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看过来,咱们水城的红心猕猴桃,甜过初恋,今天直播间福利价……”8月28日,在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助农直播间,直播达人范越手持猕猴桃,正热情地向网友推介,屏幕右下角的订单数快速滚动。
“家人们看过来,咱们水城的红心猕猴桃,甜过初恋,今天直播间福利价……”8月28日,在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助农直播间,直播达人范越手持猕猴桃,正热情地向网友推介,屏幕右下角的订单数快速滚动。
直播达人范越手持猕猴桃向消费者讲解猕猴桃。
这样的场景,在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已成为常态。8月21日,水城电商直播基地被商务部评为“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成为贵州省仅有的8个入选案例之一。
“我们不仅仅是在卖货,更是在搭建一座连接大山与世界的数字桥梁。”水城电商直播基地负责人王晓玥说,本土的猕猴桃、刺梨、茶叶等农特产品,正通过互联网和直播平台,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在这个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空间里,10家本土企业扎根成长,基地为企业提供免费的设计、包装、直播、运营等孵化服务;为主播达人提供完善的供应链、运营等服务。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助力贵州农产品销售额超5000万元。
水城电商直播基地。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一套“硬件支撑+数据赋能+人才孵化”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
硬件支撑方面,基地配备5间智能直播间和专业设备、18处办公区,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24小时订单处理。此外,依托贵州电商云大数据平台,实时管理入驻企业的销售动态。
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打包猕猴桃。
更为重要的是“软实力”的引领。专业的导师团队覆盖直播运营、供应链管理等9大领域,不仅培训专业主播,还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许多人来自当地村镇,有的曾是煤矿转岗工人,有的来自易地搬迁家庭,甚至还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培训成为彝绣带货达人。24个村级站点因此具备了自主带货能力,真正让手机成为“新农具”。
“源头直播+物流联动”是水城电商直播基地的创新打法。主播深入果园和车间,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农产品从采摘到发货的全过程。同时,整合3家物流企业,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使村级快递覆盖率提高到85%,物流时效提升50%。
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内的主播正在进行直播带货。
“通过‘村级集货-物流直发’模式,既保证了新鲜度,又降低了成本。”王晓玥介绍道。
基地与头部资源的联动同样精彩。不仅邀请大主播单场创造30万元销售额,还孵化出“屠憨憨”等本土网红,单场销售额达17万元;与8所院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开展的“凉都好物”专场直播,单场卖出猕猴桃等特产40.7万元;通过抖音团购实现的旅游助农销售额达333万元。
水城电商直播基地。
如今,水城电商直播基地已形成“直播基地+企业+物流链”的完整生态。联合13个乡镇建立猕猴桃标准化采购网络,带动500余户种植户参与,降低农户成本15%;吸纳15名群众参与仓储打包,人均月增收2500元。
水城电商直播基地。
站在新的起点,水城电商直播基地正规划着更宏大的蓝图,基建升级、人才引进、供应链优化、品牌赋能……通过“技术+人才+生态”三维赋能,水城电商直播基地正在构建区域直播经济核心增长极,让更多“黔货”出山,让更多乡亲增收,真正实现“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