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跨境电商第一平台”倒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4 09:20 2

摘要:从2015年诞生于网易旗下,到2019年被阿里收购,再到如今关停,10年间,考拉海购走完了“起步—高速增长—衰退”全程,而这也是不少早期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缩影。

近日,有消息称,考拉海购APP已全网下架,品牌官网也不再正常运营,昔日的“跨境电商第一平台”似已落寞退场。

从2015年诞生于网易旗下,到2019年被阿里收购,再到如今关停,10年间,考拉海购走完了“起步—高速增长—衰退”全程,而这也是不少早期跨境电商平台的发展缩影。

考拉海购的落幕或许正是行业新旧模式交替的标志。在全球化供应链重塑与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的背景下,未来,具备技术迭代与合规经营双重优势的参与者或将主导市场格局重构。

年GMV近300亿

被阿里斥资20亿美元收购

考拉海购关停早已有迹可循。2024年6月6日,考拉海购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最后一则618推文后,便再未更新;其最后一条微博内容也停留在当年11月。

不过当时,考拉海购社交账号“退网”事件并未引发大量关注,直到今年5月9日,有媒体发文称,考拉海购APP已全网下架。根据七麦数据,考拉海购APP的IOS版本于2025年3月31日15点正式下架,小米、vivo等安卓版本上,该APP均已无法搜索。

仪美尚搜索“考拉海购官网”,页面直接跳转至天猫国际的“考拉海购黑卡海外旗舰店”,该店铺的粉丝数为22万。目前,该店内还有美妆、个护、母婴、保健四大类商品共计500+商品链接,包括资生堂、雅漾、DHC、珂润等知名品牌旗下单品;其中,销量最高的单品为城野医生377精华,总销量达700+,另有大量商品总销量显示0。

图片截自考拉海购黑卡海外旗舰店

某自称考拉海购老员工的网友发帖称,考拉海购已“寿终正寝”。考拉海购的经历引发不少网友唏嘘,其曾代表着中国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最高水准”,但从巅峰到彻底坍塌,也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

2015年,网易推出考拉海购(前考拉海购),正式入局跨境电商行业。运营之初,考拉海购便确定采用全球大规模自营直采方式,以此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考拉海购还率先开启直播,将选品、采购、物流、仓储全球流程展示给消费者。

这种独特的运营方式开辟行业之先河,将考拉海购推上了“领头羊”的位置。公开数据显示,从2016年开始,考拉海购连续3年占据跨境电商市场份额首位;2018年,考拉海购GMV接近300亿元。根据艾媒数据,2019年上半年,考拉海购以27.7%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榜首,而天猫国际仅占25.1%。

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关于考拉海购未来走势的传言屡屡传出,然而,与亚马逊合并、被拼多多收购等传闻,最终都被现实击碎。2019年9月,阿里巴巴斥资20亿美元,正式将考拉海购收入囊中。

图片来自考拉海购官方微博

这似是考拉海购的“高光时刻”,借助阿里的全球化资源,考拉海购在美、英、意、法、德等33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专业采购机构,深入产品原产地直采;还曾布局线下,声势浩大。但这些并未能挽救考拉海购。公开报道显示,到2022年,考拉海购业务团队已从2021年的400余人收缩至不足20人,产品及技术也只做维护,不再升级。

苦撑3年后,考拉海购终于在2025年黯然离场。

政策红利消退+战略定位模糊

考拉海购“败北”

考拉海购此番彻底关停虽让人不免遗憾,但对于不少跨境电商行业从业者来说,这或许并不意外。

2014年,多项政策利好推动下,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阿里、京东、苏宁等都闯入跨境电商行业,考拉海购得以起势,可谓搭上政策东风;而随着政策变化与竞争加剧,考拉海购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自然也就没落。

此外,被阿里收购后,考拉海购定位模糊,逐渐不敌天猫国际。早在2019年被阿里收购时,就有人曾预言了考拉海购今日之结局。彼时,拼多多在电商市场上势如破竹,成为阿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拼多多年销售额达5000多亿元,虽仅为阿里的十分之一,但增速已是阿里的十倍。

坊间传言,网易创始人丁磊与拼多多创始人黄铮颇有私交,且已传出双方在对接收购事宜。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若收购考拉海购,拼多多将快速打通跨境电商领域,对阿里的威胁日增。或是为了阻绝其他平台收购考拉海购的可能性,阿里选择直接出手。

但当时阿里已手握天猫国际,与考拉海购互为竞品。在阿里的布局中,天猫国际以第三方商家为主,着力于扩大用户规模;而网易考拉以自营为主,追求用户的深度,考核黑卡会员成交金额,以此将两个平台做出区分。

改变原有的战略定位后,考拉海购业务规模逐年萎缩,到2021年,更是与手机天猫事业部合并,考拉海购资源进一步转移,与天猫国际差距拉大。据悉,到2021年,考拉海购年交易额不足30亿元,约为天猫国际的1/20。

实际上,如今的跨境电商行业已处在转型之中。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中东)增速超过20%。在这一增势下,具备以下能力的玩家或许才能更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品牌化与高附加值。亚马逊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品牌型卖家数量较两年前增长超100%,Temu、SHEIN等平台通过供应链整合助力国货品牌出海;

2、技术驱动型企业。《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趋势》显示,超70%的跨境电商从业者认为,AI工具在运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文案撰写、语言翻译、图片视频制作等方面。在跨境支付、关税计算等方面,技术工具也颇有助益;

3、新兴市场与本地化布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电商渗透率快速提升,TikTok Shop在印尼单日GMV突破千万美元,SHEIN通过“小单快反”模式抢占欧美市场。

来源:仪美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