宫给出的理由是“日程冲突”——特朗普要在华盛顿接待波兰新任总统纳夫罗茨基。
看起来很不巧,但真相却是特朗普团队曾私下向中方开出条件:要求中国接受10%-30%的对美关税不反制、三倍采购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中止中俄能源合作,甚至要求中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协助产业链回流美国。若能兑现这些条件,特朗普的专机或许真会降落北京。
特朗普的算计远不止于经济筹码。他是一个擅长用“缺席”表达态度的人。从当年的G7、气候协定,再到后来的世卫组织,他的“不参与”从来都是一种战略信号。
这次不来北京,本质上是他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定调:既不寻求高热度的缓和,也不愿彻底撕破脸。
虽然经贸问题没有谈拢,但是在军事上,美国已经希望跟中国加强沟通。日本媒体《日经亚洲》报道说,中美外长在马来西亚会面后,五角大楼开始考虑推动中美高层军事交流。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提出,希望中美军方高层能够进行一次对话,时间在 9 月 3 日前后。
但是对于这一消息,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方面,都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分析认为,这是对美军方发出会面邀请的“已读不回”。
目前在中美两军关系上,面临着多重核心阻碍,使得中国对美军越来越不信任。
这种“已读不回”,其实是在对美方的对话资格进行一次“背景审查”。你得先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你的诚意,而不是指望用一通电话来粉饰太平。这种教训,中方是吃过的。2022年佩洛西窜台,军事沟通渠道断了。
2023年所谓的“气球事件”,又断了一次。事实证明,没有坚实政治基础的沟通机制,脆得就像一层窗户纸。
所以,北京现在不愿意再陪着演这种“为对话而对话”的戏码了。因为心里清楚,一旦接了电话,美方转头就可能包装成“中国已经服软”的公关素材,拿去对国内和盟友炫耀。
中方已经看透了美方“对话前抹黑、对话中施压、对话后翻脸”的老套路,这种纯粹是“缓兵之计”的对话,参加了也没意思。
特朗普放弃参加九三阅兵,其后续举动备受关注。他第二任期想见的三人,普京已见,另两人因日本等阻挠未能在阅兵时见到,可见他常难按己意行事,心态或变差。
因与九三阅兵“对立”,特朗普对美陆军阅兵不满,或将在之后举行海军海上阅兵。若如此,中俄朝或可在日本海阅兵,更具戏剧性。
特朗普最终选择缺席中国阅兵,实际上还反映了美国面临的三重困境。 国内政治氛围已发生剧变: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共识必须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 如果特朗普现身中国阅兵现场,可能被政敌攻击为“向中俄屈服”。
外交场合本身充满尴尬:普京已确认出席中国阅兵,而特朗普正考虑加大对俄制裁。 若让两人同框亮相,无论站位多远,媒体都会将其解读为“美俄矛盾现场直播”。
第三是特朗普个人的面子问题:不久前他在华盛顿举办了一场耗资4500万美元的个人阅兵式,结果现场冷清、观众稀少,社交媒体一片嘲讽。
当你的外交网络变得多元化,当你的经济命脉不再仅仅系于一两个伙伴身上时,你就拥有了巨大的战略耐心。中国现在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份额(18.5%)也超过了美国(15.2%)。
这种经济上的深度捆绑,使得美国想组建一个铁板一块的反华联盟变得异常困难。即便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也不可能在经济上与中国完全“脱钩”。
所以,这次阅兵邀请众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本身就是一种外交宣言。它要传递的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共同安全”理念,这与美国那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的“霸权安全”形成了鲜明对比。北京用行动告诉世界,它所追求的安全对话,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共建新秩序,而不是在旧的框架下,与一个日渐焦虑的霸权进行无休止的拉扯。
说到底,特朗普的缺席和赫格塞思的通话请求,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动作,共同揭示了中美关系的症结所在。
美国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霸权惯性里,把对话当成一种可随时取用的战术工具,用来管理危机、刺探情报、安抚盟友,甚至服务于国内政治。而中国则明确表示,对话必须是良好关系的结果,而不是促成关系的手段。没有尊重和诚意作为地基,任何沟通的高楼大厦都只是海市蜃楼。
这种根本性的错位,让“对话”本身从一座解决问题的桥梁,变成了一个展现实力、划定红线的新角力场。这场战略“失聪”的背后,是全球力量天平的悄然倾斜,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的激烈碰撞。看来,在华盛顿真正学会如何平等地倾听之前,北京的电话,恐怕还会继续保持静音。
不缺席,不迎合。不缺席的是咱们的实力和节奏,不迎合的是那些没用的戏码和白搭的面子。阅兵该怎么走还怎么走,“九三”这天该展示的队形、该亮出来的装备、该讲的历史记忆,一样都不会少。座位留不留,从来不是最要紧的。真正要紧的是,在一堆乱糟糟的喧闹里,把决定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这一次,看得明白,做得也稳当。
来源:大胡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